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ADSCs)是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脂肪组织中,因取材方便、不受伦理限制,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控和自主更新能力,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ADSCs的低免疫原性使其能够调节 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本文就 ADSCs对 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和其低免疫源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实验室 50只实验鼠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为单一反应细胞组、反应细胞 +刺激细胞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 +反应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 +反应细胞 +刺激细胞。结果:体外诱导后,部分的细胞结蛋白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表现出阳性反应,观察组 1的抑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观察组 2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1。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潜在的分化功能,分化后骨髓间质干细胞对于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依赖性增强,因此具有低免疫源性,其在异体移植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体外诱导 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 低免疫源性
  • 简介:患儿,女,4岁,汉族,患儿于2000年11月出现反复上腹痛,在当地医院行B超、CT检查示:“肝癌伴腹腔淋巴结转移”。2000年12月20日核磁共振(MRI)检查示:右肾占位10m×8cm,结合临床诊断为“肾母细胞瘤”,于2000年12月23日开始第1次化疗(顺铂、表阿霉素、长春新碱),2001年lO月复查MRI瘤体明显缩小,于2001年lO月9日行“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右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脑内转移瘤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在2013年7月我科确诊的1例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患者系39岁女性,以多发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特点,皮肤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表型为CD20~-、CD3~+、CD4~-、CD8~-、CD56~+、TIA~-1~+、Ki~-67~+(约60%);浆细胞κ~+(部分)/λ~+(部分);组织细胞CD4~+、CD68/PGM1~+;βF1~-、EB病毒EBER原位杂交检查阴性。结果:给予包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获得疾病缓解,于2014年2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4d粒细胞稳定植入,12d血小板稳定植入。术后随访,缓解至今。结论: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容易误诊,疾病呈侵袭性,临床进展快,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治疗有一定疗效,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

  • 标签: 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左旋门冬酰胺酶
  • 简介:目的: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的来源于多囊泡体的膜性囊泡,其主要作用包括携带与运输。雪旺细胞是周围神经再生中非常优秀的种子细胞,但其迁移能力较差,影响修复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外泌体和雪旺细胞共培养是否可以促进雪旺细胞迁移.方法: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人脐带干细胞外泌体和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并鉴定,随后将其共培养于Transwell小室观察雪旺细胞迁移率.结果:通过人脐带干细胞超高速离心法得到的外泌体高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44(92.2±3.6%)、CD73(99.1±0.6%),并且低表达单核细胞表面抗原CD14(0.5±0.06%)以及造血千细胞表面抗原CD34(0.4±0.07%),外泌体鉴定高表达CD81和CD9;雪旺细胞培养鉴定纯度达(92.3±2.7)%;均符合实验要求。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发现外泌体可以明显促进雪旺细胞的迁移,并且具有一定剂量关系:结论:外泌体可以提高雪旺细胞的迁移能力,从而使雪旺细胞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产生巨大突破.

  • 标签: 外泌体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雪旺细胞 神经再生
  • 简介:目的研究青-链霉素(双抗)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embryonicstemcells,m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悬滴法培养mESC形成拟胚体(embryonicbody,EB),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双抗(1.0%、5.0%和10.0%)培养贴壁的EB,选择不同的时间点分化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FCM)、细胞免疫荧光、westemblotting等分析心肌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小鼠多能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SEA-1表达呈阳性(绿色),H.E染色显示核质比〉〉1。正常自分化细胞免疫荧光显示cTnT、‘MLC2阳性(绿色),肌节清晰可见。高浓度双抗组,cTnT+阳性细胞率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1.0%)双抗组,westernblotting显示其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cTnI、MLC2、connexin43等表达增加(p〈0.05)。结论高浓度双抗促进m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且有浓度依赖性。

  • 标签: 小鼠胚胎干细胞 青-链霉素 心肌细胞 分化
  • 简介:摘要: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其应用于干细胞生物学领域。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准确地分析干细胞群体中的细胞异质性,揭示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及其衍生细胞的特征和功能。此外,单细胞测序还能够揭示干细胞分化的动态过程,探索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进展对于深入理解干细胞生物学的本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下对单细胞测序在干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单细胞测序 干细胞生物学 应用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外泌体对诱导人尿源干细胞(urine-derived stem cells,U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USCs和NPCs,提取NPCs外泌体,以Western-blot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以GFP慢病毒转染标记USCs细胞质、DAPI染料标记USCs细胞核以及PKH26染料标记NPCs外泌体;将USCs与NPCs外泌体共孵育12 h并观察摄取情况,采用NPCs外泌体和非接触共培养方法诱导USCs分化,检测各组髓核细胞标志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4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结果分离的USCs具备向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高表达干细胞标志蛋白CD29(99.57%)、CD44(97.46%)、CD73(97.71%),低表达干细胞阴性蛋白CD31(0.59%)、CD45(0.19%)。分离的NPCs高表达髓核细胞标志蛋白COL2A1、ACAN、SOX-9。提取的NPCs外泌体高表达标志蛋白CD63、CD81、Tsg101。共孵育12 h后,NPCs外泌体与USCs细胞膜融合并出现在USCs细胞质中。共培养第3、5、7天时,外泌体组USCs细胞吸光度值(0.44±0.004、0.76±0.004、0.82±0.006)高于共培养组(0.39±0.022、0.63±0.035、0.69±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21天外泌体组USCs髓核标志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ACAN(1.80±0.31、3.50±0.21、5.35±0.31、7.46±0.12)、COL2A1(1.43±0.15、4.33±0.23、6.89±0.22、8.11±0.31)、SOX-9(2.21±0.13、3.13±0.11、3.96±0.14、4.52±0.26)、HIF-1α(1.45±0.16、2.14±0.21、4.31±0.41、4.01±0.2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外泌体组USCs髓核标志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ACAN(5.69±0.21、6.69±0.13)、COL2A1(6.33±0.17、7.89±0.15)、SOX-9(4.19±0.29、4.38±0.12)、HIF-1α(4.49±0.32、4.96±0.26)高于非接触共培养组ACAN(3.69±0.35、5.13±0.23)、COL2A1(3.40±0.16、6.79±0.19)、SOX-9(2.26±0.32、3.69±0.26)、HIF-1α(2.39±0.11、3.9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髓核细胞外泌体在体外可诱导人尿源干细胞分化为髓核样细胞,与非接触共培养相比外泌体法具有更高的诱导效率,并可更好地保持髓核样细胞的增殖活性。

  • 标签: 髓核 外泌体 干细胞 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接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32例患者,将这32例入院诊疗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按奇数、偶数诊疗的先后顺序分组,一组使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标准方案(参照组,共有16例),而另一组使用强化方案治疗(研究组,共有16例).结果使用强化预处理方案治疗的研究组,其复发率、死亡率与参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而生存时间相较于参照组则显著要长,p<0.05.参照组与研究组两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ANC的重建时间、PLT重建时间、RRT的发生率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使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强化预处理方案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参照组的标准方案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白血病的复发几率,帮助患者延长生存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25-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泡分拣蛋白72(VPS72)在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来自河南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6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肝癌组织划分为中心组,取距离癌组织边缘2 cm处标本划分为癌旁组。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中心组和癌旁组中VPS7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分布,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数目、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癌栓、包膜侵犯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小干扰RNA(siRNA)降低肝癌细胞株Huh-7中VPS72的表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Huh-7迁移能力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Huh-7增殖能力。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VPS72在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0.900±0.511,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表达量(0.729±0.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7,P<0.05)。其表达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大小、脉管癌栓、细胞增殖抗原-67(Ki-67)和分期明显相关(χ2=5.621、4.855、4.275、8.418、7.202,P<0.05)。划痕实验表明24、48 h实验组迁移细胞数[(38.330±3.512)、(66.670±5.508)个]低于对照组[(78.670±2.517)、(165.670±5.03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62、16.275,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穿孔细胞数实验组(32.333±3.512)个,低于对照组[(52.667±2.08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5,P<0.05)。CCK-8实验显示0 h实验组吸光度值(0.235±0.047)较对照组(0.237±0.068)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0,P>0.05)。24、48 h实验组A值(0.539±0.300、0.815±0.038)低于对照组(0.683±0.100、1.415±0.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4、7.373,P<0.05)。平板克隆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团数量为(50.222±6.222)个,低于对照组[(71.560±7.03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5,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VPS7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大小、脉管癌栓、Ki-67和分期呈正相关,降低VPS72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Huh-7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

  • 标签: 肝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EBPγ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相关性作用。方法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采用体外细胞实验,pLKO.1组为对照组,shg1组和shg2组为干扰组。采用Ocomine人类肿瘤芯片数据库(https://www.oncomine.org/resource/login.html)和荧光定量PCR比较分析C/EBPγ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转录水平。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采用DMEM(10% FBS)、THLE-3细胞应用BEBM加生长因子37 ℃、5%CO2培养。构建shC/EBPγ-pLKO.1腺病毒载体,与包装载体pMD2G、pMDLG/REE和pRSV/Rev共转染293T细胞,空白载体pLKO.1作为对照,12~16 h后收集病毒上清感染HepG2细胞,重复感染4次后加入嘌呤霉素(puromycin 2 μg/mL)选择培养48~72 h,1 μg/mL嘌呤霉素维持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采用生长曲线(0、2、4和6 d)检测增殖;采用无血清培养或加入抗氧化剂NAC培养0.5、1、3、6、12和24 h后,DFH-DA法检测ROS浓度,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以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结果Oncomine数据库显示肝癌组织C/EBPγ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肝癌分级越高,其基因组中C/EBPγ DNA重复序列拷贝数越高,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C/EBPγ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株(THLE-3)。C/EBPγ干扰组4 d(shg1:1.93±0.70;shg2:1.28±0.40)、6 d(shg1:3.05±0.90;shg2:1.31±0.60)增殖显著低于对照组(4 d:6.18±0.80;6 d:22.41±2.56)(F=1 507.971,P<0.05);营养缺乏状态下,干扰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干扰组氧化应激相关基因(HPRT1、NQO1-tv2和NQO1-tv4)转录水平12 h和24 h明显升高;划痕实验显示72 h干扰组(shg1∶174 922.58±1 239 376.00;shg2∶1 374 656.00±248 882.79)非愈合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66 690.82±1 278 954.00)(F=39.871,P<0.05);加入NAC后,C/EBPγ组6 h细胞增殖率明显提高,0.5、1和3 h细胞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F=7.587,4.657,3.903,P<0.05)。结论C/EBPγ在肝癌细胞高表达;降低C/EBPγ表达后,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抑制、活性氧水平和氧化应激相关基因明显升高,提示高表达的C/EBPγ通过降低活性氧水平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肝癌 增殖 迁移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C细胞联合肿瘤特异性抗原的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30例健康者和8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1个月及3个月血清中的IFN-γ、IL-2、IL-4、IL-6及IL-10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患者血清中IFN-γ、IL-6及IL-10表达均升高(P<0.05),治疗后仅IFN-γ升高(P<0.05),IL-6及IL-10表达均降低(P<0.05),IL-2、IL-4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监测疾病发展、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主动免疫 干扰素-&gamma 白介素 肝细胞性肝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77岁.有脑梗塞病史,患2型糖尿病6年,2年前双下肢出现间歇性跛行,半年前出现静息痛,1个月前因左下肢发生湿性坏疽于本院施行膝上截肢术,现右下肢疼痛难忍.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足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PLGA支架对兔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制备支架。取新西兰乳兔骨髓分离BMSCs,传代后接种于支架。5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支架组和支架+BMSCs组。结果光镜示BMSCs在支架内生长良好;膝关节活动度和移植组织的平均厚度与周边正常软骨平均厚度百分比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PLGA支架复合BMSCs提高了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关节软骨 支架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根据2015年1月~2017年1月66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患者的多种状况进行一系列的环境准备、心理护理、自我护理、治疗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66例患者均移植成功,其中21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2例出现肝静脉闭塞病,但经过精心地护理和正确地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做好移植各阶段的护理,可以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移植过程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实际护理疗效。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本院对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5例患者实施全面探讨。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全面护理手段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比对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发热、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数据、护理实际满意度;结果:实施全面护理手段的观察组33例患者护理实际满意度,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对照组32例患者高,而并发症相关数据,要比实施普通护理手段的对照组32例患者低。结论:实施全面护理手段能够大幅度控制并发症相关数据,提高护理实际满意度,值得大面积临床使用。

  • 标签: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血管化复合同种异体移植是指来自不同胚层的多种组织构成的复合移植,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外形、功能和生活质量。皮肤排斥是血管化复合同种异体移植免疫不耐受的关键,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因此导致多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是目前血管化复合同种异体移植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干细胞的营养和旁分泌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调节特性,在血管化复合同种异体移植免疫耐受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对当前血管化复合同种异体移植的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同种异体皮肤移植 血管化复合移植 免疫机制 干细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