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使用Eyelink1000眼仪,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36名被试在观看明式和清式家具过程中的眼特征进行研究,以揭示个体对两种家具类型的审美偏爱。结果表明:被试对清式家具的首次加工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明显长于明式家具,对清式家具的总注视次数和首次加工注视次数也显著多于明式家具;被试对两种家具的首次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推论被试可能对清式家具具有审美偏爱。

  • 标签: 明式家具 清式家具 审美偏爱 眼动
  • 简介:为了探讨哪一类别商品的平面广告更适合于采用幽默诉求方式,研究随机选取64名大学生为被试,以产品颜色矩阵(ProductColorMatrix)为商品的分类标准选取了八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并对应改编了16则平面广告,以广告类型(幽默,事实性)、商品类别(白色商品、红色商品、黄色商品和蓝色商品)为自变量,以广告评价、广告顺序为协变量,以商品印象、喜爱程度、购买意向、眼指标(首次进入时间、注视时间密度、注视空间密度)为因变量,进行平衡设计实验。通过传统自评和眼指标表明,幽默平面广告可以提高具有功能性和低风险的蓝色商品的记忆效果,在幽默广告中被试更关注广告图片,而事实性广告中被试更关注广告词。

  • 标签: 幽默广告 产品颜色矩阵 平衡设计 眼动
  • 简介:教师对课堂信息的知觉和加工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专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有关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知觉和注意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主观报告和定性分析等研究方式,不仅缺乏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客观量化的分析,对教师如何加工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也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11名专家、9名经验教师和17名新手,让其观看一段时长约15秒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视频,并记录其观看过程中的眼信息。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课堂典型行为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次数比率多于问题行为;相对于专家和经验教师,新手对学生的典型课堂行为注视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比率更大;就学生的典型行为而言,新手比专家和经验教师注视的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的比率也更大。结论认为,教学经验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场景中学生行为信息的知觉,新手对突显的典型行为关注要多于问题行为,而专家和经验教师则在典型行为和问题行为上平均分配注意资源。

  • 标签: 专家 新手 学生课堂行为 眼动 知觉
  • 简介:在目标匹配范式下,使用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场景关系的手绘黑白图片材料,通过眼记录法考察了68名知识背景不同的文理科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知识背景对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有影响,其主要作用于分类加工的首次加工阶段。文科学生在首次加工中对问题区分配的注意多于选项区,而理科学生对问题区和选项区平均分配注意。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能够更早的注意到正确选项,在加工中重视对上位概念概括(问题区目标概念)和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间(选项区待分类概念和目标概念)的比较,而理科生更加重视同水平概念间的比较。

  • 标签: 知识背景效应 分类加工 眼动 大学生
  • 简介:<正>一、眼分析法的历史眼分析法是研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时刻所加工的信息是什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眼仪来记录阅读者的眼轨迹,然后依据记录资料,分析阅读者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是反应时法的深入。在阅读时,人的眼睛做了什么样的活动?对这个问题,早在1978年法国眼科专家贾瓦尔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阅读时眼睛不是连续运动的,而是跳跃式的运动”。1908年哈伊出版的《阅读教学和心理学》一书中的许多研究资料就是用眼分析法所取得的。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过程中注视和跳动有所不同。”到30年代左右,精确摄影技术的发展,眼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布斯维尔,他

  • 标签: 眼动过程 儿童 阅读过程 眼动仪 心理学研究 注视时间
  • 简介:采用ASL504型眼仪对后卫位置专家组和新手组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在注视篮球比赛实景图片时的眼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专家组和新手组篮球后卫运动员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效率。在注视篮球比赛实景图片时,不同组别的篮球后卫运动员具有不同的注视分配和不同的注视模式。

  • 标签: 专家 新手 篮球后卫运动员 眼动特征
  • 简介:本研究参照广告效果评估的研究方法,考察标签位置(上,下)和标签内容(新款,秒杀,热销)对35名女性被试浏览网店服装图片过程中眼特征以及主观购买意愿的影响。早期眼指标(首次注视时间)和晚期眼指标(注视时间比和注视次数比)均表明,标签位置受到标签内容的调节;晚期眼指标(注视时间比和注视次数比)表明,标签内容也受到标签位置的调节。主观购买意愿表明,标签内容为新款和热销时,被试购买意愿显著高于秒杀情况。以上结果说明在浏览网店服装时,服装标签内容和标签位置共同调节女性被试对服装图片的加工过程,但调节方式在加工早期和加工晚期并不完全相同。

  • 标签: 网购 标签位置 标签内容 眼动
  • 简介:多媒体学习过程中,动画学习材料的呈现速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已有研究对动画速度是否影响多媒体学习中的注意转换和学习效果存在不一致的结论。研究采用闪电形成原理动画作为实验材料,操纵慢速、正常速度和快速三个速度水平,利用Eyelink1000眼仪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眼睛注视,探讨多媒体学习中动画呈现速度对学习效果和注意转换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记忆测验的成绩上,慢速水平的迁移测验成绩要好于正常速度和快速;慢速在注视次数、眼跳次数、任务相关区停留时间和进出兴趣区次数这些总体眼指标上比其他两组显著要高,但是对相关指标按时间进行加权后发现,只在兴趣区停留时间上慢速和快速长于正常速度。结论认为多媒体学习过程中,动画呈现速度会影响学习的理解效果,但是对识记不产生影响;材料呈现速度影响知识深层次加工,它独立于学习者的注意转换。并且材料呈现速度对学习者眼的影响是微弱的。

  • 标签: 多媒体学习 动画 呈现速度 眼动 任务相关区
  • 简介:利用跟记录方法,采用内隐序列学习的观察范式,通过操纵注意负荷高和低,考察内隐序列学习是否需要注意参与。结果发现:(1)在高、低注意负荷条件下都出现了内隐序列学习效应;(2)高注意负荷条件下眼跳反应时长于低注意负荷条件下的;(3)高、低注意负荷序列内隐序列学习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影响。

  • 标签: 内隐学习 序列反应时任务 注意 眼动.
  • 简介:研究人计算机界面设计中的眼交互反馈方式,为优化基于视线追踪技术的人计算机界面设计提供工效学依据.12名被试在交互对象有无边框提示和当前注视位置有无视标反馈的四种组合条件下,通过眼交互完成目标选择任务,由计算机自动记录作业时间、选择错误和超时数目.结果发现,有无当前注视位置的视标反馈对作业时间有显著影响,有视标反馈可加速目标字母的搜索与定位过程和目标激活过程,由视标反馈所产生的作业时间下降,主要由目标定位时间的缩短所致;边框提示对用户的作业绩效无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果可得以下结论:对当前注视位置提供视标反馈是一种有效的反馈方式,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系统应为用户提供这种反馈信息.

  • 标签: 作业绩效 眼动交互反馈方式 视标反馈 视线追踪 人计算机界面
  • 简介:使用ASL504型眼仪,采用2×3的混合实验设计,记录和分析24名被试在两种材料呈现方式下,对图片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中的眼数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分类结果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材料类别差异.(2)大学生在分类过程中的兴趣区数目、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等眼指标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材料类别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分类 呈现方式 眼动
  • 简介:以卡通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赋予5~6岁儿童三种不同的加工任务,包括卡通面孔识别、分类和吸引力评价,旨在比较其在不同任务情境中的眼差异。结果表明:(1)任务情境会影响儿童对卡通面孔的加工。在不同的面孔加工任务中,儿童的反应时、正确率、注视时间和次数等存在差异;(2)随着三种任务难度的逐渐加大,儿童的加工程度也相应地加深;(3)儿童在三种任务中的加工方式一致,对面部不同部位的关注程度不同:加工初期特别关注鼻子,而后眼睛部位耗费最多的注意资源,其次是鼻子、嘴巴、前额和脸颊,极少关注下巴;(4)男女童在卡通面孔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较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童具有速度方面的优势,而男童对于关键信息的搜索则更为积极主动。

  • 标签: 儿童 卡通面孔 任务情境 面孔加工 眼动
  • 简介:使用Eyelink2000型眼仪,采用经典的呈现随眼变化技术,对24名被试在不同窗口条件下英文阅读的眼指标进行记录和分析,以考察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是注视点右侧5-8个字符空间。

  • 标签: 英语阅读知觉广度 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 小学五年级学生
  • 简介:通过《团体图形镶嵌测验》从201名大学生中筛选出48名具有典型场独立与场依存特征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Eyelink2000型眼仪,研究探讨不同认知风格者注视罗夏墨迹图时的眼规律及其反应特点.结果显示:(1)在自由反应阶段,场依存者眼跳次数少,平均眼跳距离大,而反应时和注视次数都较少;场独立者反之.且图片颜色对被试反应有显著影响.彩色图片眼跳次数多,平均眼跳距离小,而反应时和注视次数都较多;非彩色图片反之.(2)在提问阶段,场认知风格在该阶段主效应显著,且一般眼指标的规律与自由反应阶段的一致.有色彩反应(C)的反应时、注视次数和眼跳次数均显著大于没有色彩反应(UC)的.(3)反应规律:不同认知风格被试的运动反应次数差异显著,场独立者多于场依存者.

  • 标签: 场认知风格 罗夏墨迹测验 眼动
  • 简介:用EyelinkⅡ眼仪记录23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汉语和英语对照材料的眼动情况。结果发现:(1)被试阅读汉-英对照材料时,理解率没有差异,但汉语材料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等明显优于英语材料的;(2)在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注视频率、平均眼跳幅度和回视人次数等指标上,被试阅读汉语材料的成绩明显高于英语材料的;(3)对汉-英同义目标词加工的眼特点分析发现,相对于英语目标词,被试对相同像素汉语目标词的加工更难。

  • 标签: 汉-英材料 阅读过程 眼动特征
  • 简介:在心理学研究中,等级评定量表是研究数据的常用测量工具。然而,研究者们使用的等级评定量表的版式并不一致,尤其表现在使用的反应项的数目不同。关于最佳反应项数目的研究只局限于从被试的最终反应结果来进行分析,而没有从被试对量表的反应过程来进行分析。根据前人相关文献,设计6种反应项的量表,并通过眼实验来测量被试的信息处理过程。通过对反应时、净默认反应方式、极端反应方式和选项比例变化的综合比较,我们得出最佳的量表反应项数目是5。

  • 标签: 等级评定量表 反应项 反应时 注视持续时间
  • 简介:采用消失文本范式,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词n-1、词n、词n+1和词n+2的视觉信息提取过程。除正常呈现句子的控制条件外,两项实验都还包含4种消失条件(词n-1消失、词n消失、词n+1消失和词n+2消失)。实验一将各消失条件的延迟时间设为0ms,结果发现词n-1消失、词n消失和词n+1消失都影响词汇加工和阅读理解;词n+2消失则只影响眼动过程。实验二将各消失条件的延迟时间设为50ms,结果发现词n-1消失、词n消失和词n+1消失都不再影响词汇加工和阅读理解;相对于实验一词n+2消失条件对眼动过程的影响模式发生变化。综合两项实验结果可知:中文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包含3个双字词词汇(词n-1、词n和词n+1),对这些词汇进行识别所需的呈现时间没有差异;中文读者不能识别词n+2,但其视觉信息能够引导眼跳过程。

  • 标签: 中文阅读 知觉广度 词汇 视觉编码 眼动
  • 简介:本研究采用Tobii1750眼仪,记录3~9个月中国婴儿对亚洲、高加索和非洲女性动态面孔的眼扫描。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逐步表现出对本族鼻子的注视时间比例高于他族。3个月婴儿对鼻子的注视不存在种族差异,6个月婴儿对本族鼻子的注视显著高于他族,对非洲鼻子的注视显著高于高加索,9个月婴儿对本族鼻子的注视显著高于他族,而对非洲和高加索鼻子的注视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面孔种族接触经验影响了婴儿对本族和他族面孔的眼扫描。

  • 标签: 婴儿 面孔种族效应 眼动扫描
  • 简介:采用眼记录法,探讨了语境因素对阅读过程中眼的影响.实验为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2(语境:高预期性、控制性)×2(靶词:一致性、不一致性)混合因素设计.以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第二次加工时间以及向右跳的潜伏时间为因变量指标.结果发现:(1)在初步表征阶段,读者的眼受低水平的视觉因素所控制;但在文章的整合阶段,眼却由高水平的语义因素所控制;(2)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影响读者整合阶段中的眼.

  • 标签: 工作记忆 眼动控制 动眼模型 加工模型
  • 简介:选取3-5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与正常儿童各18名,采集其观看目标刺激沿不同垂直幅度、水平速度正弦曲线运动视频的眼数据,考察振幅、速度等目标运动特征对被试平滑追踪眼的影响。结果发现:(1)ASD儿童平滑追踪目标刺激的视觉位置误差显著大于正常儿童,其追踪目标的眼轨迹不如正常组儿童平滑均匀,平滑追踪眼存在明显不足。(2)正常儿童追踪目标刺激大振幅运行的位置误差显著大于小振幅运行条件,但ASD儿童却与之相反。(3)与正常儿童一样,目标刺激运行速度越快,ASD儿童平滑追踪的位置误差越大。总之,ASD儿童存在平滑追踪能力的不足;相比追踪大振幅运动的目标,ASD儿童追踪小振幅运动目标的能力更差。

  • 标签: 自闭症谱系障碍 平滑追踪眼动 位置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