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06.01——2018.02.01明确诊断的小细胞肺癌(SCLC)2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42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评估其对SCLC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结果是SCLC组中的ProGRP水平显著高于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期组SCLC水平高于局限期组SC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ProGRP阳性率在性别和年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诊断SCLC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1%和96.65%。结论ProGRP是一种敏感且特异的SCLC诊断指标;ProGRP水平的高低并与肿瘤的分期及预后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运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82例,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并进行石蜡病理检查,依据B超联合临床医生的经验诊断,分为淋巴结转移、未转移和可疑,判断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经B超影像学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29例、可疑为16例、未转移为37例,经病理学额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34例、未转移为48例。经B超判断转移+未转移灵敏度为90.01%、特异度为87.26%、阳性预测值为84.02%、阴性预测值为91.13%。B超判断转移+未转移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0.781,P<0.05。结论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B超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总胆固醇(TC)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TC、ALT水平将254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TC增高组、ALT增高组及TC、ALT同时增高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数据与疾病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年龄差异;采用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他汀类药物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可行性。结果各研究组间发病率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元线性回归显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二者存在线性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ALT水平升高(P〈0.05)。结论TC及ALT增高提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但不同年龄人群诊断依据有所差别。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C、提高HDL-C水平,有助于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且二者存在线性相关。

  • 标签: 总胆固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脑出血 他汀类药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差异。对56例观察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NYHA)分级Ⅱ级为A组、Ⅲ级为B组、Ⅳ级为C组,观察4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中A组、B组、C组患者比较,心功能越差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越高(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cTnI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并且心功能越差其表达水平越高。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I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肾功能损害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揭示急性脑血管病的肾损害,我们对7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并与同步检测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进行相关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检测对象1.1.1病例组随机选择急性脑血管病78例,均于发病后1周内入院,符合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微球蛋白 严重并发症 肾损害 对象与方法 病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体的体液环境必须具有适宜的酸碱度,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人体血浆的酸碱度变动范围很小,pH保持在7.35~7.45之间,平均为7.4。根据原因的不同,酸和碱的平衡失调作为单纯型的平衡失调共分四种。另外,病情复杂时,尚可有两种以上的紊乱同时存在的混合型酸碱失衡。而如何通过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的分析,判断酸碱失衡的类型,急慢性,代偿程度,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本文着重阐述怎样通过病史,体征,生化电解质测定及血气酸碱测定来正确判断酸碱失衡问题。

  • 标签: 酸碱平衡紊乱 混合型酸碱失衡 治疗 平衡失调 临床医生 实验室资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