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5-15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5期
  • 机构:现有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体系主要依靠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和血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PSA检查敏感性较好,能够在大规模筛查中发现潜在前列腺癌,但不能预测肿瘤的侵袭类型和恶性程度。此外,PSA的特异性较差,存在诊断盲区,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穿刺活检。临床上亟须找到新型的早期诊断指标,来弥补现有诊断体系的缺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越发严重,有愈演愈列的趋势。食品在“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系列过程中,可受到有害因素的污染,导致食品存在危害性,从而构成食品安全问题。

  • 标签: 食品安全 污染 健康
  • 简介:摘要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 标签: 食品着色剂 安全
  • 简介:摘要介绍食品的防腐剂分类,分析食品防腐剂所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随着消费者“回归自然”愿望的增加,对食品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尽量保持食品原料的原始状态、减少热处理等加工过程,又要尽量延长食品保质期。短期内我们可以采取完善法规、严格监管和加强认识的措施,但从长远来看,通过天然防腐剂的开发利用,逐渐代替化学防腐剂,才是解决食品防腐剂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

  • 标签: 食品 防腐剂 安全
  • 简介:摘要人们对微生物毒素引发的食品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目前,在世界食品安全当中,因微生物污染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是最突出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有着重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技术也有了大的发展,现文章对微生物检测技术做简单的阐述。

  • 标签: 食品安全 微生物 检测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产后出血中的变化。方法选取68例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产后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出血量为500-800ml为第一组,产后出血量>800ml为第二组,选取同期正常分娩的孕妇,产后出血量<500ml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常规凝血指标及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产时第二组的5项常规指标有明显变化(P<0.05),而第一组无明显变化(P>0.05),产后第一组、第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性(P>0.05);将三组产时与产后进行对比,可见第一组的D-D、ATAg、PAP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D-D、PAP呈下降趋势,而ATAg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产时比较,产时第一组D-D增高,ATA下降,具有差异性(P<0.05),第二组的D-D、PAP显著增高(P<0.05),ATA、TAT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产后比较,第一组的D-D显著升高,TAT减低(P<0.05),而第二组的TAT、ATA减低(P<0.05),D-D显著增高(P<0.05),产后第一组的ATAg高于产后第二组(P<0.05)。结论AT、DD对产后出血所致的DIC能早期诊断,常规凝血指标如PT、TT、APTT、FIB、PLT在DIC早期诊断上意义不大。

  • 标签: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产后出血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体检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58例,2014年11月49例老年肿瘤患者,均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随机分为两组,2013年患者58例均进行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为常规组;2014年49例患者给予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基础上联合蛋白芯片检测,为联合组。结果联合组患者准确诊断比例、误诊、漏诊比例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同时联合检测对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检出阳性比例均高于单一肿瘤检测阳性比例,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期癌发病比例显著低于晚期癌症发病比例,其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肝癌,其次为食道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结论对于老年体检者进行肿瘤筛查时在常规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基础上联合蛋白芯片检测能够增加患者的准确诊断比例,同时老年患者恶性肿瘤发病晚期比例较大,发病比例较高,因此对老年患者的体检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应联合检测增加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早期诊断率,对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 体检 肿瘤标志物检测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CRF)患者行血液透析和输血治疗后与感染肝炎病毒(HBV)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IA法检测CRF血液透析患者134例血清中抗-HCV和乙肝两对半。结果经血液血透的CRF患者、输血次数越多、输血量越大感染丙型肝炎的机会就越大。结论血液透析容易感染丙肝病毒,输血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量越多,感染的机会则越大,阳性检出率越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急性胸痛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划分为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54)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46);在患者胸痛发生后的各个时间段进行CTnI、CK-MB、Mb、IMA检测。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患者在胸痛发生的2h内,IMA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项(P<0.05);胸痛发生4h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6.00%,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且各项数据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急性胸痛的诊断中,IM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四项指标联合应用检测诊断准确性高于单项检测。

  • 标签: 急性胸痛 心肌标志物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NSE、Cyfra21-1、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探讨在肺癌诊断中的优化及减少过度医疗的肿瘤标志物组合。方法收集145例确诊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53例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SE、CYFRA21-1、CEA、CA125、CA199,并计算分析上述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单项检测各种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以CYFRA21-1最高(73.10%),特异度以CEA(90.56%)最高。两项联检以NSE+CYFRA21-1灵敏度最高(81.54%)。三项联检以NSE+CYFRA21-1+CEA灵敏度最高(87.50%)。四项联检以NSE+CYFRA21-1+CEA+CA125灵敏度最高(87.93%)。NSE+CYFRA21-1+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灵敏度高达(89.51%)。结论肿瘤标志物NSE、CYFRA21-1、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组合中以NSE+CYFRA21-1+CEA组合对于肺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且可减少患者费用负担,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肺癌或体检筛查的指标。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优化组合 早期诊断 过度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为提高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日本阿拉卡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4000超声诊断仪对6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B超临床医学影像检查,之后对患者均进行临床病理确诊,对比B超医学影像检查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6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经B超临床医学诊断与病理证实,其中经临床病理诊断后69例患者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经B超检查诊断后63例患者判断为阑尾炎,B超检查准确率为91.30%。结论应用B超临床影像技术对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检查,可得到较为准确的影像学资料,为医师进行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正确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B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86例肺癌、79例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CEA、CYFRA21-1、NSE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NSE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p均<0.05);三者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且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中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是诊断肺癌较好的标志物,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

  • 标签: 肺肿瘤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探究,为乙型肝炎病毒的预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所有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进行检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病毒血清标志物(HVB-M)表现模式进行分类,其中A为最主要模式,占74.9%,B即小三阳模式为第二主要类型,占7.50%;同时对男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比较,单独分布在每组的感染模式例的患者,男性多为女性的2倍多。结论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其结果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71例AMI患者,分析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结果cTnT特异性明显高于MYO、CK-MB,误诊率低于CK-MB、MYO;CK-MB敏感性高于cTnT、MY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YO在1~4h明显提升,4~8h达到高峰;cTnT在4~8h显著提升;CK-MB在12~24h显著提升。结论对AMI快速诊断时,cTn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误诊率低,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cTnT、MYO、CK-MB联合应用可提高AMI快速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中选取60例作为对照组,针对肺癌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探究血清指标水平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99、NSE、CEA、CA125)的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肺癌患者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其准确性较高,可应用推广。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肺癌辅助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水中检查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部胸腔积液患者80例,经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留取胸膜活检标本,同时留取胸水和血清标本检测多肿瘤标志物。结果80例胸腔积液患者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最后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肺癌)的为28例,良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的为48例,4例无法确诊。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28例患者中,将胸水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YFRA21-1)、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的平均水平与48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组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的含量远远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25~70倍)(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胸水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神经元烯醇化酶的水平与该组血清中相应指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中进行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检测有利于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胸水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单检和联检中均优于血清。

  • 标签: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恶性胸腔积液 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血清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60例,都给予NP方案的化疗治疗,观察预后疗效情况并进行血清相关标志物的检测。结果60例患者CR6例,PR21例,NC15例,PD18例,有效率为45.0%。经过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血清CEA、CA125和NSE含量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相关标志物的检测辅助早期诊断肺癌,选择合理的化疗治疗方案,从而明显的改善预后。

  • 标签: 化疗 肺癌 血清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