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原始史料的分析,从科仪与音乐两方面对明代御制斋醮音乐的面貌和性质进行剖析并确认:它是上层统治者唯意志论的产物,其仪范部分是对传统道乐的极大简化,乐章则属雅乐体系,两者不能配套。这套成果并未对道乐实践产生影响。这一外行之作有其出现的特定文化背景。

  • 标签: 明代 道乐 御制仪范 御制乐章 性质
  • 简介:是近代学者徐珂采录了数百种清人笔记和报章记载编辑而成的笔记体类书.书中音乐类条目论及洋琴(扬琴)的记述有十余处.因是书为编者随手札记,所引资料不注出处,大半是隐括其事,贯穿成篇,致以此书资料为出处的洋琴发展史研究举证论证均难以置信.本文择其要者考源溯流,以期为科学的扬琴发展史研究提供详尽的信史资料.涉及条目凡四:、、、.

  • 标签: 清稗类钞 洋琴(扬琴) 史料考源 音乐文献
  • 简介:<正>戏曲产生于民间、根植于民间,繁盛的民间演剧活动,与各地宗族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记载宗族谱系与宗族内部活动的族谱,或多或少记录了与戏曲有关的信息。福建宗族社会与民间戏曲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它们是戏剧人类研究必须关注的对象。过去研究族谱,只偏重于姓氏源流及谱系的

  • 标签: 戏曲史料 演剧活动 民间戏曲 氏族谱 人类学研究 北路戏
  • 简介:在当下世界文化碰撞、交流和融汇的语境中,比较艺术这门学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显示出它的强势走向。该论文的写作是基于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将音乐和美术这两个载体的对比研究变得更为具体化,从作品的分析中寻求两种艺术形式的共性。由于音、画两种艺术形式采用的物质元素有所差异,使人们在理念上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绘画是空间艺术.而音乐是时间艺术。然而音与画的共性通过心理的联觉作用是可以相互转换和渗透的。本文在梳理前人关于该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发觉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隐含在其间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最终通过音乐中的“色”与绘画中的“色”互为交融,从相应的作品中找出两者间的共性和互通性。

  • 标签: 比较艺术学 音乐 绘画 联觉
  • 简介:文章以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为例,通过对演唱之前准备工作的介绍,来探讨对艺术歌曲内涵分析和理解的一些必要环节,为演唱者做些音乐层面的提示。

  • 标签: 《教我如何不想她》诗情美 音乐美 声腔美
  • 简介:<正>在中国正史中的朝鲜音乐史料,是研究朝鲜古代音乐史不可少的。但在引用史料之前,对史料进行可信性的检讨十分必要。这里使用的中国正史版本是1956年台湾刊印的《二十五史》。其中较多涉及朝鲜音乐史料的有《后

  • 标签: 音乐史料 中国正史 二十五史 《隋书》 《三国志》 《北史》
  • 简介:与晚清时期的其他史料相比,《翁同龢日记》中的戏曲史料具有三个方面的独特价值:一是其中的宫廷演剧资料不独在集中完整方面远超他人所记,而且有些内容足可弥补升平署档案之缺憾;二是其中的王公大臣演剧不仅点多面广,形式多样,而且从中可见宫廷戏曲之影响,于同类史料中殊显珍贵;三是其中的观剧感受和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文人学士与官方高层对戏曲的看法和态度,是考察清代戏曲文化的重要史料

  • 标签: 《翁同龢日记》 清代 戏曲 史料
  • 简介:《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一百一十七位"小说家"。这些笔记小说中,保留了许多真实、鲜活的音乐史料。那些有血有肉的音乐记述与正史中正统正面的音乐史料相互印证,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最为重要的文献来源和依据。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 笔记小说 音乐史料 唐代音乐
  • 简介:露丝·史兰倩丝卡(RuthSienczynsha1925——)美国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被伦敦《镜报》誉为"当代最优秀的女钢琴家";4岁起就以音乐神童的身份演出,曾师从多位世界钢琴大师;1964年起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任教,具有丰富的演奏和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她的著作《指尖下的音乐》是习琴者必备参考书目之一。

  • 标签: 学琴 艺术 女钢琴家 钢琴教育家 《镜报》 钢琴大师
  • 简介:中国音乐史学创新的关键是史料的出新。这固然包括新材料的发掘利用,而对于已有材料(包括新出现材料)的正确解读,尤其有着根本性的意义。我们要努力探求史料原义,了解古人本意,准确把握史料内容的具体真实,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把握符合历史发展本质的历史真实。

  • 标签: 史学创新 中国音乐 史料 出新 新材料 根本性
  • 简介:<正>中国古代的音乐史料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文献记载,一类为考古资料,一类为社会调查资料。后两类比较可靠。但我们研究音乐史,总不能离开文献记载,它主要保存在古书里。古书中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古书出于后人的伪造,如《周礼》不能反映西周音乐发展的状况,《穆天子传》不能反映周穆王的音乐活动。有些古书已残缺不全,曾经后人增补。有些古书对事实记载有错误和混乱的情况。有些古书因长期流传,文字有讹误、脱漏、颠倒或增衍的情况。历代文学作品中多有描写音乐之处,由于作家根据本人耳闻

  • 标签: 文字 中国古代音乐史 王维 魏晋 音乐史料 文献记载
  • 简介:《马可波罗行纪》对元代音乐文化有较为丰富的论述。本文从元代中西方音乐交流、各地音乐风俗、弦乐器形制结构及元代宫廷音乐等方面,梳理《行纪》所载元朝音乐的情况。《行纪》打破了西方中世纪神权统治的禁锢,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展开,其所述音乐史实不仅为元代音乐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更为中国音乐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 标签: 马可波罗 元代音乐 中西交流 西域音乐
  • 简介:中朝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在我国的许多历史典籍中,记载着有关中朝文化交流的丰富史料,其中包括了音乐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本文拟通过辑录中国正史中的有关古代朝鲜音乐文化的史料,为研究中朝音乐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国正史 中朝音乐文化交流 史料
  • 简介:《〈清史稿·乐志〉研究》一书,运用古典文献方法对《乐志》撰修、史料来源及其内容本身等重要学术问题进行考辨,以丰富的史料揭示清代宫廷音乐的基本面貌,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清代宫廷音乐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本书也存在一些遗憾,如对雅乐、礼乐概念的认识等。

  • 标签: 《清史稿·乐志》 雅乐 礼乐 体例
  • 简介:“地方性知识”这一命题有其迷障作用,一是表现在对该命题的运用上,二是该命题本身的理论迷惑性。音乐的中国经验不只是一种地方性经验,确切地说是一种情境性的经验,它在艺术人类所着力追求的全景式的人类艺术景观图的建构、艺术真理和人生真理的理解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 标签: 音乐 中国经验 情境性的经验 艺术人类学价值
  • 简介:南京艺术学院音乐专业历经数代学者耕耘,特别是音乐学系建系15年以来,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不断改善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依托于南艺的学术精神,反思专业建设得失,以清晰的专业定位来不断完善,以期有更美好的未来。

  • 标签: 南艺 音乐学 反思
  • 简介:文章在以有史可查的帝王将相、文人名士等为参照物,对明代女性琴人史料作逐一考订、厘清的前提下,从时期分布、地域分布、社会角色等方面,以女性性别为视角,对琴乐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及文化特征予以不同以往的特殊观照。

  • 标签: 古琴 琴人 琴乐 女性视角
  • 简介:艺术时期的首饰设计,是世界首饰设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主要通多对这个时期的两位法国首饰设计大师的作品的介绍,来展现出这时期首饰设计的创新性、艺术性。

  • 标签: 新艺术 创新性 艺术性
  • 简介:与元代禁戏往往出自官方谕旨政令和法律条格,缺乏基层社会回应和文人参与不同,明代依托地方士绅进行基层社会自治而展开的地方性正俗禁戏,在苏州、杭州、南京、松江、山阴等江南市镇发动起来。在戏剧教化论的辐射影响下,以告示、官箴、乡约、士绅言论、家训等形式出现的地方法则和社会舆论,对弥漫于民间祀神、婚丧、节日游艺活动中的演剧活动,对较远离政

  • 标签: 地方性 基层社会 明代 民间 乡约 杂剧
  • 简介:明中叶后,宫廷与上层禁戏诏谕、律令相对减少,而文人士大夫参议、家训官箴、功过格等社会舆论禁忌增多。导因于官方戏曲教化论影响,禁戏的言论将戏曲传演看做一切罪恶的渊薮,看做风俗奢靡、道德堕落的罪魁祸首。随着明代后期士宦蓄养家乐家班风气兴起,

  • 标签: 明代后期 地方性 戏曲演出 万历 功过格 社会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