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预防方法!

/ 1

五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预防方法!

张芹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四川 甘孜626000

每一名宝宝的出生都会让整个家庭更加的温馨,而新生宝宝的日常护理也会让很多家长头疼。特别是新手父母,如果宝宝遇到一些小问题,更是不知所措。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五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预防方法,让您的育儿之路更加轻松。

新生儿黄疸

大多数的新生儿出生后均可出现黄疸,这是因为新生婴儿的肝脏无法快速代谢胆红素所致。首先黄疸症状会出现在头部,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可蔓延至全身,患儿表现出皮肤发黄、巩膜黄染、体重减轻、嗜睡、吃奶无力等。

黄疸又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也叫做暂时性黄疸,多见出生2-3天的宝宝,黄疸症状会在4-6天达到高峰,在7-10天逐渐消退;若是在出生后24h出现黄疸,且2-3周仍不退,甚至有继续加重情况,或是消退后又重复出现,再或者出生1周-数周才逐渐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那么对于新生儿黄疸该如何预防和护理呢?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应注意避免孕期风疹病毒、弓形体的感染,特别是孕早期应防止病毒感染。妊娠期需要注意的事项:(1)妊娠期注意饮食节制,不可进食生冷食物,不可过饥过饱,忌酒与辛辣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造成胎黄;(2)若是经产妇曾胜过有胎黄的婴儿,那么再次妊娠时则应注意预防,可遵医嘱用药。此外,新生儿出生后,应按时接种乙肝疫苗,家长也要注意观察黄疸变化,若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诊治。

新生儿吐奶

说到新生儿吐奶,可能大家都会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怎么可能是一种疾病呢?其实与新生儿黄疸一样,新生儿吐奶也分生理性吐奶以及病理性吐奶;婴儿时期的吐奶确实多为生理性吐奶,因为婴儿的胃容量较小,且呈现水平状,贲门括约肌尚未发育完全,较松弛,再加上喂奶过多、过急、吞入空气等,均易造成宝宝吐奶的情况。如果宝宝在吐奶后未出现其他不适反应,那么则不必担心。但是,若宝宝在吐奶后,出现发烧、反复呕吐,同时伴有腹泻,或是突出黄绿色、咖啡色液体,则应警惕其他疾病的发生,此时家长应及时带领宝宝就医检查。

新生儿吐奶是常见的现象,基本都是因为生理性原因所致,那么日常中该如何预防呢?(1)拍嗝:给宝宝“拍嗝”的方法有很很多:例如喂奶后竖着抱起宝宝,让宝宝的脸趴在肩膀上,使宝宝整个人趴在身上,然后轻拍后背,由下至上,利用震动原理将体内的空气拍出来;或是让宝宝坐着妈妈腿上,身体侧面靠着胸口处,用一只手的虎口托住宝宝下巴,另一只手轻柔在背部花几个圈,在利用空掌轻拍背部;或是竖抱15min也可,这样也有利于胃中空气的排出,即使没有嗝,也能减轻吐奶;(2)姿势:一般不建议躺着喂奶,妈妈们应采用坐姿,抱起宝宝,使其身体与水平线处45°角的倾斜状态下喂奶。

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湿疹也被称之为“奶藓”,是一种皮肤过敏性疾病,多见过敏体质、消化不良、人工喂养的婴儿;得了湿疹后宝宝常常有抓又挠,让各位家长非常担心。那么怎样预防湿疹的发生呢?(1)去除诱发因素:内在因素包括蛋白质类食物过敏,如:鸡蛋、牛奶、鱼虾蟹、牛头等,这就要求母乳喂养的妈妈们应尽量避免食用以上食物;还有葱、酸、胡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进入乳汁,导致新生儿湿疹。其次就是外在因素,如:动物皮屑、毛发、花粉、羽毛、肥皂、人造纤维、日光、干燥、湿热等等,应尽可能的寻找病因,去除病灶。(2)合理喂养:建议纯母乳喂养,过敏体质婴儿的辅食应在7个月后添加;而人工喂养的婴儿,建议选择低敏配方奶粉。(3)其他:避免羊毛、化纤衣服,穿着纯棉宽松即可;日常不可穿盖太多,以免生热、出汗,引发湿疹;清洗宝宝随身衣物应使用专用洗衣液,以免刺激皮肤。沐浴应选择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沐浴露;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经常开窗通风。

新生儿腹泻

由于新生儿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所需的热量以及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或是护理不当,就易发生腹泻。那么该如何预防婴儿发生腹泻呢?(1)提出母乳喂养:特别是出生后最初的数月应以母乳喂养为主,最适合宝宝的营养需求与消耗能力;(2)注意饮食卫生:给予婴儿的食物应保证新鲜、干净,食具也应注意消毒,奶瓶、奶嘴等应每日煮沸消毒,用过后应及时洗净再使用开水烫一下;(3)注意饮食质量:对于需要混合喂养或是人工喂养的婴儿,不可过早、过多的给予米糊等食物,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在婴儿食欲不振时,不可强制进食。

佝偻病

佝偻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机体钙、磷代谢紊乱,致使骨骼钙化不良。而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最易患该病,同时营养不良、日光照射不足是造成宝宝发生佝偻病的主要因素。常导致宝宝出现睡眠不安、夜间哭闹、多汗、烦躁不安(爱哭闹、易激惹)等。所以,宝妈在孕中期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且孕期注意生活作息规律,确保睡眠充足,避免烟雾场所;而宝宝在出生后,应适当晒太阳,尽量母乳喂养。

以上常见的五种新生儿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各位正处于妊娠期的新手宝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