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孔汉思(HansKung)是当代著名的神学家、宗教哲学家,“世界伦理”和“宗教对话”倡导者。他本着“实现宗教和平”的目标和宗旨,在其走过的学术生涯中撰写了不少极富宗教意义与现实价值的著作。其中,《世界伦理构想》是孔汉思关于“世界伦理”和“宗教对话”的早期思想成果和纲领性文献。全书以“没有世界伦理,则没有人类的共同生活;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则没有世界的和平;没有宗教间的对话。

  • 标签: 世界伦理 宗教对话 普世伦理 宗教哲学 神学家 纲领性文献
  • 简介:隆兴,沪人,生于光绪丙午年,俗姓夏。秉性贞静,幼即茹素奉佛,于民国廿七年,偕其胞妹应道行足至杭州上泗乡中村幸福寺出家,民国廿八年又与其妹应道一起圆具足戒于南京宝华山。后因抗战屡经迁徙。1942年沪江湾观音阁开成亦来与作同

  • 标签: 隆兴尼师 生平 佛教 吉祥庵
  • 简介:中国五千年来形成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可以谓之“根深蒂固”也。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不断与中国固有的儒家文化相融合发展,其对女性的看法和认识也一直处于一种不平等状态。就拿佛教出家人所守持的戒律来说,男性出家人要受二百五十条比丘戒,而女性出家人要受三百四十八条比丘戒,数目多出近一百条。

  • 标签: 比丘尼 大爱 述评 菩提 佛教传入 男尊女卑
  • 简介:日前,峨眉山全山寺院均完成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基础设施通过整改恢复正常,现已全部恢复对外接待香客游人。由于受“5·12”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影响,峨眉山全山寺院建筑不同程度受损。地震后,峨眉山佛教协会立即对全山寺院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

  • 标签: 寺院建筑 峨眉山 对外开放 整改工作 安全隐患 地震灾害
  • 简介:什么是武当道教的美德伦理?武当道教美德伦理,是武当道教伦理的一部分,并非全部。道教的道德人格和理想人格,就是“真人”“神仙”。武当道教也不例外,“神仙”是武当道教的最高理想人格,如何成为“神仙”,武当道教有着独特的要求。

  • 标签: 武当道教 美德伦理 理想人格 道教伦理 道德人格 “真人”
  • 简介:佛教以缘起论为哲学基础,以众生平等为核心价值,以尊重生命、爱护环境为行为规范,以净土为终极理想,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佛教生态伦理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借鉴,并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条路径。

  • 标签: 佛教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 简介: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二届世界宗教议会,来自全世界各地6500多名宗教领袖、宗教神学家聚集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应对人类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生态和精神、道德危机。在会议的最后一天,公开发表了得到绝大部分与会者认同和签名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宣言》的签署和发表之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宣言》的内容本身,因为它证明了作为宗教与伦理这两种意识形式统一和整合之产物的宗教伦理不仅对宗教本身的现代发展,

  • 标签: 宗教伦理 现代价值 1993年 世界宗教 宗教领袖 道德危机
  • 简介:从耶稣与外邦人、门徒、约翰的关系,本文具体阐述了《马可福音》的社会逻辑中的人人关系。它们都关涉耶稣是谁这一基督论的主题。这同时是马可写作的目的,是马可要向其读者传递的讯息。他们可能是两个群体,形成一定的张力:一是把耶稣的到来看成预演大卫之国的犹太人(11:90-10),他们接受第一条诫命(12:29—30);一是“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的外邦人(11:17),他们是第二条诫命(12:31)的信仰者。不过,他们共有一个关于耶稣的形象:耶稣是基督,是人史关系(犹太传统)、人人关系(帝国文化)背后的人神关系中的上帝本身。

  • 标签: 耶稣 外邦人 门徒 约翰
  • 简介:武昌众丛林———莲溪寺陈家良莲溪寺,位于武昌晒湖古盘龙山,是武汉唯一的一座较具规模的众丛林。它虽然没有像归元寺、宝通寺令人熟知,但历史悠久近千年;众熏修,道风纯正,深受广大信众的敬仰。一莲溪寺创建于元代(据碑记),原为十方丛林,至清咸丰年间遭兵...

  • 标签: 尼众 武昌 丛林 佛学院 值班人员服务 比丘尼
  • 简介:《太平经》作为最早的道教经典之一,其宗教美学思想带有明显的伦理化趋向。它赞“道”之美为“神”,体现了早期道教超越现实的美学要求;它将类美感的“喜乐”,当做通向“道德”的起点和门户;它将心灵的“清静”状态,作为符合“天地之至情”的趣味。这说明,它的美学思想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应有其特定地位。

  • 标签: 《太平经》 伦理美学 “神” 宗教伦理 伦理化 美学思想
  • 简介:伊斯兰日常生活伦理是由伊斯兰教特定的道德观念、善恶标准和行为规范构成的道德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古兰经》、圣训和伊斯兰教法中。作为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伊斯兰日常生活伦理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它对穆斯林道德人格的培养,健康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指导性作用。

  • 标签: 伦理 健康社会 《古兰经》 善恶 伊斯兰教 圣训
  • 简介:佛教在中国,是在种种矛盾的不断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佛教学者们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不断调和与儒家思想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儒佛道三教斗争与融合过程中,佛教的教义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互相影响,还吸收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形成了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学说。这些学说反过来又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民间习俗和民众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说,这些演变从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就已开始。到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教义在中国社会的流传,佛教经典翻译的发展以及对佛教理解程度的加深,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矛盾和融合过程也全面展开。到了隋唐时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佛教教义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国佛教的伦理说也已基本确立。

  • 标签: 印度佛教 中国佛教 佛教伦理
  • 简介:中华寺传戒,续法绍隆佛基业,灵山俨然笑。拾发月静好,争朝夕闻道趁早,乐陶佛法要。览古往今来,正气凛然得道还,暗香永流魂。

  • 标签: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 简介:书松众寺院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内唯一的一座众寺院,地处于德钦县奔子栏乡境内,距奔子栏乡政府西北方向28公里,位于行政村的一座象头山腰上,海拔2800米左右。传说此处是一头大象的头顶部,两侧山峦正好形为象耳,象鼻延伸到行政村以南公路的左侧。

  • 标签: 书松尼众寺院 云南 地理位置 佛教 修行制度
  • 简介:本文探讨式叉摩法的缘起、内容、异说及其修道意义,通过律典中的不同记载,揭示式叉摩法的历史内涵与时代意义。

  • 标签: 式叉摩尼 六法 学法女
  • 简介:苍姑寺是拉萨历史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一座尼姑寺。据说它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有着一段渊源。公元7世纪时,松赞于布为了扩大吐蕃王朝的势力,在拉萨河畔建造了拉萨城,但是河水年年泛滥,威胁到南城的大片房屋甚至大昭寺。于是,松赞干布在河堤附近挖了一个土洞,在洞里修?..

  • 标签: 尼姑 西藏 尼众 松赞干布 自来水 可自由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