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肿瘤的异质性、易于扩散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放疗的进一步应用。热疗是利用高温将肿瘤细胞杀死,同时有助于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从而提高放疗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热疗联合放疗的恶性肿瘤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

  • 标签: 热疗 放疗 恶性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纯脑转移采用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联合脑转移瘤放疗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时间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有患者接受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联合脑转移瘤放疗,观察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70.00%(28/40),2年生存率为40.00%(16/40),3年生存率为12.50%(5/40);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体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纯脑转移采用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联合脑转移瘤放疗的疗效确切,原发肿瘤体积小的患者预后效果更佳。

  • 标签: 化疗 胸部三维放疗 脑转移瘤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试分析对喉癌患者采用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的临床自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接受喉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均为42例。单一组接受单纯手术治疗,联合组在手术治疗前,接受放疗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Ⅲ期及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高于单一组,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两组Ⅰ期及Ⅱ期患者的五年生存期差异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虽然不能使Ⅰ期及Ⅱ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可有效提高Ⅲ期及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喉癌 术前放疗联合手术 五年生存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本文选取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睡眠质量评分大小结果。结果护理组在出院后的日间活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安眠药服用情况七项指标大小分别是(0.86±0.17)分、(1.10±0.13)分、(0.49±0.17)分、(1.19±0.07)分、(1.28±1.00)分、(1.19±0.51)分以及(1.09±0.25)分,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缩短入睡时间,消除睡眠障碍,提升睡眠质量。

  • 标签: 肿瘤 放疗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后野术前放疗对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年龄在70岁以上老年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观察组行单后野术前放疗同时配合卡培他滨单药化疗,DT40-45Gy/20-25f,放疗结束后4-6周手术,对照组则采用一后二侧三野适行放疗,总剂量及同期化疗方案相同。观察肿瘤控制率,保肛率、放疗毒副反应。结果两组肿瘤控制率及保肛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单野放疗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放疗中断及放弃治疗几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老年体弱直肠癌患者,单后野术前放疗仍可获得理想的肿瘤控制率及保肛效果,与三野放疗无明显差别,同时其毒副反应明显下降,值得有进一步探讨及个体化推广。

  • 标签: 直肠癌 老年患者,术前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术前放疗加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各期喉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术前放疗加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随访3年、5年的存活率。结果观察组I期、II期3年、5年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III期、IV期3年、5年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放疗加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I期、II期喉癌疗效相当,而术前放疗加手术比单纯手术治疗III期、IV喉癌后效果显著,能显著提升喉癌III期、IV期存活率,与文献报告结论相符,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术前放疗 手术治疗 喉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就间接导致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放疗,且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与传统的常规放疗相比,强调适形放疗不仅可以使靶区的照射更加均匀,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减少复发与副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就要对其至来年个进行有效的控制。

  • 标签: 放疗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焦虑情绪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0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6例宫颈癌患者,应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情绪及其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宫颈癌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75.32±6.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72±8.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不仅有利于降低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其焦虑情绪,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放疗 集束化护理干预 并发症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食管癌(EC)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75例E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优质组38例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优质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EC放疗患者行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提高生活品质,保障临床放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放射治疗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肿瘤介入治疗联合三维立体适形放疗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介入治疗联合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肿瘤患者应用介入治疗联合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脏肿瘤 介入治疗 三维立体适行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放疗模拟定位中,应用大孔径螺旋CT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乳腺癌患者使用X射线模拟机定位,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大孔径螺旋CT定位,并归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定位的图像资料、以及其准确情况。结果观察组所用的大孔径螺旋CT定位情况,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较好,其中大孔径螺旋CT定位的等中心平均误差为(0.4±1.3)mm,明显小于X射线模拟机定位的(1.8±1.6)mm;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大孔径螺旋CT在放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其具备较高的定位精确度,为临床准确、精密的实施治疗提供了基础,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大孔径螺旋CT 放疗 模拟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联合BSD深部热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42例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至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研究组行放疗联合BSD深部热疗,对照组则单纯行放射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患者,放疗同期给予盆腔深部BSD热疗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宫颐癌 三维适形放疗 BSD热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中骨转移癌患者接受唑来膦酸同局部放疗共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骨转移癌患者当中随机择取50名,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行以单纯放疗,对实验组则行以唑来膦酸同局部放疗联合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严重放射反应以及药物毒性反应等。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的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活动能力的改善有效率上二者没有差异,但是实验组稍微高于参照组;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放射反应和药物毒性反应。结论在临床中,局部放疗同唑来膦酸联合的治疗方案对骨转移癌患者来说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副反应比较轻微,患者的耐受比较理想。

  • 标签: 骨转移癌 局部放疗 唑来膦酸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镇痛预防胸外科术后ICU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按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应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应用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镇静效果以及ICU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2d、3d、7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h、12h、24h、48h的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ICU综合征发生率为36.0%,观察组患者术后ICU综合征发生率为22.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SAS、CAM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提升镇静效果,且可降低术后ICU综合征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焦虑、谵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术后镇痛 预防 胸外科 术后 ICU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饮食护理干预对放疗食道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均为本院所收治的放疗食道癌患者,40例患者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经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白蛋白以及淋巴细胞系数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优异,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应用于放疗食道癌患者中,对其营养状况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营养状况 饮食护理干预 放疗 食道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接受放疗患者肺功能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放射治疗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及用力肺活量(FVC)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接受放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恢复患者肺功能运作能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肺癌 放射治疗 肺功能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就食管癌再程放疗的剂量与心脏放射性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42例于2010年6月~2016年6月至本院接受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研究组采用放疗-热疗的治疗方法,放疗剂量为4500~5000cGY;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的治疗方法,放疗剂量为6000~6500cGY。对2组患者在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个月后,2组患者在心电图异常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2组患者在心肌酶异常率上的比较均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在放疗后6个月时,心肌酶异常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心电图是观察放疗剂量与放射性心脏损伤呈正相关的良好指标,而心肌酶的反应则较差。

  • 标签: 放疗 热疗 放疗后食管癌复发 放射性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宫颈癌患者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对于放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所收治的11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指导,研究组实施强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指导,观察并对比常规组和研究组的放疗依从性和健康常识认知率。结果研究组的放疗依从性56例(94.92%)显著高于常规组42例(71.19%),研究组的健康常识认知率54例(91.52%)显著高于常规组42例(71.19%),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实施强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放疗治疗的依从性和健康常识的认知率。

  • 标签: 强化 健康教育 宫颈癌患者 放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头颈部放疗前后血管弹性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时间2.5-3周(放射剂量26-30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50-60Gy)、放疗后3月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测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统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率(△D)、血液与颈动脉壁应变率比值(A/B)。分析A/B、IMT、△D变化情况。结果A/B在放疗期间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D在放疗期间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放疗后3月均保持与放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弹性在早期下降,随放射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越明显,且该变化至术后3月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头颈部肿瘤 放疗 颈动脉 血管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