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死在午后》是海明威于1932年推出的一部非小说,《老人海》是两部相隔20年之久的作品。表面上,这两部作品似乎没有任何联系,其批评声誉也有天壤之别。本质上,"技巧"将《死在午后》《老人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两部关于技巧的作品中,海明威表面上给读者展示的是如何斗牛和如何捕鱼的技巧,其真实目的却是通过斗牛和捕鱼来讲述创作技巧。海明威在这两部作品中更关心的是他是怎样写出这两部作品,发表的是他对其他作家、评论家的看法。虽然"斗牛""捕鱼"各不相同,其目的却殊途同归。研究这两部作品中对作家、评论家的批判,不仅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海明威的文艺思想,也对重估这两部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明威 《死在午后》 《老人与海》 作家 评论家 批判
  • 简介:斯特凡·格奥尔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诗坛的著名诗人,以他为中心的格奥尔格圈子因其神秘色彩的理想种种传闻,至今仍引起误解。本文把格奥尔格圈子视为现代共同体的一个特例,探讨古希腊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爱——是格奥尔格建构其圈子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格奥尔格创作中的反映。

  • 标签: 斯特凡·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圈子 共同体 教育的爱
  • 简介:<正>《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标题为后人加)是先秦散文名篇。一般说其朴实隽永,表达着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汪曾祺老说过,喜欢《侍坐》那个“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活法,确也他自称的“抒情现实主义”很是合拍。“侍坐”的场合大概不能算是正式的课堂,但仍可视为《论语》中一篇相当完整的授课实录。

  • 标签: 汪曾祺 先秦散文 加达默尔 对话教学 去蔽 曾皙
  • 简介:语文课堂上教小说的时候,其实主要在教两个东西,一是小说的主题思想,二是某种特定的小说阅读方法。总结小说的主题思想,本来是小说读完之后"讨说法",却常会变成"套说法",更变本加厉变成了"套答案",违背了语文学习的宗旨。因而,教读法比总结主题思想更为重要。教读法也有两种路径,一种是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的读法和解释;另一种是脱开具体社会历史的束缚,关心更具超越性的意义和价值命题。在这两种路径中,后者无疑更为重要。

  • 标签: 小说教学 阅读方法 《祝福》 鲁迅 祥林嫂
  • 简介:12月7日.访问香港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的3名航天英雄2500名香港中小学生真情对话.表达出对下一代的祝愿及期望。他们寄语下一代.为实现理想需要“坚持再坚持”,其中出身农民的景海鹏表示,在高中时代需要徒步走35公里到学校上课.在校每天三餐只吃馒头咸菜,晚上灯光不足秉烛夜读,

  • 标签: 载人航天飞行 中小学生 香港 对话 真情 英雄
  • 简介:易卜生早期诗剧《觊觎王位的人》叙述了霍古恩国王斯古利伯爵围绕王权而展开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作家以人物之间的种种伦理关系为着眼点,揭示了由以家族利益为核心的伦理到以国家政治为核心的伦理之历史转变:霍古恩斯古利君臣之间的冲突表明新旧伦理观念的对立斯古利彼得父子之间的失望希望表现了对旧王权伦理的维护及最终失败的命运而霍古恩玛格蕾蒂夫妻之间的爱情关系,则肯定了特定政治语境中个人爱情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霍古恩的最后胜利,说明公众与国家利益超越了家族个人利益,新的政治王权伦理原则最终得以确立。剧本以复杂的伦理关系为切入口,从而让易卜生进步的政治伦理思想得到了充分表达完整体现。

  • 标签: 王权伦理 家族利益 国家政治 《觊觎王位的人》
  • 简介:当代苏联文学的一个黄金时段,也许并不像流行的文学史教科书所叙述的那样——或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降的“解冻”岁月,或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始的“改革”年代,而是在“解冻”“改革”之间。准确地说,应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这一时段。这一时期,有不少文学作品被搬上话剧舞台,被改编成电影,被译成多种外文,走出苏联,成为当代世界文学精品。这些作品的思想深度艺术魅力何以生成?这些力作之警醒人心的伦理向度,这些精品之形塑性灵的道德能量,应该是构成其生命力内核的一个重要基因。

  • 标签: 苏联文学 “解冻”与“改革”之间 伦理向度
  • 简介:列维纳斯发现了'无限的他者',德里达说:'列维纳斯的思想能够使我们发抖.'虽然他对这让人发抖的理论做了某种程度的解构,但其整体震撼力仍不减当初.在全球化日甚一日的今天,对于其中所隐含的同一和霸权它仍是一枚重磅炸弹.至少,我认为,现代性对话理论终将被它从基础上颠覆:对话的基础将不是'心同理同',不是'交往理性',因而对话也就不应是为了'共识'、'沟通'、'一致性',而是'面对面',让他者仍然是他者,差异仍然保持其差异.

  • 标签: 列维纳斯 胡塞尔 无限的他者 外在性 面对面 欲望
  • 简介:2016年4月23-24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外文学》编辑部、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2016全国高校英国文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高校150余位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采取专家讲座互动交流的形式,邀请了六位国内英国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讲座嘉宾。

  • 标签: 高端论坛 文学研究方法 国外文学 理论视野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学外国语
  • 简介:<正>在波斯文学史上,有过这样一段故事:十四世纪的文学家杜拉特沙对光辉灿烂的中世纪波斯文学,曾经有过一个概括性的评价:诗坛史上有三位先知,后人无法他们相比。史诗首推菲尔多西,颂诗数安瓦里,论抒情诗,当属萨迪。有人就此向他提出:这样说,你把内扎米置于何等地位呢?他回答说:我指的是先知,至于内扎米,他是诗坛的真主。从他的这个回答中,显然可以看出,他把内扎米置于上述三大诗人之上,其中虽不乏玩笑成分,但也可看出内扎米在波斯诗人中的地位。

  • 标签: 中世纪 罗密欧与朱丽叶 封建社会 阿拉伯语 莎士比亚 封建势力
  • 简介: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30年来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8月17日至19日在东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50余所高校及科研和出版机构的近1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提交150余篇论文或发言提纲。本次会议全面总结我国30年来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展望今后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外国文学教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 东北师范大学 周年纪念 日至 优秀成果奖
  • 简介: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的发疯,不仅对人文主义信念的先验价值地位提出了怀疑与否定,而且表现了信仰断裂给人带来的精神危机;通过哈姆雷特的探索毁灭,以人为出发点对人自身、人世界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从哈姆雷特的发疯毁灭中我们看到:人是有限的,仅仅靠肉身的力量无法走出生存困境,还要有信仰的支撑.但肉身的抗争并不是毫无意义,悲剧英雄通过肉身的毁灭使灵魂升华为一种启迪人们超越有限获得无限的力量、情愫和品质.

  • 标签: 哈姆雷特 毁灭 抗争 生存困境 莎士比亚 精神危机
  • 简介:本书收文13篇,涵盖了刘师培的生平思想学术研究的诸多方面,如刘师培的思想历程、1903年前后的著述活动、在《左传》学上的建树、刘师培文学文献的研究以及小学研究等,并撰有年谱一份,反映了刘师培的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学术研究 刘师培 彷徨 生平思想 思想历程 《左传》
  • 简介:2018年5月19-20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外文学》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8全国高校英国文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百余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北京大学出版社张黎明总编辑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学者、参会教师的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本次论坛采取专家讲座互动交流的形式,邀请了六位国内英国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讲座嘉宾。专家学者理论视野开阔,研究功底深厚。

  • 标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研究方法 高校教师 外国语学院 课程教学 论坛
  • 简介:<正>当年轻的助理律师葛斯塔·福克向露意丝的父亲正式求亲时,那位老绅士的第一句问话就是:“你挣多少钱?”“每月不到一百块,可是露意丝……”“别往下说了,”福克未来的岳丈打断他说,“你挣得太少啦。”“啊,可我和露意丝互相爱恋,我们彼此都信

  • 标签: 挣得 妻子 律师 家具 爱情 母亲
  • 简介:回望来时路,我总会看到那一片浅草萋萋的园地——《古典文学知识》。已经是三十多年前了,当我出版和学术的小船刚刚起航,这片绿地便神奇地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在她早期耕耘者的鼓励下,我种下了几棵仍然透出稚气的小草,而《古诗名花》更获得了在一年里连载的荣幸……

  • 标签: 古典文学 知识 个人 学习方法
  • 简介:复调《玩笑》王屹米兰·昆德拉不仅是位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小说家,而且是位渊博的小说理论家。他对小说艺术最大的贡献是将其精湛的音乐理论尤其是复调理论应用于小说形式,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具有更大的丰富性、愉悦性和更强的感染力。《玩笑》(1967年)就是昆德拉...

  • 标签: 路德 米兰·昆德拉 哈姆莱特 《尤利西斯》 现代小说 内心独白
  • 简介:<正>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断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儿狡猾了,明知那是句佛家经常的教诲(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也不专指索命的器具,是说一切执迷),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是因为我心里着实有些不快;可见嗔心确凿,是要放下的。何致不快呢?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

  • 标签: 立地成佛 菩提树下 价值感 史铁生 图名 人生态度
  • 简介:我几乎每晚做梦,梦—个接—个,醒来后,脑海里多半只留下个模糊的印记。我在微博上把一些梦记录下来,命名为“梦见”。这些梦大多是个场景,比如:石榴树下两张躺椅,满头白发的老头老太各躺一张。老头说,昨晚我梦见赵重华了,他的黑漆棺材就停在路口。老太太说,是啊,他昨晚被你杀死了。老头说,梦里我才二十出头。老太太说,那是,你都过世六十年了。老头坐直身子,说,是吗?他看到躺在对面的是个二十来岁爱笑的女孩。有石榴在两人间落下。

  • 标签: 做梦 写作 石榴 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