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千年以来,艺术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等多个方面,显示出边界扩容、价值调适、主体纯化三个演进逻辑。论文通过反思当代艺术研究的主要争论,引出艺术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由国际艺术研究反观中国艺术学的发展境遇,强调在一个学科扩容的基础上,通过价值调适等跨文化手段,创新艺术学的研究范式的可能性。

  • 标签: 艺术史 跨文化研究 学科扩容 价值调试
  • 简介:第一部分Ⅰ方案一、往昔重现在论及一件卓越的艺术品时,我们几乎是被迫去谈论一般艺术,因为艺术的总体皆包含其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样一座丰碑,尽其所能地发展出与一般艺术有关的一切.

  • 标签: 康德 施奈瑟尔 德国 哲学 艺术史 艺术形式
  • 简介: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源头,先秦艺术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基本面貌和走势,而且凭籍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建构和诠释中国传统文化本原的重要材料与锁钥。正因如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中国艺术源头,探求艺术本原的属性、

  • 标签: 艺术史 先秦 艺术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创新 中国传统艺术
  • 简介:“学术中没有保留席位”。当我开始准备本文,以纪念我亲爱的受人赞赏的朋友、曾经的学生西克斯滕·林布姆[SixtenRingbom]时,不由地想起阿比·瓦尔堡[AbyWarburg]的这句话。我记得他最有意思的论文《石头、风格和真相——斯堪的纳维亚建筑中自然石之风尚1880-1910》,^1罗马式风格的复兴在这篇论文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于是我想提出以上题目作为纪念集论文。

  • 标签: 艺术史 罗马 考古学 斯堪的纳维亚 论文 纪念
  • 简介:本文回顾了艺术教学历史上使用图片的情况.论述了图片对于艺术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图片的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图片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艺术史教学 图片 回顾 思考
  • 简介:至少对欧洲人来说,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爵士(1902—83年)是20世纪最为卓越的建筑史家。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地把英国建筑带入了公众视野,并使建筑像其他“美术”门类一样被加以研究、欣赏与保护。“佩夫斯纳”的名字简直成了其里程碑式的著作《英国建筑》丛书的别称。佩夫斯纳是历史学家、批评家,但他首先是一位教师。他的使命就是教育英国人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建筑传统,把这种传统转化成现代派的美学,并坚持认为这种美学是20世纪最强劲的推动力。

  • 标签: 艺术史家 学术 生平 矛盾 20世纪 英国人
  • 简介:相较于一部完整的中国艺术通史而言,《荆楚文库·楚艺术》(以下简称《楚艺术》)是一个具有显著自身特质的独立结构。“楚人不沾周文化之利益,亦不受周文化之拘束,故其人多有极新之思想。”地缘上居于江汉流域的“楚”有着极其复杂的构成,它既吸收了北方殷周文化,又容纳了南方蛮夷文化,与周文化相比有着更多的宗教色彩和自然气息。

  • 标签: 艺术史 文库 荆楚 殷周文化 气象 中国艺术
  • 简介:2013年11月12日至16日,“美国艺术与展览——19世纪至今美国艺术在本土与海外的呈现”(AmericanArtinExhibition:PresentationsofAmericanArtatHomeandAbroadfromthe19thCenturytothePresent)

  • 标签: 艺术史 研讨会综述 美国 国际学术 展览 19世纪
  • 简介:康斯坦丁·布朗库西,1876年2月9日生于罗巴尼亚霍比特扎市。1894-1898年间,康斯坦丁于克拉约瓦艺术学校学习美术和手工艺,1898-1901又在布加勒斯特高级艺术学校学习。为了实现求学巴黎的愿望,布朗库西于1904年到达巴黎,1905年进入巴黎美术学校学习,第二年,他的雕刻作品便在秋季沙龙上展出,展览会上,他认识了罗丹。

  • 标签: 20世纪 艺术史 布朗库西 艺术学校 美术学校 手工艺
  • 简介:路易丝·内韦尔森1899—1988路易丝·内韦尔森原名路易丝。伯莱维斯基,1899年9月23日生于俄罗斯的基辅。1905年,内韦尔森全家移居美国,在缅因州的洛克兰定居下来。

  • 标签: 艺术史 作品 韦尔 俄罗斯 缅因州
  • 简介:约瑟夫·艾伯斯1888—1976年约瑟夫·艾伯斯1888年3月19日生于德国的波特洛普。1905年到1908年期间,艾伯斯在比伦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教师的课程,然后1908-1913年间,转到维斯特弗兰的私立学校继续学习。1913—1915年,艾伯斯在柏林皇家美术学院纠,此后他获得了艺术教师的证书。在1920年进入魏玛的包豪斯之前,艾伯斯在埃森和慕尼黑学习艺术。在那里,艾伯斯开始集中创作玻璃绘画作品,

  • 标签: 绘画作品 艺术史 继续学习 艺术教师 私立学校 美术学院
  • 简介:若安·米罗1893—1983若安·米罗·非托1983年4月20日生于巴塞罗那。14岁时,米岁进入了巴塞罗那的拉罗尼亚美术学院学习,在将近完成3年学业的时候,米罗获得了一个办事员的职位,在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挫败之后,米罗放弃了生意而重新回到艺术的道路。

  • 标签: 艺术史 作品 巴塞罗那 美术学院 罗尼亚 办事员
  • 简介:阿里斯蒂德—约瑟夫—博纳旺蒂尔·马约尔1861年12月9日生于法国的巴尼于海滨。1882年,马约尔来到巴黎学习绘画,1885年,被美术学院录取,师从让—莱昂·热罗姆和亚历山大·卡巴内尔。1889年,马约尔开始对学院的训练感到厌倦,一部分也是因为他看到了高更的绘画、陶器和木雕作品。1890年代,为了响应当时在巴黎广泛开展的工艺美术运动,马约尔

  • 标签: 20世纪 艺术史 阿里斯蒂德·马约尔 法国 雕塑艺术 爱德华·蒙克
  • 简介:油画是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外来画种,过去谈起“中国油画”往往聚焦于20世纪这一百年。2002年,由中央美术学院的二位学者赵力、余丁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由国油画文献》,将中国油画的历史上溯至最早能够看到西洋画的明代嘉靖年间,把20世纪之前油画是怎么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和研究情况也注意到了,颇在新意。

  • 标签: 中国油画 树立榜样 基础研究 湖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史 中央美术学院
  • 简介: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年2月25日生于里莫盖斯,在巴黎长大。1862年进入美术学院之前,雷诺阿先是做了几年的商业画家并在卢浮宫临摹绘画,他在美术学院学习了一年,师从埃米尔·西尼奥尔和夏尔·格莱尔。在格莱尔的私人画室中,雷诺阿遇见了莫奈、弗雷德里·巴齐耶和艾尔弗雷德·西斯莱,西斯莱介绍他认识了外光绘画。

  • 标签: 20世纪 艺术史 画家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法国 乔治·皮埃尔·修拉
  • 简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出现的"新艺术"思潮注重于考察社会、文化与艺术品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促成艺术研究的转向。但同时它也呈现出人文领域"文化转向"所产生的相关问题。物质文化研究近年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研究形态,它使文化分析和社会分析在对"物"的研究中得以交汇。本文旨在通过实例探讨艺术中的物质文化研究是如何矫正"新艺术"所产生的问题,分析这一研究方式的对多样性基础能够给艺术学所带来的影响。

  • 标签: 物质文化 “新艺术史” 社会 文化分析
  • 简介:艺术,顾名思义就是艺术科学。从“艺术”这个独立的学科概念提出来,到1998年我国学科目录正式列入二级学科,几乎经历了一个半世纪时间,真可谓“好事多磨”。其实,即使今天这一学科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上有了“户口”,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科已经确立了它的体系和内容,更多的具体的学科建设还有待于努力,还要“磨”去多少时间,谁也难以预定。有鉴于此,本文试将这一学科的由来及其面临的问题作一论述,供同道参考。

  • 标签: 艺术学 艺术心理学 艺术社会学 艺术哲学 一般艺术 艺术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