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绘画史上,宗炳的《画山水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可视为中国山水画的宣言书和第一个美学纲领。它不仅确立了山水画创作的基本规范,还实现了人们对绘画功能认识的转变。其中所倡导的对绘画审美性与个性的自觉追求,标志着山水画理论的提前成熟,具有里程碑意义。

  • 标签: 《画山水序》 宗炳 开创性 中国绘画史 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创作
  • 简介:一瓦萨里在追溯艺术的发展历史时,他的艺术史观点受到模仿自然这一理论的支配.这种理论即古老的模仿论,在文艺复兴时期曾被很多瓦萨里的先辈,如吉贝尔蒂、菲利普·维拉利、阿尔贝蒂等人所重述.

  • 标签: 瓦萨里 艺术史 艺术理论 史观 模仿 文艺复兴时期
  • 简介:『北派』在书法史上的消失在阮元(芸台,一七六四—一八四九)之前,书法史的谱系,通常是由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虔、智永、虞世南一直到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以及董其昌等人所构成。然而,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却为人们勾画出了这样一幅书法史的图景:南派

  • 标签: 历史效应 基础历史 广艺舟楫
  • 简介:郑工和李永林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研究生.本期刊发的是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节选。研究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可以有多种方法.采用不同的理论视角与分析图式。郑工的论文认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理论分析.若置于某种坐标系来观察其性质和发展过程.可以摆脱单纯经验性的观察与分析.建立系统的学科规范。坐标提供科学观察的依据.能够帮助建立一个现代化理论分析框架.如确定学科视角(对象范围).比较分析的参照系统.概念性的分析工具观察现象分层和流动趋向。李永林的论文为《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这里选刊其中第七章《明代美术教育》之四《明代版刻与画谱》。作者认为明代以版刻刊印兴盛为背景依托而形成的以画谱为主要教材的绘画教育形式,有如下特点:出现画谱、画熹综合概述的绘画基础教本,晚明版画水平的提高.为刊印内客繁富构图复杂.画意精深的图谱创造了技艺条件:取名家手迹摹刻的全诗词书画图谱.于宣扬文人画教育思想有所益助;套色精印画谱的出现,标志着以文人绘画教育为趣旨的画谱刊印.构成了画请教育的最高形态。

  • 标签: 现代转型 中国美术 理论视角 图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 博士学位论文
  • 简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山水诗一样,产生于东晋到南朝时期。在葛路先生的《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的书中,有一段谈到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通常有三种说法,而作者对这三种说法统统持否定态度。当然,对于任何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

  • 标签: 山水画 理论发展 山水诗 中国绘画 地主庄园 士族文人
  • 简介:曾先后写过两篇有关周俊杰先生书法艺术的小文章,今日,当我第三次认真审视先生书艺,又有了想说几句的念头,这完全出于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使然。首先,面对周俊杰先生的书艺创作,想来毋须笔者饶舌。早在二三十年前,在中国

  • 标签: 先锋 笔道 这一个
  • 简介:中国书法在其早期发展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模式-“摹古派”与“任情派”;张怀Guan在两种模式之外,又提出了书法艺术的“第三条道路”-“自然派”。自然派的艺术理想在“通过书法艺术笔墨表现语言的拓展和再创造,确立自然在书法艺术表现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对大千世界自然气象的抽象摹拟和概括表现,再现自然生命的神奇浑壮之症状,借此感化、净化心灵,实现书法艺术由追求悦目之形的”技“向介入社会文明进化、”赞天

  • 标签: 张怀Guan 书法艺术 书学理论 学术研究 创作模式
  • 简介:早在三十年代末,丁文雋先生即以其专著《书法精论》问世而享誉书坛。时隔近五十年,丁老又一新著出版,反响强烈。凡是了解丁老的人,无不对这位年届耄耄,身被残疾,为祖国的书法事业辛勤耕耘了数十年的老人生出无限的感动和敬佩之情。日前我专程走访了丁老。

  • 标签: 书法理论 丁文隽 人书俱老 敬佩之情 现代书法 吴玉如
  • 简介:侯云汉:这次“提名展”巡展到武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大家平时都很忙,少有机会共同探索感兴趣的东西或是提出疑惑的问题,在此我们可畅所欲言。在讨论之前,我们先请此次“提名展”参入者之一张广慧介绍一下这次提名展发起的动机以及在京理论家、版画家对此次“提名展”的看法和见解。

  • 标签: 版画家 当代青年 理论研讨 中国版画 版画创作 主体形象
  • 简介:本文针对现当代美术理论界对"以大观小"理论阐释的失误以及中国画空间理论研究的现状,从新的视角,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建构中国画空间结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 标签: 以大观小 思维智慧 视觉经验 层次空间
  • 简介:熊秉明先生远在巴黎,却长久以宏扬中国文化为己任,使我们这些后辈钦之佩之。大约是十年前在熊先生的同学翻译家罗达仁教授那儿见到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的熊先生大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借回家中,细细阅读,还把书里一些精湛论述作了笔记。后来在《美术史论》、《中国书法》等刊上多次读到熊先生华彩文章,其中觉得最过瘾的莫过于《张旭与狂草》一文了。当时就想写点什么,但为琐事所累,一直拖到了今天。熊先生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哲学系,后留学法国巴黎主修哲学,转习雕塑。平素坚持写诗、作画,

  • 标签: 中国书法 熊先生 熊秉明 理论体系 仁教 古典精神
  • 简介:美籍华裔画家徐靖沂先生1934年出生于福建仙游,1948年移居马来西亚梹城,1960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2年赴美深造,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图书馆学,获硕士学位后留母校任职。徐先生自幼酷爱绘画,任职母校,不废艺事,潜心此道,有志竟成,于1978年开始受聘任该大学美术系水彩画教授。近十年中徐先生作品在多次参加全美性水彩画展览及各种艺术团体邀请展中获得金奖、首奖等诸种荣誉,并且被选列入《美国艺术家名人录》。在美国竞争剧烈的社会和人材众多的画坛,非有勤奋不辍、铁杆成针之精神以及独到精湛之艺术成就,曷克臻此.

  • 标签: 水彩画家 徐先生 具象 南洋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明尼苏达大学
  • 简介:为推动设计教育的发展,使我国的美术教育面向市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文化部教育司拟于1995年12月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全国高等美术院校设计学科建设理沦研讨暨作品展示活动,届时将邀请全国各地设计教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有关专家共约四十人参加研讨。今年4月文化部教育司的有关领导和同志已到我院落实理论研讨会的各项事宜。

  • 标签: 高等美术院校 学科建设 理论研讨 作品展示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设计教育
  • 简介:一、形体构成要素形体对雕塑而言,不是头脑中想象的,也不是描绘在画面上的,是指占有实际空间位置的实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体块。其实际固有的厚度或纵深度,是形体构成的关键,同时也是立体造型的关键所在。因此,形体之厚度乃是形体构

  • 标签: 形体构成 几何形体 空间位置 雕塑家 造型艺术 存在方式
  • 简介:宋太宗的右文政策与对书法的个人喜好是促成《淳化秘阁法帖》汇刻的两大因素。《淳化阁帖》一代巨制,定非短期所能告竣,其汇刻当分“编次成卷”与“摹勒上石”两个阶段,淳化三年十一月六日乃《阁帖》“摹勒上石”阶段之始。王著以学识而见封,并非后世所谓识见短陋者,《淳化阁帖》的汇刻,王著只是做了其中部分的工作。《阁帖》中的伪帖,大多以南唐仿书阑入,此非编者不鉴,恐正是太宗以石替玉之意。

  • 标签: 《淳化阁帖》 书法 学识 南唐 宋太宗 编次
  • 简介:今存王僧虔《论书》,实为王僧虔与萧子良二人相互论书答启。齐武帝水明年问书学著述共有八种,创造了中国古代书学史上“六个第一”,即书法评论专著、书法理论专著、书体研究专著、异体书法专著、书法史专著、书法著作注释等。永明书学可以永明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为“美学化”研究倾向,后期为“小学化”研究倾向。其最高成就为王僧虔“美学化”研究,即《答竟陵王子良书》、《书赋》。“小学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为王倍《文字志》。王俭、萧子良为前后期过渡的关键人物。这两种倾向在唐代书学中得到综合。永明书学标志着中国古代书学研究达到自觉,诚可谓古代书学史上最为灿烂的篇章,对以后书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书学研究 书法理论 书法评论 书法史 书体 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