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方联合太极六合针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 SAS评分、 SDS评分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 2月到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 1组( n=30)、对照 2组( n=30)、对照 3组( n=30)与观察组( n=30),对照 1组患者采用口服自拟汤剂 +局部取穴电针治疗,对照 2组患者采用太极六合针法 +局部取穴电针治疗,对照 3组患者采用局部取穴电针治疗,观察组施以口服自拟汤剂 +太极六合针法 +局部取穴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2个月后的面神经功能指数( FNFI)的变化情况及焦虑( SAS)评分、抑郁( SDS)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的FNFI、 SAS评分、 SDS评分无差异( P>0.05);治疗 2个月后,观察组的 FNFI明显高于对照 1组、对照 2组、对照 3组,并且 SAS评分、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 1组、对照 2组、对照 3组,并且对照 1组、对照 2组的 FNFI明显高于对照 3组, SAS评分、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 3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自拟方联合太极六合针法对于顽固性面瘫患者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其SAS评分、 SDS评分

  • 标签: 自拟方 太极六合针 顽固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 SAS评分 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和儿童呼吸困难评分在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观察组根据儿童呼吸困难评分评价结果分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 8分≤儿童呼吸困难评分≤12分)和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4分≤儿童呼吸困难评分≤7分);对照组根据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评价结果分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50分)和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26分≤呼吸困难护理综合评分≤50分)。对中度哮喘患儿调配1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重度哮喘患儿调配1名护师和1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FEV1、PEF、FVC、FEV1%Pred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黄豆型中国营养平衡米的营养价值,为市场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食品卫生检验国家标准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得每100克黄豆型营养平衡米的必微量元素(ETE)Zn、Cu、Fe、Mn含量分别为5.04、0.46、6.74、1.15mg,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得Se含量为0.025mg。并对营养平衡米、普通稻米及6种常用食物进行营养评分(NSF)。结果评得平衡米、稻米、黄豆、瘦肉、鲜牛奶、鸡蛋、草鱼、大白菜的微量元素(TE)总食物营养评分(NSF)值分别为940、286、998、743、38、4216、35、347。又用黄豆型平衡米和稻米分别与六种食品为儿童配膳并作NSF,评得平衡米膳TE总NSF值为713比稻米膳451高1.58倍。结论据此认为黄豆型平衡米ErE、NSFV及平衡米膳NSFV比稻米及稻米膳高。且配膳后其Zn、Cu、Fe、Mn、Se摄入量,NSFV、均达到因缺Zn、Cu、Fe、Mn、Se引起的贫血、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糖尿病、骨关节病、骨骼畸形、白内障、生殖机能低下、视力下降、近视、智力不全、生长缓慢及DNA、RNA和蛋白质合成障碍等的营养治疗量及RDA且模式合理。值得推广食用,改革主食稻米营养结构。

  • 标签: 营养评分 微量元素 营养平衡米
  • 简介:通过运用多层面Rasch模型,本研究对中外大学英语教师的写作评分行为进行微观分析,探讨这两组不同语言背景的大学英语教师对同样的写作样本的评分是否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外教师的写作评分结果并无显著差异,他们的整体性评分都普遍比分析性评分更宽松,但中国教师的评分较外籍教师的评分略为宽松。微观的评分行为分析揭示出中外教师对组织、语法和写作规范这三个评分项目上产生了偏差。外籍教师在各评分项目上的评分产生的偏差总数比中国教师多;他们对组织和写作规范的评分偏宽松.而对语法的评分则有偏严厉的趋势。对于不同水平的考生,无论是中国教师还是外籍教师偏宽松的偏差较多:对于水平最高的考生的评分.中国老师偏宽松.而外籍教师则偏严厉.

  • 标签: 评分行为 评分项目 考生能力 多层面RASCH模型
  • 简介:从个体水平研究面试考官的有效性是面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对面试考官权重策略的类型及类型的比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运用线性规划策略捕捉方法,分析了公务员考试中28名考官在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权重策略,研究了权重策略对评分和录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结构化面试中存在三种策略,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存在两种策略,这些策略大部分是规范的(符合评分规则的要求),它们会随面试情景发生变化;(2)权重策略影响了考官的评分区分度和最终考生的录用结果,规范性策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录用预测效度。研究最后对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线性规划 策略捕捉 面试 权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因素特点。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患病年限,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报销情况。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最近一周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非老年组、治疗经费受限制组及病程大于5年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高于老年组、治疗经费不受限制组及病程小于5年组,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区分头晕主诉患者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诊主诉为头晕患者90例,应用ABCD2评分予所有病例评分。将病例分为低分组(ABCD2评分<3分)及高分组(ABCD2评分>3分),对两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ABCD2评分低分组51人中急性脑血管病者1人,ABCD2评分高分组39人中急性脑血管病者6人。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别(X2=3.838,p<0.05)。结论ABCD2评分有助于区分头晕主诉患者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

  • 标签: 头晕 ABCD2评分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产科急危重症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SIRS评分动态监测,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围生儿死亡率、护理满意度,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围生儿死亡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产科急危重症患者实施SIRS评分动态监测,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减少围生儿死亡概率,得到患者满意评价,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产科急危重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评分动态监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ICU护理工作中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所带来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传统的对比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间的100例ICU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对其中一组患者我们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就是将患者均等无差别地分给几个小组进行护理,我们将其称之为对照组;对于另一组患者,我们在进行护理时会采取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会根据护理的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我们将其称之为观察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所花的时间及费用、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发现,对照组的患者所需的住院时间、花费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观察组,而患者的满意度则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结论综上可知,在ICU护理工作中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可以很好地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较大提升,值得我们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 护理评分系统 ICU护理 应用初探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多项目管理模式,构建健全的评分管理模式。同时,将评分管理模型算法应用到多项目航空产品项目中,分析产品项目的综合数据,判断该项目的重要性和优先级。根据上述研究数据编制多项目网络图,合理安排多项目进度和资源,加强企业项目运行效率,降低其资源压力,科学控制其资源成本,对推动项目制造进度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评分管理 优先级 多项目管理 综合分值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引起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临床上,急性冠脉综合征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不同类别的患者,甚至同一类别的患者,其预后差异均很大。因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理运用危险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并根据危险分层选择优化的临床治疗策略尤为重要,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危险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性评估 预后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PRS)与胃癌发病年龄及早发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胃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以胃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利用112个与胃癌发生风险有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PRS,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PRS水平与胃癌发病年龄的关系。将发病年龄<50岁的病例定义为早发胃癌病例,以低遗传风险(PRS≤20%)为参照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早发诊断年龄为时间变量分析中遗传风险(PRS:20%~80%)和高遗传风险(PRS>80%)与胃癌早发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8 629例胃癌病例,其中,男性6 284例(72.82%),女性2 345例(27.18%),发病年龄为(60.61±10.80)岁。PRS水平与胃癌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05,P<0.001),PRS越高胃癌发病年龄越小,低、中、高遗传风险组胃癌发病年龄分别为(61.68±10.33)岁、(60.53±10.79)岁、(59.80±11.20)岁。PRS与胃癌早发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中遗传风险:HR=1.19,95%CI:1.03~1.39,P=0.022;高遗传风险:HR=1.44,95%CI:1.20~1.71,P<0.001)。结论高PRS不仅增加胃癌发病风险,同时也是胃癌早发的危险因素,PRS可作为遗传检测指标评估胃癌发病和早发风险。

  • 标签: 肿瘤,胃 早发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多基因风险评分
  • 简介:摘要现代创伤评分力图以数字化方式客观、准确、快捷反映及评价各种损伤严重程度和创伤结局,以便制订正确的诊疗方案。现有的创伤评分主要针对死亡结局进行预判,不能动态反映创伤康复功能结局变化,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整合和利用创伤救治过程中产生的海量临床数据,对创伤全流程连续性评估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因此,笔者就生理学评分、解剖学评分、生理学和解剖学复合评分、功能学评分及人工智能在创伤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伤评分新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 标签: 损伤严重度评分 人工智能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Remuzzi评分高的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给成人受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了移植前活检Remuzzi评分4分及以上心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的受者31例,分为双肾移植组(DKT组,14例)和单肾移植组(SKT组,17例)。Remuzzi平均评分为DKT组左肾5.05/右肾5.26,SKT组左肾4.92/右肾4.58。双供肾植入受者同侧髂窝。统计术后1年内的受者/肾存活情况、肾功能状况及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和蛋白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DKT组和SKT组的受者男性占比分别为92.9%比52.9%,体重指数分别为(23.93±2.56)kg/m2比(21.09±2.85)kg/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T组1例术后11个月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1年存活率92.9%,受者存活率100%,SKT组受者/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100% 。术后12个月的血肌酐(SCr),DKT组为(164±37.7)μmol/L, SKT组(154.92±96.2)μmo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后12个月时DKT组为(41.84±9.01)ml/(min·1.73m2),SKT组(44.8±18.16)ml/(min·1.73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未见严重外科并发症,各有1例急性排斥反应,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两组的DGF发生率(DKT组42.9%比SKT组41.2%)和蛋白尿发生率(DKT组57.1%比SKT组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前活检Remuzzi≥4分的高评分供肾,通过分配施行双肾移植或者基于供、受者匹配的单肾移植,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受者/移植肾存活效果,长期效果待随访观察。

  • 标签: 肾移植 边缘供肾 肾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谱系疾病评分表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名怀疑胎盘种植异常的孕妇资料。选取MRI征象及临床危险因素共9项内容制订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谱系疾病评分表并进行评分,计算各型胎盘植入的平均总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组间比较,绘制ROC曲线计算各型胎盘植入的评分界值。结果102例孕妇中,非植入性35例,总分(2.94±1.28)分;粘连性28例,总分(5.54±1.75)分;植入性32例,总分(9.88±2.37)分;穿透性7例,总分(13.57±1.90)分。各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88,P<0.05)。ROC曲线显示,非植入性与粘连性胎盘植入间、粘连性胎盘植入与植入性胎盘植入间及植入性胎盘植入与穿透性胎盘植入间评分的平均界值分别为3.5分、7.5分及10.5分。结论MRI征象评分表对胎盘植入谱系疾病及胎盘植入深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 胎盘植入深度 磁共振成像 评分系统: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侧重手术及麻醉相关指标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风险评估系统,并评价其预测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 086例,男493例、女593例,年龄(76±5)岁(范围60~94岁)。随机选取其中543例用于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的建立,男253例、女290例,年龄(75±6)岁(范围60~92岁)。以患者的术前生理学因素评分和手术风险因素评分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并发症及死亡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以另外543例进行验证,男240例、女303例,年龄(74±7)岁(范围60~94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比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the 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aping orthopedics operative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senile patient,DORSSSP)和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评估对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预测模型方程为:lnR1/(1-R1)=-7.13+0.112×PS+0.148×OS;lnR2/(1-R2)=-6.14+0.124×PS+0.136×OS[R1为并发症发生率,R2为死亡率,PS(physiology score)为术前生理学因素评分,OS(operation score)为手术风险因素评分]。用于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及DORSSSP比较的543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72例、死亡36例。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模型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5%±6.34%(范围6.18%~61.29%),预测发生并发症64例;预测死亡率为6.05%±3.26%(范围2.45%~58.36%),预测死亡29例。POSSUM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25.36%±13.95%(范围9.16%~76.34%),预测发生并发症126例;预测死亡率为10.46%±5.31%(范围6.23%~59.34%),预测死亡54例。DORSSSP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19.34%±9.67%(范围8.36%~70.85%),预测发生并发症99例;预测死亡率为10.12%±5.16%(范围7.35%~57.54%),预测死亡52例。在预测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及DORSSS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82、0.75,灵敏度分别为0.89、0.83、0.85,特异度分别为0.80、0.86、0.92,符合率分别为0.94、0.93、0.94;在预测死亡率方面,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及DORSSS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67、0.71,灵敏度分别0.85、0.69、0.75,特异度分别为0.73、0.94、0.95,符合率分别为0.94、0.93、0.94。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与POSSUM、DORSSSP相比,预测手术风险整体性能更高,预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评分表,探讨此评分表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评估能力,提高TOLAC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7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661例TOLAC孕妇的分娩相关信息并参照相关文献建立本院的TOLAC评分表。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TOLAC孕妇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排除试产禁忌后440例孕妇纳入本研究。依据本院TOLAC评分表分为3组,0~6分组(94例),7~9分组(234例),10~15分组(112例),比较3组孕妇的阴道试产成功率、失败原因及母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440例孕妇TOLAC的总体成功率为75.0%(330/440)。其中,0~6分组、7~9分组、10~15分组的成功率分别为53.2%(50/94)、76.9%(180/234)、89.3%(100/112),10~15分组的TOLAC成功率显著高于0~6分组和7~9分组(P均<0.05)。(2)阴道试产失败原因中,先兆子宫破裂和孕妇放弃的发生率分别在3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0~6分组先兆子宫破裂和孕妇放弃的发生率均低于7~9分组和10~15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母儿并发症主要包括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其发生率分别在3组TOLAC成功或失败孕妇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均无子宫破裂的发生。(4)影响3组孕妇TOLAC评分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临产、本次胎儿估计体重、入院子宫颈Bishop评分和孕周,以上指标在10~15分组中的评分均显著高于0~6分组和7~9分组(P均<0.05)。结论TOLAC评分表对VBAC具有较准确的评估能力,能够提高TOLAC的成功率和母儿安全性。评分为0~6分者不推荐阴道试产,7~9分者建议阴道试产,10~15分强烈推荐阴道试产。

  • 标签: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试分娩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omnolyzer系统在多导睡眠图(PSG)自动评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诊断实验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睡眠诊疗中心行整夜PSG监测的患者138例。分别由2名睡眠技师进行人工判读(M1、M2),Somnolyzer分析系统自动判读(S)及同样2名睡眠技师分别对自动评分进行编辑修正,获得人机协作的判读分析(SM1、SM2)。应用同类相关系数(ICC)评价各判读评分方法的一致性。睡眠分期和呼吸事件的判读依据2007年美国睡眠医学学会标准。结果5种方法对睡眠结构和呼吸事件判读一致性良好,其中睡眠结构相关指标的平均ICC及95%CI分别为:N1% 0.973(0.965~0.979);N2% 0.898(0.869~0.923);N3% 0.951(0.937~0.963);R% 0.964(0.954~0.973);总睡眠时间0.991(0.988~0.993);睡眠潜伏期0.933(0.913~0.949);睡眠效率0.972(0.964~0.979);觉醒指数0.991(0.989~0.994)。呼吸事件各指标的平均ICC及95%CI分别为: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0.989(0.986~0.992);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0.994(0.992~0.995);混合型呼吸暂停指数0.998(0.997~0.998);低通气指数0.988(0.984~0.991);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0.992(0.990~0.994);氧减指数0.999(0.998~0.999);最大氧减持续时间0.913(0.888~0.934);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指数0.964(0.953~0.972)。结论Somnolyzer自动评分系统对睡眠结构参数和呼吸事件的判读结果与人工评分判读无显著差异,二者一致性良好。鉴于人工评分相关的负担,自动评分系统在PSG评分的具有补充应用价值。

  • 标签: 睡眠 多导睡眠图 睡眠结构参数 呼吸事件 Somnolyzer系统 自动评分
  • 作者: 王学珍齐新颖(通讯作者)杨风桢洪玲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改良VBAC评分法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临床应用  王学珍 齐新颖(通讯作者) 杨风桢 洪玲玲  (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 河北沧州  061000)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VBAC评分法在瘢痕子宫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方法:参考Flamm、Gonen、Grobman、Metz的评分法,建立新的评分法,分析改良VBAC评分法与试产的关系。 结果:改良VBAC评分法与Flamm、Metz法比较,ROC曲线下面积(0.975)明显大于Metz法(0.709)、Flamm法(0.615),三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截断值为16,大于截断值与小于截断值的阴道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BAC评分法能较好的预测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
  • 简介:文章在比较2004年发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与1994年发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评分标准 普通话水平测试 实施纲要 测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