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尽管在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法律归属、地位和标准等方面还有纷争,但它已成为德、日等大陆法系刑法学界的通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大陆法系国家,期待可能性不仅是衡量犯罪成立与否的规格因素,而且具有减免责任之功效.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倘若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对现实许多疑难、争议案件可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有助于凸显我国刑法的谦抑性与制约国家刑罚权,并丰富我国的刑法理论和研究方法,当然,这会导致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重构.

  • 标签: 期待可能性理论 理论体系 犯罪构成 重构 大陆法系国家 社会转型期
  • 简介:<正>【编者按】一门学科的独立,必须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其独特的范畴和理论体系。经济法基础理论是经济法学安身立命的根和本,经济法学界的同仁,只有坚持学科自信,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才能使经济法学之树根深叶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法学界不乏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国家调节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漆多俊教授在考察市场、调节机制与法律同步演变的过程中,归纳出了"市场三

  • 标签: 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学界 国家调节 理论体系 创新成果 法律调整
  • 简介:作为地方检察机关的代表,非常荣幸受邀见证《人民检察》创刊55周年庆典和即将出版600期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对此表示衷心祝贺!人民检察杂志社一直以来给予北京市检察机关大力支持,在此也表示诚挚感谢!

  • 标签: 检察机关 理论期刊 《人民检察》 周年庆典 北京市 杂志社
  • 简介:用法学的观点来宏观探讨医疗问题的学问就是医事法学。医事刑法学则是对刑法领域中的医疗与刑法相互交差的问题作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探讨医疗问题中刑法应该介入的领域或场合,其目的在于保护国民的生命和健康。在医事刑法的领域,必须坚持刑法的行为主义、罪刑法定主义、责任主义和谦抑性原则,但同时更要尊重人的尊严和患者的自我决定权,尊重医疗的正当程序法理,在存疑时坚持以生命利益优先。

  • 标签: 医事刑法 人格 决定权 正当程序
  • 简介:<正>休谟的财产权理论是其社会政治理论的一个中心内容,对此,休谟自己曾多次明确指出:"没有人能够怀疑,划定财产、稳定财物占有的协议,是确立人类社会的一切条件中最必要的条件……""关于稳定财物占有的规则的确立对人类社会不但是有用的,而且是绝对必需的……"哈耶克在他的"大卫·休谟的法哲学与政治哲学"一文中认为:"休谟在《人性论》有关‘论正义与财产权的起源’的那个章

  • 标签: 个人财产权 产权理论 人性论 黑格尔 政治社会 市民社会
  • 简介:从刑法史的角度看,刑法规定存在着一个从个别立法到一般立法的演变过程。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分立是人类经验积累的结果,是人类对犯罪和刑罚的认识不断提高的结果。刑法总则固然重要,但离开了刑法分则,对不法行为定罪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刑法分则规范是犯罪分类的表述方式,刑法分则体系不仅是技术性问题,背后包含了一定的刑法价值理念。我国刑法分则除了对罪状和法定刑的规定以外,还包括一些刑法适用的引导性规定。

  • 标签: 刑法分则 罪状 法定刑 引导性规定
  • 简介:近年来,特别是在裁判员制度的推动下,量刑理论成为日本刑法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为实现量刑科学化的目标,日本的量刑理论不仅需要基于犯罪论、刑罚论的立场构建量刑解释论的基础框架,还必须结合裁判员制度下的量刑实务,解决量刑事由的确定以及裁判员、被害人对于量刑的影响等现代课题.

  • 标签: 量刑 责任主义 量刑事由 裁判员裁判
  • 简介:民事责任,应指民事领域的违法后果。民法中违法后果以外之责任,均非责任的本义,可理解为责任的引申义。民法之过错,指导致欠缺必要注意的心理状态,是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行为人损害稀缺资源的法定归属关系,如欠缺必要注意,不仅须否定行为后果,而且须否定行为性质,发生债务和责任;如不欠缺必要注意,须否定行为后果,不否定行为性质,发生债务,不发生责任。民法之侵权,指侵害内容法定的权利。

  • 标签: 责任 过错 行为后果 行为性质 侵权
  • 简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从今年7月1日起对所有死刑二审案件实行开庭审理。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召开专门会议就死刑案件第二审工作进行了部署,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6月28日组织召开了“检察机关办理死刑二审案件相关问题研讨会”,会议由于天敏副检察长主持,最高人民检寮院公诉厅聂建华副厅长,公诉四处王月光处长,市高级人民法院李元鹤副院长.刑事审判庭官小汀庭长、卢君庭长,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陈一川庭长、王立新副庭长,市法律援助中心吴晓琴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长永教授、梅传强教授,朱建华教授及硕士生导师高一飞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黄文教授,西南大学汪力教授等应邀参加了会议。市院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四个分院公诉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会上.法律专家学者、资深检察官、法官.律师就检察机关办理死刑二审案件的职责、如何正确把握死刑的标准等问题从理论、司漕实践、国外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司法实践 组织 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
  • 简介:一、引言风险刑法理论以风险社会为背景,以'风险'与'预防'为理论支柱,诠释了刑法体系演变背后的原因:具体的如危险犯、持有犯以及不作为犯、过失犯在法典上的增加,抽象的如不法理论与罪责理论的演变,都可以回溯到'风险'一词而寻得答案。风险刑法理论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1],爆发出惊人的解释力,'极大刺激了学术资源的投入使其成为最为活跃的学术领域'。[2]

  • 标签: 刑法理论 理论辨正 风险刑法
  • 简介:<正>一、共犯学说的基本问题(一)德国刑法中的共犯概念共犯(Teilnahme)是指,通过对故意实施的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构成要件行为(Tat)进行非正犯性质的故意参与,由此而对法益构成独立的侵犯。这要求事先作一个简短的阐释,在之后的论述中,这种阐释将会进一步具体化。

  • 标签: 帮助犯 可罚性 法益 刑罚处罚 联邦最高法院 共犯理论
  • 简介:近代以来,许多亚洲国家伴随着宗主国或占领国的殖民统治而进行了大量的法律移植;中国从晚清到民国政府,也对西方法律进行了大量的主动移植,使传统法律实现了现代意义的转变。历史表明,规则的稀缺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规则的强烈要求,使得中国的法制建设必然首先是改变“无法可依”的状态。在需要通过立法创造某些制度以实现政策目标时,法律移植是最有效的手段,成为创造法律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式。然而,移植规则的深层含义在于移植文化,也即规则和制度的移植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否则,法律移植很可能仅仅是立法者的游戏。

  • 标签: 法律移植 立法成本 法律秩序
  • 简介:我对刚才的专家学者发言持赞同的意见,现我补充两点:一是不容易;二是不简单。首先说不简单吧。据我所知,《判例与研究》是理论结合实践办起来的,是判例的首创刊物。让我高兴的是,主办单位是我们律师,应当说我们律师有办刊物的尝试,但办得最成功的还是《判例与研究》。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有时脱节,而法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随着该杂志的诞生,

  • 标签: 理论联系实践 法学研究 理论结合实践 理论与实践 专家学者 主办单位
  • 简介:文本是诠释学上的专门术语和理论,文本本身的要素体系为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一套分析的操作工具和话语体系。文本的法场域适用构成法律文本理论。法律文本理论对法律解释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法律文本相对于文本所具有的要素特征和相对于其他类型文本所具有的比较特征上。法律文本理论吸收了符号、语境、读者、作者、意向、意义、语用等可操作的元素,从而使得法律解释学的展开可以借助于符号学、语言学、语用学、诠释学等诸多实践性学科知识和规则,从而为法律解释学方法提供新的认识视角。

  • 标签: 文本 文本理论 法律文本 法律解释 法教义学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本文作者从Westlaw中一共检索到153篇有关商业方法专利的法律评论(LawRe-view)学术文献,按年代分布如下:从中可以看出:商业方法专利这个主题的学术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当时是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引入的,而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此后有些零星的研究,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98年,美

  • 标签: 商业方法专利 可专利性 专利权利要求 年代分布 专利诉讼 专利侵权
  • 简介:货币错配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发生货币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货币错配产生的原因、影响及管理对策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阐述,并针对我国的货币错配现象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 标签: 货币错配 汇率 风险管理
  • 简介:所有专利侵权判定都涉及对比。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对比是在专利权利要求和被控侵权物之间进行的。对比要分别在专利权利要求、元特征和元要素三个层次上进行。利用专利侵权判定空间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元要素的元对比,才可能在元特征和权利要求的层面判定专利侵权是否成立并计算出侵权度,为侵权救济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依据。本文提出的专利侵权判定元对比理论,可用于专利法相关规范的分析和案例研究,为专利侵权判定提供统一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论。

  • 标签: 元特征 元要素 元对比 专利侵权判定空间 等同度 侵权度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判决效力理论尚未形成认识一致的理论体系。既判力在作用的主体上是否具有相对性,在作用的客体上是否应当严格限于诉讼标的,即前诉对争议事实的裁判,在后诉中是否也应当具有类似于既判力一样遮断当事人重复争议的效力,是目前我国司法实务上必须尽快妥善解决的问题。虽然美国民事诉讼与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的通常做法差别很大,但是在判决效力理论上却具有共同性:基于程序保障的考虑,强调判决效力主观范围的相对性原则,前诉争议事实只有被充分诉讼过并裁判过,在后诉中才具有遮断当事人重复诉讼的效力。相应的原理与制度设计,对于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以及理论更新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美国民事诉讼 判决效力 争点效力 既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