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检查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病理证实为ICC的患者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6排螺旋CT检查确诊34例,有6例误诊或漏诊,诊断符合率为85.0%。结论16螺旋CT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准确度较高,可为该类病症早期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证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16层螺旋CT 临床诊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冲洗方式对根管玷污的清除效果。方法无龋单根前牙30颗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根管预备,以不同冲洗方式冲洗根管;电镜扫描观察各组玷污的清除情况,对其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3%次氯酸钠联合17%EDTA)根尖1/3区根管壁基本无玷污,与A、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次氯酸钠联合17%EDTA可有效去除根管壁上的玷污

  • 标签: 玷污层 冲洗剂 电镜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胎儿颈项透明增厚和胎儿染色体异常以及严重结构畸形等之间的关系,掌握胎儿颈项透明增厚对于评估胎儿预后中存在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孕周在11~13+6周单胎妊娠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检测其胎儿颈项透明厚度大于等于2.5mm孕妇共84例,其中80例孕妇在知情同意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分析其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所选取的80例胎儿颈项透明增厚孕妇中,存在胎儿异常的20例,占总数的25.0%。其中10例胎儿属于非整倍体染色体核型,1例为性染色体异常。剩余9例患者染色体正常,但是在后续超声检查中显示异常胎儿先天性心脏病5例,唇腭裂2例,脑积水2例。结论为孕妇开展胎儿颈项透明检测,属于直接反映胎儿是否存在异常的一项关键指标,在早期胎儿畸形筛查和产前检查中非常重要,将颈项透明增厚作为开展早期干预的依据,能够保证介入性产前诊断更具有效性,应该在临床产前检查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颈项透明层 产前检查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诊断肺栓塞(PE)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36例患者行CTPA检查及后重建技术,后重建方法VR(容积再现)、MPR(多平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结果36例患者中32例均能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范围、局限官腔狭窄程度,共发现栓子132个,其中肺动脉主干9个,左右肺动脉21个,叶动脉43个,段及亚段动脉59个,余4例均为阴性,行肺动脉造影,2例阳性,2阴性,SCTA准确率94.1%。结论MSCTPA是诊断肺栓塞无创、准确、安全、高效的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128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19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予以64排128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诊断,分析两组方法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结果应用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敏感性分别为75.4%、86.2%、92.6%,特异性分别为94.5%、96.5%、98.2%。结论64排128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存在明显诊断准确性,在冠状动脉狭窄检测中属于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 标签: 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小儿推拿治疗各年龄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小儿厌食患儿69例为主要对象,按照患儿年龄分成<1岁组、1~3岁组、3~6岁组以及6~8岁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小儿推拿治疗。观察和比较各个年龄段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6~8岁组相比其余年龄段更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1岁组、1~3岁组以及3~6岁组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厌食患儿给予小儿推拿治疗,疗效理想,且年龄越小的患儿治疗效果越好,值得普及。

  • 标签: 小儿推拿 小儿厌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种重症患者并发溃疡期褥疮的护理,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应用碘伏液对创面进行冲洗;珍珠粉直接外敷创面。结果22例痊愈。结论良好的护理是促进褥疮痊愈的前提,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护理中易于实施,与现今的各种类型的创口敷料贴相比,较大的减少了治疗成本,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 标签: 珍珠层粉 溃疡期 褥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64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肠套叠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26例肠套叠,CT平扫诊断20例,CT增强诊断24例,检出率分别为76.9%和92.3%,良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9%和94.7%,恶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4%和85.7%。结论64螺旋CT增强扫描对发现肠套叠及原发病变定位、定性具有重要价值,建议临床怀疑肠套叠常规增强检查。诊断肠套叠的特异性征象包括同心圆征、彗尾征及肾形肿块征,特异性征象缺乏常导致误诊。

  • 标签: 肠套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128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1P)显示血管,评价128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经扫描后,其中正常无病变20例,动脉狭窄或动脉硬化88例,颈内动脉动脉瘤5例,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7例。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性高、无创、快速、安全的优点,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头颈部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穿孔运用64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25例临床病例,根据CT所见各种征象与临床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25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中穿孔原因有胃肠道溃疡16例,恶性肿瘤7例,小肠系膜动脉栓塞伴肠坏死1例,肠道异物穿孔1例。CT诊断正确率达92%(23/25),以观察到腹腔游离气体为主要CT征象。结论64螺旋CT能够早期、准确的发现消化道穿孔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消化道穿孔 游离气体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16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MPR、MIP、VR等重建)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应用,以期提高诊断率。方法4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相同肺动脉CTA扫描过程,研究其图像后处理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并对重建图像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在进行肺动脉CTA后行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中,诊断肺动脉栓塞21例,MPR显示率优于MIP,MIP优于VR。结论16螺旋CT肺动脉CTA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提高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率具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肺动脉CTA 图像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全缝合用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2次缝合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6例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缝合,每组各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缝合技术,观察组采用全缝合技术,观察缝合时间、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采用会全缝合技术与对照组比较,缝合时间缩短,切口愈合快、炎性反应小、疼痛小,可减少阴道壁肉芽形成。结论会阴切口愈合不良使用全缝合,方法简单,时间短、效果好、减轻产妇痛苦,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全层缝合 会阴切口 2次缝合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肺隔离症患者的16螺旋CT和临床表现资料并参考相关文献,所有患者均行16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来显示病变的供血动脉。结果8例肺隔离症患者经16螺旋CT全部诊断正确,其供血动脉经图像后处理技术均证实为来源于主动脉分支。结论16螺旋CT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5例术前采取X线诊断作为对照组,47例采取32螺旋CT诊断作为观察组,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准确性。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1.4%,观察组为95.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骨折类型分型中Ⅰ、Ⅱ、Ⅲ、Ⅳ型诊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于Ⅴ、Ⅵ型诊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2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具有明显作用,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优选选择。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32层螺旋CT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例行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组患者16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行分析,分析16螺旋CT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与临床价值。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螺旋CT图像诊断冠状动脉,其中50%以上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22%、83.16%、95.36%、89.33%、95.13%。结论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简便、无创、安全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尤其是对于50%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其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16层螺旋CT 诊断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前弹力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护理疗效,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2017年本院近视眼手术127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其心理特征,予以全方位护理干预。结果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手术,术后定期复查,视力恢复良好。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保证近视眼患者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得到理想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SBK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控制256i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方法应用降低管电流、ECG毫安调制技术、前瞻门控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分别比较各种组间扫描辐射剂量。结果根据患者BMI调整、降低管电流可以明显减低辐射剂量;ECG毫安调制技术及前瞻门控技术均可以有效减低辐射剂量。结论制定个体化扫描方案,运用各种减低辐射剂量措施优化扫描参数,能显著降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射线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孤立小结节的特点,对64螺旋CT低剂量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肺孤立小结节病变患者。采用西门子DefinitionAS64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患者的64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64螺旋CT低剂量检查的准确性为95%,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1.18%,均高于90%。从影像学特征上看,良性组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晰(73.08%),恶性组则表现为不规则(50%)或毛刺(32.35%),差异显著(P<0.05);良性组内部结构钙化(34.62%VS5.88%)现象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低剂量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影像学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低剂量 肺孤立小结节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人员完成两组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工作,其中研究组给予心脏前置滤线器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部前置滤线器模式。结果研究组诊断正确率为84.17%,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89.21%,两组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CTDIovl、E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可获得相关疾病较高诊断正确率,有利于降低人体接受射线剂量保障检查过程安全性。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低剂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MRI序列检查在诊断膀胱癌肌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不同序列的MRI检查,观察不同序列MRI检查的结果,比较不同序列MRI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常规MR+DWI+DCE-MRI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均比常规MR检查、常规MR+DWI检查较高(P<0.05)。结论常规MR平扫+DW-MRI扫描+DCE-MRI扫描序列诊断价值较高,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MRI检查 不同序列 膀胱癌 肌层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