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与元代禁戏往往出自官方谕旨政令和法律条格,缺乏基层社会回应和文人参与不同,明代依托地方士绅进行基层社会自治而展开的地方性俗禁戏,在苏州、杭州、南京、松江、山阴等江南市镇发动起来。在戏剧教化论的辐射影响下,以告示、官箴、乡约、士绅言论、家训等形式出现的地方法则和社会舆论,对弥漫于民间祀神、婚丧、节日游艺活动中的演剧活动,对较远离政

  • 标签: 地方性 基层社会 明代 民间 乡约 杂剧
  • 简介:<>今天讲学的题目是“仓院乐器的起源”,如果增加一个副题的话,那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音乐”。最近,我以“古代丝绸之路的音乐”为题,写了一本书。早在二十多年以前,我曾写过一部《唐代音乐的历史研究》。这是一部长达一千页的大部头著作,已由台

  • 标签: 乐器 丝绸之路 唐代音乐 日本 古代 起源
  • 简介:明中叶后,宫廷与上层禁戏诏谕、律令相对减少,而文人士大夫参议、家训官箴、功过格等社会舆论禁忌增多。导因于官方戏曲教化论影响,禁戏的言论将戏曲传演看做一切罪恶的渊薮,看做风俗奢靡、道德堕落的罪魁祸首。随着明代后期士宦蓄养家乐家班风气兴起,

  • 标签: 明代后期 地方性 戏曲演出 万历 功过格 社会舆论
  • 简介:近年来,中国戏曲的“河南现象”引起了戏剧界的普遍关注。不但出现了以李树建为领军人物的一批优秀表演艺术家,而且涌现出姚金成、陈涌泉等一批优秀的剧作家。经过豫剧人的团结协作,

  • 标签: 剧作家 陈涌 专访 求新 表演艺术家 中国戏曲
  • 简介:罗莉、太,09年出现频率最高的形容花样少男少女的代言词,那些可爱的,萌的、又略带幼齿感的少男少女们,在日剧狂轰滥炸的趋势下,一夜之间便被“萝莉”、“太”两词所取代。那么当这些花样少男少女相遇之时,他们的“萌”意又是如何爆发的呢?好男儿秦炎仕、王传君、东方天使戴燕妮和张燕妮告诉你,“萌”是这样Play的!

  • 标签: PLAY 少女 可爱 出现频率 燕妮
  • 简介:文章透过1880—1887年间威尔第所写书信及受访记录将其歌剧观解释为“守创新”,并通过对《奥赛罗》中卡巴莱塔、回忆主题、帕兰特等元素的分析对此加以进一步阐发。笔者认为,威尔第一方面在写作实践中保留着传统歌剧的分曲原则,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对歌剧连续体的追求。

  • 标签: 《奥赛罗》威尔第 “守正创新”
  • 简介:随着对各种钟形音乐性能的掌握,从春秋中期开始,编镈与甬钟、钮钟之间由礼乐形式上的搭配转为音乐演奏上的接合,这种接合拓宽了音域、丰富了音色,还一定程度地增强了演奏与旋宫转调的能力。至春秋晚期出现更多的是8件组编镈与9件组钮钟或甬钟的接合。从镈钟的发展过程来看,4件组镈钟与钮钟的接合是流行于以郑国为核心的中原地区的典型接合模式,而后来8件镈钟与9件钮钟或甬钟的接合模式即为这种模式的扩充。后者控制的时间长,从春秋中期出现以来一直影响到战国早期。

  • 标签: 编镈 钮钟 音列形态 接合
  • 简介:评书,传统曲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以其表演形式简单、内容通俗易懂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它成型于唐宋,兴起于明清,至清朝初叶,形成了南方评话和北方评书两大系统。北方评书以北京评书为主,发源于北京,盛行于京、津、冀和东北三省等地。自明清以来,

  • 标签: 东北三省 李鑫荃 袁阔成 于明 于京 连丽如
  • 简介:曾侯乙编钟中下层甬钟用于乐曲演奏,其音位设计的规律,是进行其他音乐讨论的基础。揭示这一规律的关键是曾钟“一钟双音三度音程”、侧鼓音高于鼓音的乐器条件。依据乐器条件,文章对中下层甬钟的“编列一音列”结构进行微观分析,在基组结构中找出曾侯乙编钟设计音阶、十二音位的方法,并引发编钟音位判断、音阶、调式、套数等问题的讨论。

  • 标签: 曾侯乙编钟 中下层甬钟 音阶 十二音位 基组结构 音位安排
  • 简介:昆曲向来以“载歌载舞”著称,舞台表演手段异常丰富,身段优美、表演细腻。这自然是优势,然而优势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演员们只掂记于身段技艺的展示,发掘人物情感的深度,但一个人精力有限,侧重身段表演多了,放在唱念琢磨、锻炼的时间可能就少了,因而常有人诟病昆曲演员的唱念。而且昆曲曲唱是戏曲传统相当重要的一环,历来便有众多曲唱理论著述,舞台之外也还有清唱传承,其唱念理论、实践积累深厚,有识者众。这就使得昆曲舞台的唱念一旦出现问题,便难以“糊弄”了事。

  • 标签: 昆曲演员 表演艺术 舞台 蔡正仁 现状 张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