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对照世界各民族不同脉络的美术史,特别是比较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西方美术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西藏绘画不是写实的绘画体系。它是以视觉效果的平面化;造型手段的装饰性;绘画语言的程式化和符号化;及用线造型为其主要特色的东方式绘画体系。无论风格怎样变化发展,也从来没有走出东方绘画体系的大范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藏传佛教的形成,西藏绘画吸收了许多周边文化的养分,先后经历了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于阗及汉族的各类影响,这些周边文化也都是在大的东方文化圈之内,藏族周边地区的绘画与藏族绘画在造形的语言方式上同属视觉效果的平面化装饰性及绘画语言程式化符号化,及用线造型的,造型方式是一致的,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都是平面化的边线造形的特点。天然的亲和为相互的学习借鉴提供了可能性。那么,写实的问题真的不存在吗?本文列举一些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实例,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写实的愿望与追求始终伴随在藏传佛教绘画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写实的介入更好地完成了西藏特色的绘画语言建构。

  • 标签: 西藏绘画 写实 壁画 唐卡
  • 简介:2010年,"当代水墨与美术史视野"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以及"水墨炼金术:谷文达实验水墨展"等一系列学术和展览活动,又一次将水墨问题——这一困扰学界的老问题重新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 标签: 实验水墨 当代 落地 or 漂浮 2010年
  • 简介:对艺术中的文化观念的影响常被我们人为地划分成东方和西方,先入之见让我们陷入一种文化的中国想象,而这种想象被预先设置为所谓的中国理念,一种东方文化的展示和梦想令我们十分陶醉,其实这不应为我们的热情所左右,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数字艺术的本质和它的运行机制。因此,我们在谈数字艺术中国理念时,前提在于

  • 标签: 数字艺术 中国理念 艺术形式 全球化 艺术创作 文化形态
  • 简介:古代乐官是历代政府及宫禁内廷掌管乐舞、戏剧之官,自乐官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古代戏剧晚熟问题,可以发现三个新的原因:其一,秦汉以后乐官、乐人的文化素质直线下降,难以创造出综合的、复杂的成熟戏剧样式;其二,乐舞传承的秘密性和模糊性阻碍了成熟戏剧样式的顺利诞生;其三,由于乐官制度成熟过晚,遂间接造成了戏剧样式的成熟不可能过早。

  • 标签: 乐官 古代戏剧 晚熟 原因 新视角
  • 简介:对敦煌遗书《俗务要名林》中的"嘲、嫽哢、叫噪、谜"等问题作出考析,可以得出以下新的观点:其一,嘲不仅是普通的嘲笑,也不仅是文人的文字游戏,它还是唐宋时期艺人们于宴会上即席表演且较有难度的伎艺,并在元杂剧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二,嫽哢一词在传世文献中甚为罕见,但它和两宋时期流行的小唱在字面意义、表演人员、表演环境诸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二者应是同一类型的伎艺;其三,叫噪的叫是一种歌唱伎法,两宋时期的唱叫、叫果子、叫声等伎艺都在叫噪的基础分化、发展而成;其四,谜这种伎艺与乐舞表演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嫽哢、嘲、叫噪等词于《俗务要名林》中并列一起,不是没有原因的。

  • 标签: 敦煌遗书 嫽哢 叫噪
  • 简介: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一事长期以来被用作先秦已存在七声音阶及可变换调式而歌的证据,但从他书征引《史记》早期传本和相关文献来看,“变徵之声”四字乃后人擅改,并非《史记》之原貌。“变徵之声”语本《淮南子·地形训》之“变徵生商”,不过是“商音”之代称,不当视为古代乐学术语。那种以“变徵之声”为调式之一,以及认为变徵调式适于表现悲凉感情的说法,更有可能是后人误读的结果,既没有相关文献的支持,也缺乏乐理上的依据。

  • 标签: 变徵之声 荆轲 音阶 调式
  • 简介:分析了月饼过度包装的误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提出了遏制月饼过度包装的相关办法。

  • 标签: 包装业 过度包装 绿色包装
  • 简介:一九六○年十月四日和六日晚,董希文先生在敦煌千佛洞对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国画系、雕塑系四年级学生谈敦煌艺术问题。当时董先生未备讲稿,信口而谈,课后曾让我将详细的纪录稿抄写一份给他,一直未发表。此文乃按原纪录整理而成,错漏处由原纪录者负责

  • 标签: 董希文 敦煌艺术 油画系 国画系 九六 中央美术学院
  • 简介:本人于2003年由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推荐,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选拔,公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深造钢琴演奏。留学期间,我的钢琴专业导师是著名的己故教授伊琳娜·西施科的女儿芭扎娜娃。在学习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强调的钢琴演奏中连贯的触键Legato问题,即:如何演奏歌唱性的乐句。1、选择。连奏的乐句犹如歌唱中的呼吸,所以在演奏作品前,首先要做充分的资料准备。要养成理性而严谨的演奏态度,就是在学习任何一部作品前,尽

  • 标签: 钢琴演奏 演奏方法 呼吸 俄罗斯 连奏 歌唱性
  • 简介:琵琶作为弹拨乐器,以其独特的器乐演奏形式美感、赏心的动态和悦耳的音韵,成为器乐文化生态大系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文章从琵琶教学的角度强调了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并针对琵琶教学训练中弹挑、轮指、力度、音色等几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论述.

  • 标签: 琵琶教学 弹挑 轮指 力度 音色
  • 简介:当前我国的钢琴教学基本仍沿用欧洲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教材,与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时代旋律极不和谐.作者从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到创建中华民族的钢琴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详尽的、有益的思考,其中不乏许多值得借鉴的真知灼见.

  • 标签: 钢琴 教学 民族性 教材 体系
  • 简介:回顾20世纪中国戏曲走过的历程,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反思。譬如,戏曲在时代大潮和主流叙事中的边缘化,就很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这种边缘化境遇,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历史惯性和现代视野,从“社会/文艺”、“文艺/戏剧”、“戏剧/戏曲”三重连锁关系入手作剥笋式透视,它从深层上构成了当下语境中戏曲艺术“人气”低落的社会历史原因。正视这种边缘化,

  • 标签: 文艺 边缘化 戏曲艺术 戏剧 境遇 叙事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小提琴演奏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陶冶情操的艺术形式。而在小提琴演奏中,音准是最为基本的问题,它与演奏者的演奏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对听众的视听感受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小提琴演奏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目前小提琴演奏中导致音准问题的主要因素入手,对音准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进而提出几点解决音准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 标签: 小提琴 演奏 演奏音准 音准问题 小提琴演奏问题
  • 简介:壁画、壁饰是作为一种环境艺术(EnvironmentedArt)而存在的。它与建筑结合得十分密切,而且是最具历史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审美精神的一种美术样式。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公众艺术色彩,故又被称为公共艺术(PublicArt)。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壁画的条目是这样解释的:“(muralpainting)装饰建筑物墙壁和天花板的绘画。”这可以说是对壁画较为确定性的描述。人类伊始,原始人即在露天的岩壁上、居住的洞窟内壁上涂抹和镌刻着壁画,

  • 标签: 壁画设计 装饰 性问题 环境艺术 历史精神 审美精神
  • 简介:艺术创作活动离不开技术因素的支撑.中国工笔画的发展,除了在审美观念、艺术思想、题材及意境上的突破创新外,还必须审视表现中的技术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要从艺术哲学上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也要从技术表现上来思考.

  • 标签: 工笔画 绘画技术 艺术语言 艺术创作 造型
  • 简介: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关于它的表现语言一直被很多人讨论.大的方面,是它存在的价值、前途和命运;小的方面,是技巧中的水与墨、笔与纸的相互关系.各家各派众说纷纭.由于它发展的漫长性和存在的持久性,已经难于有一种统一的要求和解释.传统意识中的陈旧和新型观念的失控,使周而复始的谈论中国画笔墨的重要性和表现语言的纯粹性显得没有了意义.但是关于造型和写生却议论的少,一是传统中国画重形式、讲门派、论形似、求趣味;二是写生是泊来的西画手段,中国古人写生常常只看不画,然后套用各家笔法默写自然,这就是古人的"师法造化".人物画虽然历史悠久,但是自唐以后,逐渐退居次要地位,直到解放后才成为中国画的主要方面.

  • 标签: 写生 表现语言 传统中国画 师法造化 西画 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