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绍了新生疾病筛查的基本步骤与方法,阐述了筛查前的宣教工作的必要性,探讨了新生疾病筛查对于家庭和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疾病筛查 采血方法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宾市开展新生疾病筛查以来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状况及筛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干滤纸片法测定全血中的促甲状腺素、苯丙氨酸,CH筛查实验方法为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PKU筛查实验方法为细菌抑制法(BIA);结果2007年~2011年共筛查新生174373例,总筛查率71.12%,检出CH患儿58例,发病率为13006,PKU患儿3例,发病率为158124,阳性召回率62.05%;结论新生疾病筛查可早期诊断、治疗CH和PKU患儿,应重视新生疾病筛查中的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提高筛查率和阳性召回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和杜绝漏诊现象的发生,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疾病筛查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苯丙酮尿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新生疾病的筛查率,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标本质量,确保筛查准确率。方法对出生72h的新生应用无菌技术采集足跟末梢血,将血吸于干净标准滤纸上,采集3~4个直径>8mm的血斑,把滤纸血卡送至新生疾病筛查中心,通过实验查出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疾病,并对健康宣教、采血前的准备、足跟血采集技巧、护理注意事项、制度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结论认真进行采血前准备,正确进行血标本采集,严格做好各项细节化管理,才能确保疾病筛查质量,减轻新生的痛苦。

  • 标签: 新生儿 足跟血 采血 疾病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种采血方法在新生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医院足月分娩的新生400例,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00)和观察组(n=200)。对照组沐浴后行直刺法采血,观察组沐浴后采用斜刺法采血,比较2组采血效果。结果观察组1次采血成功率为95.5%,滤片质量一级片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和84.5%(P<0.05)。结论新生沐浴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扩张末梢血管,沐浴后采用斜刺法采血效果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新生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采血方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 足部按摩 应用效果 采血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130g/L,毛细血管血血红蛋白≤145g/L可诊断新生贫血(anemiaofthenewborn)。足月儿生理性贫血在生后2~3个月发生,早产儿生后3~6周即可出现。新生病理性贫血由出血、溶血、红细胞生成障碍三种原因所致。

  • 标签: 新生儿贫血 病因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新生呕吐是一种重要的常见症状。由于新生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食管贲门括约肌张力较低,易发生呕吐。呕吐物尚可能被吸入呼吸道甚至危及生命。引起新生呕吐的原因很多,可以单纯因喂养不当所致,又是不少内、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应注意鉴别及时处理。溢乳是指乳汁自食管经口溢出,不伴腹部肌肉强烈收缩,溢出时冲力小,通常把溢乳亦列为呕吐。

  • 标签: 新生儿 呕吐 分析 诊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引入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探讨适合我国的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服务模式,降低新生死亡率、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健康。方法采用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实验组按照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2000例新生进行护理和保健,对照组采用传统新生保健模式对2000例新生进行护理和保健,观察新生Apgar评分、母乳喂养、脐带炎症及脱落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新生早期基本保健组与传统保健组相比,新生Apgar低评分率、脐带感染率更低,脐带脱落时间更短,新生第一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模式操作方便简单,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 体温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早期母乳喂养与新生黄疸的关系。方法将分娩的足月生320名进行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母乳喂养组)和对照组(传统喂养组)。每组160例,观察组在出生后立即母乳喂养并按需喂养,对照组在出生后4小时内给母乳喂养并每4小时喂养一次。动态监测,观察新生黄疸指标情况。

  • 标签: 新生儿早期 母乳喂养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游泳的方法,分析其在新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理收集我院出生的200例正常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游泳组107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新生采取常规护理,游泳组新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新生游泳。观察两组新生摄乳情况、体重变化,对比胎便转黄时间、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7d后,游泳组新生在进行游泳护理后,新生摄乳量(580±70)ml,体重(3250±286)g,血清胆红素为(134.5±28.69)umol/L,胎便转黄时间(42.2±6.87)h。所得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游泳可以加强新生运动,促进生长与发育,是一种科学的新生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游泳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黄疸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174例新生作为本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对照组少,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未发生黄疸发生率比对照组多,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黄疸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极大的降低了新生黄疸的发生率,保障了新生的生长发育,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护理干预 黄疸
  • 简介:目的比较新生监护病房(NICU)新生和出生正常新生听力筛查状况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儿科NICU新生201例为病例组,在其住院3-7d内予以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均在出生后42d复查,仍没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再次复查。另选取同期出生正常的202例新生作为对照组,全部在生后42d予以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复查。结果在出生后42d,NICU组单耳及双耳未通过的检出率(59.70‰,39.80‰)均高于对照组单耳及双耳的未通过检出率(19.80‰,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207,P〈0.05;2χ=5.604,P〈0.05)。在出生后3个月时,NICU组单耳及双耳未通过的检出率(34.83‰,34.83‰)也均高于对照组单耳及双耳的未通过检出率(4.95‰,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622,P〈0.05;2χ=4.622,P〈0.05)。结论NICU组新生听力筛查未通过率高于出生正常组新生,提示入住NICU的高危因素和(或)疾病因素可能会对新生听力功能产生损伤。儿科医生应重视NICU新生在出院前后的听力筛查工作,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 标签: NICU 新生儿 听力筛查 早期发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新生60例,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新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采用早期母乳喂养,对比两组新生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指标、黄疸情况。结果: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周头围增长、周上臀围增长、体质量增长情况高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白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黄疸异常率、高胆红素血症率、黄疸消退时间低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早期母乳喂养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母乳喂养 生长发育情况 黄疸消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护理对新生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出生的100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新生护理进行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脐部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脐部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新生脐部护理效果更好。结论:新生护理对新生脐部护理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能够缩短脐部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因此,在新生护理中,应该加强对新生脐部的护理,以提高脐部护理效果和保障新生的健康。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脐部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访视中的常见疾病,促进新生健康.方法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上门访视过的117例新生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新生发病率较高的有新生黄疸,新生腹泻,新生肺炎,新生湿疹。结论新生访视能早期发现新生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早期干预,从而降低新生疾病发生率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社区 新生儿访视 疾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