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收缩压( SBP)、呼吸频率( R)及心率( HR)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aO2、 PaCO2、 SaO2、 SBP、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可作为急诊抢救的优选方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集束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意外脱管率、肺部感染率、病死率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及疾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急诊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应用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6年02月收治、且已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38例,均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方案治疗,观察其疗效、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值等指标,并与通气治疗前进行客观对照。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束1d后,患者呼吸频率已从治疗前每分钟(33.02±2.22)次降至(18.13±1.08)次;心率值已从每分钟(114.21±10.07)次降至(105.01±10.28)次,且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指数、收缩压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浓度等指标都有所改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中,推广、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切实可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 标签: 收缩压 急性心肌梗死 呼吸频率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未使用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5例,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在治疗后的pH、PaO2和PaCO2、死亡例数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使用机械通气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如pH、PaO2和PaCO2较对照组有很大改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情况,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使用过有创性呼吸机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组(53例)及周围性呼吸衰竭组(53例),其中中枢组为颅脑疾患所致呼吸衰竭,而周围组则包括胸膜病变、肺组织病变、呼吸道病变等所引发的呼吸衰竭,为方便起见,以下均简称为中枢组及周围组。对两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及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平均通气时间上,中枢组远多于周围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死亡率上,中枢组亦同样高于周围组(50.94%>23.2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中枢性呼吸衰竭而言,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时间更短,并且其患者的生存率更高。

  • 标签: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中的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 2016年 8月 ~2017年 8月收治的 51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安全气囊通气治疗(对照组, 24例)与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 27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分别采取了上述治疗措施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 96.30%与 70.83%,组间差异显著( χ2=6.229, P< 0.05)。结论:在院前抢救过程中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可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6年 2月至 2017年 2月收治的老年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PaO2、 pH值高于对照组, PaCO2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轻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 ] 无创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 老年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5)与治疗组(n=15),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治疗组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护理成功率、有效率、出院率与死亡率分别为93.33%、73.33%、93.33%与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33.33%、26.67%,低于其26.6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Ⅱ型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 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患者共 9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47人, B组 46人, A组患者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舒适护理, B组患者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通气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1)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统计量作独立样本 T检验, P< 0.05,差异显著。( 2)对两组患者通气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作 X2检验, P< 0.05,差异显著,( 3) 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 B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 B组患者,两者经过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 P< 0.05,差异显著。结论:舒适护理方式能有效巩固患者治疗结果,值得在重症监护室病人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ICU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控制下进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在肺部感染控制下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FEV1、FVC)、机械通气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H、PaCO_2、PaO_2、SaO_2)。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pH、PaO_2、SaO_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_2降低,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明显。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序贯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在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9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实施舒适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为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均有重要作用,还可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ICU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下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5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因机械通气导致疾病发生,属于2013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每组25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B组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咳嗽咳痰消失时间(13.26±1.54天)、肺部炎症吸收时间(16.51±1.32天)、抗生素使用时间(15.24±1.36天)、住院天数(18.54±2.24天)以及治疗后的氧分压(76.35±11.20mmHg)、二氧化碳分压(39.64±3.20mmHg)、血氧饱和度(93.26±5.36%)均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下重症肺部感染疗效确切。

  • 标签: 纤支镜 肺泡灌洗 机械通气 重症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无创机械通气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无创机械通气老年呼吸衰竭病患中选择6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33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33例加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无创机械通气老年呼吸衰竭病患和临床护理服务中加以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优质护理 无创机械通气 老年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主要研究急性左心衰 患者在院前急救 时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临床 疗效, 望能为 急性左心衰 的治疗提供 参考。方法: 将 2015年 06 月 13 日 — 2017年 07月 10 日我院 治疗的急性左心衰 患者 83 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 41 例病患接受呼吸囊通气抢救治疗, 干预组 42 例病患 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将两组病患 的临床 抢救效果进行梳理分析。 结果: 进行院前抢救之后, 干预组 病患的 HR、 SpO2 、 SBP 以及 RR显著优于对照组, 将干预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比对,数据梳理 之后存 有较大差距( P < 0.05)。 干预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 3 例病患在现场急救中出现心脏骤停,送至医院进行抢救后无死亡( P < 0.05) 。结论: 急性左心衰病患 进行院前急救时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治疗效果 明显,能提高病患抢救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8例,分别给予持续有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指标以及呼吸机撤出成功率、再插管率、肺炎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血压分氧、血液酸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机撤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插管率、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呼吸指标,并降低再插管率、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重症呼吸衰竭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一般的护理措施,予以观察组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5.88%和2.94%,而对照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33.33%和21.2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使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发现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住院天数,进而增强其康复速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监控室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用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予以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VAP的情况、总住院时间以及ICU的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明显减少了ICU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现象,缩短其住院时间,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