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正确地指出:“从古至今,经济民族主义对国家权力和独立性的奋斗目标始终是压倒一切的。只要国家体系存在,经济民族主义就会对国际关系施加重要影响。”即使在全球化进程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加快的世纪之交,虽然国家的作...

  • 标签: 经济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全球化进程 后发展国家 跨国公司 文化民族主义
  • 简介:<正>全球化的问题研究最近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一个前沿课题。它不仅吸引了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注意力,也引起了专事政治学及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的注意。由于全球化所产生的辐射性效应之广阔以至于它也引起了人文学科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图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即从理论上最早探讨全球化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而且时至今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仍对这一现象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在国际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既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分关注这个热门话题,而且建树颇多,那么我们东方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是也直该对之

  • 标签: 全球化理论 国际问题研究 人文学科 人文社会科学 热门话题 文化价值观念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迁的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从全球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多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将以最大的决心和最积极的态度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对共同挑战,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球治理与国际环境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这些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 标签: 习近平 全球视野 生态文明 生态安全
  • 简介:孙兰英教授的《全球化网络化语境下政治文化嬗变》一书A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研究》结项成果之一,也是在原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又经数年研究积淀、充实修改后出版的。

  • 标签: 文化嬗变 网络化 全球化 政治 语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简介:斯科特·拉什和西莉亚·劳瑞通过追踪一系列文化产品,分析和证明了在今天全球化背景下,像手表和运动服饰等物质产品是如何产生从物质到文化商品的质变以及如何进行国际化的传播的,它们是如何成为强有力的文化符号并成为文化资本主义的目标的。其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多种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理论的启发。

  • 标签: 物质产品 文化产业 全球化 方法论 传记式研究
  • 简介: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空前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机遇为人类创造福祉,怎样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使人类规避风险,这是全球化时代提出的现实课题,也是未来走向的变数所在。毋庸置疑,人类将何去何从,必然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们的文化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战略抉择,将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主体,现代人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树立一种全球文化意识,以此摆脱世界文化发展的困境,推动全球文化实践的成熟,进而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好充足的文化准备。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文化意识 人类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规避风险 文化主体
  • 简介:自启蒙运动以来普遍主义(即观念与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一直是欧洲思想的特征。它同时也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话语中的一个设想,这些话语认为当社会实现现代化时,它们将共同拥有某些、通常是随着启蒙运动一起出现的价值和信仰(人权、民主、社会主义等等)。当全球化把许多现代化的假设合并起来后,某些全球化的倡导者继续相信全球化将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致力于使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密切联系的某些观念得到普及。与此相反,本文认为全球化见证了那些被现代化交付给历史的传统重新出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在'全球现代性'的背景下,出现了各种文化现代性的主张和文化分歧,它们挑战了普遍化的假设。至少在现在,全球化所创造出来的共性最好被描述为'差异中的共性'。

  • 标签: 全球化 现代化 社会主义 普遍主义
  • 简介:<正>近代以来,全球化浪潮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价值观上.就在于全球化一方面促成了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也在世界上引起了普遍而激烈的价值观冲突。作为价值观上的两种矛盾趋向,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不仅共存于全球化运动之中,而且它们之间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联系。全球化中这一普遍而奇异的矛盾现象.本身就构成了全球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鉴

  • 标签: 全球化浪潮 价值认同 价值观冲突 西方价值观念 全球化运动 民族认同
  • 简介:<正>世纪的年轮已鲜明地体现着新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向全球扩展,由此引发了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融与合作,碰撞与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马克思关于全球发展理论,对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今世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 标签: 发展理论 经济全球化 文化走向 全球扩展 全球化浪潮 跨国集团公司
  • 简介:<正>存在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问题。存在是否真实,如何证实存在的真实性,如何感受存在.人类的哲学、宗教、艺术,无不被这些问题所困扰,也无不是由这些问题激发出智慧的光芒。古典时代,西方世界从高高在上的神灵或"理式"之中找到存在的依据.传统中国则在"天人合一"的信仰中找到存在的归宿,或者在祖先崇拜、传宗接代的强大集体意识中为个人在历史与未来的时间延续中找到位置。然而,古典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当人类社会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之际,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从此,理性成为人之存在的依据,人在理性思考和对自身理性

  • 标签: 文化特征 古典时代 古典形态 我思故我在 祖先崇拜 人类社会
  • 简介:本文认为,全球化使我们世界的边界、限制和分类都在发生变化,文化不再拥有从前的稳定性,至少没有我们的理论中所描述的稳定性。面对一个扩展的世界,我们不再确定什么是应该知道的,而百科全书形式是我们重新思考全球知识的一种适当方式,但是这一潜能在近年出版的百科全书中并没有显示出来。为此,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百科全书计划。

  • 标签: 全球化 全球知识 百科全书
  • 简介:通过执行中央政府的节能减碳目标责任制和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地方政府被纳入到全球气候治理的多层次体系。中国在气候治理中采取的压力型体制深化了全球治理的多层次特征,但也存在效率的损失。地方政府参与气候治理的角色更多意义上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执行者而非全球多层治理中的主体行动者。应重视中国地方政府在气候治理中所做的贡献,并正视中国地方政府在气候治理中面临的挑战,科学推进节能减碳目标责任制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以气候治理为契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

  • 标签: 地方政府 气候治理 全球治理
  • 简介:目前全球化研究中充斥着一种"全球化"意识,这是一种虚假的"历史意识",它的实质就是为资本主义辩护。对"全球化"意识的批判,必须实现历史观的彻底革命,树立一种新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就是对全球化的一种理论回应,也是对"全球化"意识的一种历史观批判。

  • 标签: 全球化 “全球化”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意识
  • 简介: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动荡、多变、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代,有各种各样的严峻挑战和风险,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需要人类去面对和解决。贝克的“反思现代化”理论和“世界风险社会”理论为人类的生存前景敲响了警钟,而他提出的世界主义方案,对于化解和克服人类文明所面临的严重危机,建设一个统一、和谐、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显然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值得人们深思和重视。

  • 标签: 风险社会 世界主义 现代化 全球化
  • 简介:全球化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它是多层次、全方位的过程,而且表现在它是不同国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元与多元、同质与异质的斗争是持久的。由于全球化过程是复杂的,其终极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因此,全球化的理论研究也应该坚持多维度的总体性研究方法。

  • 标签: 全球化 世界历史发展 总体性原则
  • 简介:全球化以前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或者说闭关自守的状态。因为,在全球化以前的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的生产只能在狭隘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各民族、国家的社会分工和内部交往也都没有充分发展起来,这种状况使得各民族、国家之间只能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中。

  • 标签: 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 全球化 经济政策 先进生产力
  • 简介:存在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问题。存在是否真实,如何证实存在的真实性,如何感受存在.人类的哲学、宗教、艺术,无不被这些问题所困扰,也无不是由这些问题激发出智慧的光芒。古典时代,西方世界从高高在上的神灵或"理式"之中找到存在的依据.传统中国则在"天人合一"的信仰中找到存在的归宿,或者在祖先崇拜、传宗接代的强大集体意识中为个人在历史与未来的时间延续中找到位置。然而,古典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当人类社会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之际,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从此,理性成为人之存在的依据,人在理性思考和对自身理性

  • 标签: 中存在 全球化时代 存在全球化
  • 简介:“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提供了推动全球治理转型的契机,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转型的重大实践。当前,国际权力格局变化,全球治理规则低效度,治理理念滞后,原有治理体系难以适应当前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而进入治理转型期。“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贡献给国际社会的全球治理方案,既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全球治理博弈的必然选择;既是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需要。“一带一路”建设是改进全球治理的新途径,符合全球治理转型需要,对全球治理制度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改变了全球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

  • 标签: “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中国 转型
  • 简介: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将普遍施加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整体进程中,尽管西藏自治区是西部地区中具有更加特殊区情的一个区域,也同样不能回避这一影响。为此,西藏必须优化区内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 标签: 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 区情 西部大开发 产业 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