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SBAR模式应用到门诊发热检工作中,建立发热检分诊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避免漏检、误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的同时提升检分诊质量和效率。

  • 标签: SBAR模式 门诊 发热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门诊检分诊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前来我院门诊检分诊病人140例,将探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分析组与参照组,分组70例。对于参照组应用常规分诊,分析组在常规分诊基础上,再加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挂号与等候时间、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分析组挂号以及就诊时间明显较短;分析组与参照组相比,患者具有更高的满意度,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检分诊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缩减患者挂号与就诊时间,还有利于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患者满意度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预检分诊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铝模工艺的机电工程预留埋技术。首先概述了铝模工艺的特点及其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背景,随后详细阐述了铝模板深化设计的原则和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预留埋深化、穿线导管埋、线盒固定及埋、板面套管埋及预留洞口设置、穿剪力墙钢套管埋以及剪力墙给水管道压槽等关键技术要点。通过对这些技术要点的深入剖析,旨在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以期提高机电工程预留埋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 标签: 铝模工艺 机电工程 预留预埋 深化设计 技术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以护理模式的不同将研究期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2019年7月-12月)于我院急诊科中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第二阶段(2020年1月-6月)于我院急诊科中实行人性化护理(观察组),分别于两个阶段中抽取500名急诊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急诊患者退换挂号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急诊患者,且分诊准确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急诊患者平均就诊至处理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急诊患者,且救治及时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患者,(p<0.05);观察组急诊患者对急诊检分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检分诊中应用成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急诊 预检 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腹症患者诊治中采用检分诊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0年12月6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常规方法进行检分诊、急诊检分诊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候诊时长、确诊时长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候诊时长、确诊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急腹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采用检分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的候诊与确诊时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急腹症 预检分诊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对老年住院带管患者实施全程智能化管道风险控管理进行分析研究,降低老年住院带管患者的风险,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以风险控管理理论为依据,构建依托信息系统的老年住院带管患者管道风险控管理体系,通过置管前、中、后风险的评估、控措施的实施及控效果的评价进行全程智能化管道风险控管理。结果 实施全程智能化管道风险控管理后引流管无效能发生率由0.46‰下降至0.12‰,非计划拔管率由0.62‰下降至0.20‰,24h管道高危因素评估率由69.43%上升至88.11%;护士对管道知识的知晓率由81.67%上升至95.00%;患者对管道护理的满意度由86.26%上升至9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老年住院带管患者的全程智能化管道风险控管理,将管道风险事件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保障老年住院带管患者的安全。

  • 标签: 老年患者 管道安全 风险预控 信息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检分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门诊检分诊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前)和实验组(实施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检分诊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门诊预检分诊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院通过组织成立检分诊统筹管理委员会,制定出清楚合理的工作方案、明确各个岗位所肩负的职责以及工作内容等,采取多渠道体温监测方式对医院诊治患者开展严格排查与甄别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地检分诊管理方式能够科学降低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事件的可能性,且进一步提高对普通发热群体院内就诊工作质量与效率。

  • 标签: 疫情常态化时期 定点医院 入口预检分诊 管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急诊检分诊护理工作中采取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急诊患者(研究时间起点至终点范围:2021.01-2022.09)60例展开分析,依据护理方式差异性展开规范分组,记对照组(n=30,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30,采取急诊检分诊护理),统计两组各项指标(心理状态、满意度)展开细致观测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度及心理状态(SAS、SDS)等指标较对照组更接近正常范围,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急诊检分诊过程中规范使用,具有保持良好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满意度 急诊患者 预检分诊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门诊检分诊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门诊患者总计87例,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实验A组(43例)和实验B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挂号时间以及等待时间。比较两组的挂号不良状况。结果:实验B组患者的挂号时间较短。实验B组患者的等待时间较短。实验A组总共出现9例挂号不良状况,其所占比例为20.9%;实验B组总共出现2例挂号不良状况,其所占比例为4.5%,则实验B组出现的挂号不良状况比实验A组出现的挂号不良状况较少。结论:优质护理在本次研究中的效果较好,能够提升患者的门诊就诊效率,减少挂号不良状况的出现,值得推崇。

  • 标签: 优质护理 门诊预检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避免出现院内交叉感染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门诊检分诊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例。在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综合医院纷纷建立了门诊检分诊机制,并成功运用到了实践中。通过建立专业有素的门诊疫情防控工作管理小组、加强对医院出入口的管理控制、严格落实执行门诊检分诊制度、合理调配医院人力资源、提高医护人员对疫情的认知等方式来完善门诊检工作。提升检分诊工作的质量,可以实现快速分流患者,减少人员聚集,最大程度减少院内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本文旨在探究门诊检分诊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应用效果,为各地医疗机构提供经验参考。

  • 标签: 门诊预检分诊 新冠疫情 防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检分诊准确性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试验时间确定在2022年12月-2023年11月期间,纳入急诊科126急腹症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63)和试验组(n=63),分别配合常规检分诊、急诊检分诊,两组对比指标:等待时间、分诊失误率。结果:试验组候诊时间、确诊时间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分诊失误率发生率4.76%较对照组15.87%更低,P<0.05。结论:急腹症通过急诊检分诊可降低候诊时间和确诊时间,降低分诊失误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腹症 预检分诊 准确性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肺癌手术患者在实施居家康复中,微信智慧医院平台应用的价值。方法 便利选取我院心胸外科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非同期对照研究,将2022年7月-12月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2022年1月-6月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智慧医院平台联合微信群,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指导及监督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电话随访方式进行康复效果追踪;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焦虑抑郁量表(HAD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康复的依从性及满意度、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肺功能、6MWD、HADS:干预前对照组、实验组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实验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及用力肺活量(FEV1)、6MWD高于对照组,实验组HAD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F-36评分:干预前对照组、实验组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实验组组SF-36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康复的依从性及满意度、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实验组依从性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居家康复中采用智慧医院平台联合微信群,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指导价值较高,改善患者肺功能、6MWD、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康复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提高,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癌 微信智慧医院平台 居家预康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急诊急腹症患者急诊检分诊护理流程优化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急诊科收治的140例急腹症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分诊模式,观察组实施急诊检分诊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分诊中实施急诊检分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诊护理分诊的工作效率,确保患者治疗时机,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腹症 急诊预检分诊 护理流程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将可塑纤维桩和成纤维桩分别引入口腔修复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 78例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间于我院施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施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 39例、可塑纤维桩治疗)、试验组( 39例、成纤维桩治疗),将 2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 VAS评分和操作难易度评分施行比较。结果:经治疗 10月后,应用可塑纤维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和应用成纤维桩治疗的试验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分别为 92.3%、 97.44%, (P>0.05);但应用成纤维桩治疗的试验组患者术后 1dVAS评分、操作难易度评分均明显更低 (P<0.05)。结论:成纤维桩治疗法和可塑纤维桩治疗法在口腔修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均拥有较高的成功修复率,其中,成纤维桩治疗患者牙周修复状况更为理想,且更易于操作,更利于保护纤维桩,远期预后良好。

  • 标签: 可塑纤维桩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V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识与实践体验,为推动立医疗照护计划在临床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3月- 6月在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对12名参与实施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出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8个亚主题。3个主题为:护士对实施立医疗照护计划的重要性持认可的态度;缺乏教育及培训、传统文化观念以及缺少政策法律保护是实施立医疗照护计划的阻碍因素;谈话契机、护士对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实践能力是开展立医疗照护计划的促进因素。结论:需要重视护理人员对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实践能力,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困境,进一步探讨具有文化适用性的实践策略,以推进护理人员开展立医疗照护计划。

  • 标签: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护理人员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传播,探讨三甲非定点救治医院皮肤科住院病房内有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措施。 方法 通过切实有效第进行住院部入口处的检分诊,加强对住院环境及物品消毒,以及加强病房医务人员及护工“新冠”相关知识培训等方式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和护工等医院内人员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和疫情防控工作。 结果 保证无医务人员及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及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结论 新冠肺炎期间对病区内人员 相关防疫知识的宣传以及落实筛查制度和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疫情在医院内的传播,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与排查工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区防控 预检分诊 患者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前牙龋损使用透明成冠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门诊接受治疗的乳前牙龋病患儿32例(64颗)作为实验组,采用透明成冠加树脂修复;同期就诊患儿36例(64颗)作为对照组,接受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方案治疗。随访6个月、12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患儿龋损修复效果及成功率。结果随访6个月,两组修复效果及成功率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实验组修复效果及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乳前牙龋病,采用透明冠技术修复可显著提高修复体保存率,恢复牙体形态和功能,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透明预成冠 乳前牙 龋损 复合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