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多维视野下的城市与乡村暨城市史研究高端论坛”于2016年10月22~23日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城市史研究会、天津市历史学学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人文历史学院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 标签: 城市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 论坛 乡村 上海社会科学院 综述
  • 简介: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城中村的农民、农业、农村社会变迁和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移植或嵌入,共同构筑了城中村农民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人类学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技术,可避免其他学科可能出现的“文化解释”谬误。文章分析了社会情境影响下的中国人类学发展状况和人类学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学科优势,从都市人类学、工商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等8个分支学科讨论了人类学的研究维度,也讨论了人类学参与研究中存在超域性、局部性和相对性限度,揭示了人类学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城中村 农民社会 社会变迁 人类学研究
  • 简介:二战后美国为达成对核产品及其技术的出口管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及法律。这些政策及法律对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准,具有深远影响。聚焦特定双边关系下的美国对法国的核出口管制政策并加以历史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美国核出口管制政策及法律背后的利益考量。美国核出口管制呈现出以下特点:核出口管制的实施程序和控制机制存在着多元化的法律规则体系;核出口管制的目标呈多层次化,但易陷入评估困境;核出口管制政策的管理模式,实质上是运用法律进行治理的模式。

  • 标签: 美国 核出口管制政策 核不扩散 美法关系
  • 简介: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关乎话语权,关乎中国形象,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青海省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在传播、转化、组织环节仍然存在"传而不通""通而不受""做而不善其法"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 标签: 传播 转化 组织 纬度 话语权 软实力
  • 简介:《电影史学的维度——李少白学识与人格研究》是著名中国电影史学家丁亚平、陆弘石、高小健感念师恩而合力主持编纂的一部力作,其拳拳之情令人动容。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2015年3月16日,中国电影史学泰斗、《中国电影发展史》作者之一李少白先生因病去世,他的离世让电影学界为之悲伤。2016年4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电影史学的维度——李少白学识与人格研究》一书,回溯了李少白先

  • 标签: 中国电影 传承电影史 历史图景
  • 简介:现代派大师马蒂斯说过:"剪纸是表达自己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在现代剪纸教学的课程活动中,往往是由教师讲解从古至今以及不同区域的剪纸知识、技术、艺术特色等内容,使学生们能真正认识到剪纸的艺术内涵,并就此产生一定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意识。

  • 标签: 人文 传统文化 美术剪纸 情境教学
  • 简介:"历史/历时"为西方民族音乐学仪式音乐的两个重要概念。基于拉卜楞寺仪式音乐"道得尔"的多元历史证据、仪式音乐与文化建构、"道得尔"历史流变三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读,实现对拉卜楞寺仪式音乐"道得尔"在"历史/历时"研究领域的重要个案的理论取向与实践价值探讨。

  • 标签: 历史/历时 仪式音乐 拉卜楞寺 “道得尔”
  • 简介:陈列布展是纪念馆的核心,在川北行署纪念馆的陈展设计中,以"事实为依据",以创新为主旨,以多维立体化的多种展示方式相结合,对设计主题、时空变换进行多重视角表述,充满情景化的抒情表达,力求设计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新颖而有预见性、富于时代特色、精湛工艺,符合展示科学与实用性原则的展示空间构建。

  • 标签: 多维空间 情景化 展示设计
  • 简介:布洛陀神话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内容,它跨越了数千年历史时空,随着壮族及其先民的繁衍发展而流传下来,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注入特定时代的特定内容,使得神话内容日益丰富,神话结构也日益完整,即由原始的片断性神话逐步发展成体系性神话,对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信仰习俗和麽经布洛陀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与纽带作用。因而,对于布洛陀神话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是全面、深入进行布洛陀文化研究的重要节点,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是,以往对于布洛陀神话的研究视角较单一,视野较为狭窄,尚缺乏全面性、整体性和深入性研究成果。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青年学者李斯颖博士从神话学和比较文学的新视角,对布洛陀神话进行了多维的深入研究,写成40多万字的《壮族布洛陀神话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集10多年的田野调查、收集资料和潜心研究的结果。我作为长期从事并组织开展布洛陀文化研究的老学者,为李斯颖博士取得的新成果感到由衷的高兴,更为布洛陀文化研究取得又一新成果感到欣慰。承蒙作者惠赠,我得以拜读尚飘逸着墨香的新作,被书中新颖的篇章设置、凝练和富有新意的章节名称、开阔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研究视角所吸引,并且对其执着的学术追求、扎实的专业素养、睿智的分析、精彩的论述、充实的内容和鲜明的观点而感佩。欣喜之际,特撰此文,与学界同仁分享。

  • 标签: 布洛陀文化 神话研究 壮族 李斯 中国社会科学院 佳作
  • 简介:"实践思维"是马克思哲学出场的主导路径,运用实践哲学思维关注现实才能真正实现"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实践反复证明,如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实践的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随着物质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现实的人"的新需求不断生成、丰富,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变革。为此,如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新路径必将成为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改革开放四十年 社会主要矛盾 马克思 实践哲学
  • 简介:在回顾国内外心理契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自制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在成都、西安、昆明、重庆、深圳、杭州、上海和北京8个城市,针对在酒店、旅行社、餐饮等40家旅游企业中消费的1000名旅游消费者展开调查,旨在探讨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之间的心理契约的维度及其关系。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的两个部分——"旅游企业责任"和"旅游消费者责任"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心理契约是由交易型契约和关系型契约构成的二维结构的理论假设。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心理契约的两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旅游企业 旅游消费者 心理契约
  • 简介:中国城市史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空间维度的重要性。但在空间维度之外,时间维度作为不证自明的存在被忽视了。柯必德在其最新力作《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一书中意识到这一点,更加关注苏州城市史研究中的时空维度。他的研究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重视城市空间与地方理论;二是以内发型视角观察苏州的现代转型;三是强调时间的不可或缺性,时间观念与现代性紧密相关。时空维度构成了探究不同城市历史进程的视角,深化了我们对于近代中国城市的理解,这或许应该成为未来城市史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时空维度 城市史 现代性 苏州
  • 简介: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扩展,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维度。教育者要利用议程设置理论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主动设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题,准确把握议题的选择、发布、引导、转换、传播和话语,从而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动能、新场域、新引擎、新载体、新形态和新话语。

  • 标签: 新媒体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议程设置理论 新维度
  • 简介:本文以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为视角,以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为基础,对周庄古镇从“一元同心并置结构”到“多元同心嵌套结构”转变过程中的多维空间生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场域形成之前的空间属于“内源性自生式本体空间”,以“物理属性”为主;旅游场域形成后的空间属于“外源性嵌入式构建空间”,倾向于“社会属性”;旅游开发使物质空间景观化、文化空间多元化和社会空间复杂化,空间的分异和碎化趋向表明古镇社区正由“差序格局”转向“团体格局”,进而表现为一种混合性“属地格局”。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怀旧情结、空间生产背后的政治力量博弈和空间生产中社区精英示范效应三种原因所致。本文指出在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古镇空间不是空洞的空间,空间的生产方向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对理解古镇旅游空间场域的形成、生产及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导向。

  • 标签: 文化遗产地 旅游场域 多维空间生产 动力机制 周庄
  • 简介:通过构建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三个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本文探讨了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渐加大;在中部六省中,安徽省旅游业拉动效应并不突出;在省域内部,各地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空间非均衡现象较突出,且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与旅游资源在等级上南高北低、景区在空间上“南热、中温、北冷”现状具有很强的共轭性。三个指标均具有相对性,当计算拉动效应时,应同时考虑区域尺度的因素。

  • 标签: 旅游业 拉动效应 依存度 贡献率 安徽省
  • 简介:张大千的“画家”之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奇,迥异于20世纪的其他中国画家。但也正因为其复杂和多面,导致在研究中常出现各执一端、相互矛盾的评价差异。本文拟从张大千对于自我“画家”身份的认同、建构并且自觉调适这一角度切入,围绕其三四十年代学习“画家之画”的主张与实践进行探讨,将其回置于当时的画风转向中,分析这—主张提出的内外原因以及如何具体展开;通过对“画家之画”的学习,探讨他如何形成自己的一套画学论述,不断拓展中国绘画史的深度,并最终促成其“画家”身份的转化,走向晚期自我创造的独特绘画新貌。透过张大千的“画家”之路,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自觉意识、技艺经验和史观维度可以为当下的中国画发展提供怎样的启示。

  • 标签: 画家 画家之画 技艺经验 史观维度
  • 简介:案例村水族与苗族分族分寨而居,两族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呈现的"界"与"合",体现两族的互动与交融。本文通过对村中族际经济活动的田野工作,揭示了族际经济活动与族际关系之间的关联,相对以往的经济民族学、经济人类学研究而言,期望能有一定的拓展及推进。在这个多族群共生共存的村落共同体中,水、苗两族村民互动互为的经济活动过程体现水、苗两族互信互惠的关系,体现族际双向互动过程中族际关系的解构与建构,呈现良性的族际互动的文化生态,印证了族际基于情感、信任与互惠而型构的情谊道德经济。族际的经济活动反映族际基于互信及双向情谊互渗且合谋的交往交流过程,体现族际的交融,进而体认到基于族际互信机制与族际间经济互助机理的建构,形塑族际情谊道德社会。

  • 标签: 经济交往 边界 认同 互动 交融 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