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向西南地区推进,山地城市独特的地域风貌正逐渐被现代建筑代替,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特色危机。然而由于山地城市尚处于由数量增长向内涵提升的转型期,城市特色相关理论十分缺乏,亟需规划研究与指导。以重庆巴南区为例,将多维比较的方法引入城市核心特色资源识别,在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城市空间三个方面将巴南与重庆其他区县进行比较,凝练出巴南核心城市特色,并通过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特色格局,将特色要素融入空间规划,提出培育城市核心节点、梳理山水绿道、规划城市色彩等与巴南相适应的城市特色规划措施。

  • 标签: 山地城市 城市特色 多维度比较 特色格局 巴南区
  • 简介:本文在对有关背包旅游的英文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的基础上,以背包旅游者的特征、背包旅游对旅游接待地的影响和旅游接待国对背包旅游所持的态度等几个涉及较多的、重要的研究角度为基本框架,对国外学者在背包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背包旅游 国外旅游研究 文献综述
  • 简介:工业遗产作为一个客观的物质载体,它见证了城市步入繁荣的历史,也镌刻着公众集体的记忆。但是当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转型时,工业遗产就成了一个桎梏场所。如何基于城市的视野,使工业遗产变成城市的活化细胞是我们当前面对的难题。从整体宏观和局部微观的角度,挖掘城市与工业遗产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并且通过有效的整合区域资源,来实现多维的转型与融合,由此来激发其价值的再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工业遗产 城市视野 价值活化 转型融合
  • 简介:饭店是由各种资源构成的企业组织,饭店资源是与饭店竞争力密切相关的要素。论文在对饭店资源的内涵和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VRIO框架的4个基本问题,构建了饭店资源三维度评价模型。根据该模型,论文对饭店资源的价值性、稀有性和可模仿性分别提出了评价方法,并确定了饭店资源优化的条件。

  • 标签: 饭店资源 VRIO框架 价值性 稀有性 可模仿性
  • 简介:在回顾国内外心理契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自制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在成都、西安、昆明、重庆、深圳、杭州、上海和北京8个城市,针对在酒店、旅行社、餐饮等40家旅游企业中消费的1000名旅游消费者展开调查,旨在探讨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之间的心理契约的维度及其关系。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的两个部分——"旅游企业责任"和"旅游消费者责任"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心理契约是由交易型契约和关系型契约构成的二维结构的理论假设。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心理契约的两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旅游企业 旅游消费者 心理契约
  • 简介:本文以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为视角,以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为基础,对周庄古镇从“一元同心并置结构”到“多元同心嵌套结构”转变过程中的多维空间生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场域形成之前的空间属于“内源性自生式本体空间”,以“物理属性”为主;旅游场域形成后的空间属于“外源性嵌入式构建空间”,倾向于“社会属性”;旅游开发使物质空间景观化、文化空间多元化和社会空间复杂化,空间的分异和碎化趋向表明古镇社区正由“差序格局”转向“团体格局”,进而表现为一种混合性“属地格局”。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怀旧情结、空间生产背后的政治力量博弈和空间生产中社区精英示范效应三种原因所致。本文指出在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古镇空间不是空洞的空间,空间的生产方向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对理解古镇旅游空间场域的形成、生产及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导向。

  • 标签: 文化遗产地 旅游场域 多维空间生产 动力机制 周庄
  • 简介:通过构建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三个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本文探讨了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渐加大;在中部六省中,安徽省旅游业拉动效应并不突出;在省域内部,各地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空间非均衡现象较突出,且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与旅游资源在等级上南高北低、景区在空间上“南热、中温、北冷”现状具有很强的共轭性。三个指标均具有相对性,当计算拉动效应时,应同时考虑区域尺度的因素。

  • 标签: 旅游业 拉动效应 依存度 贡献率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