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下埋植避孕技术是在临床中一种常用的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皮下埋植避孕技术中所应用的药物种类不断完善,该方式的避孕效果显著。但是,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皮下埋植避孕技术会引发妇女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尤其是月经异常现象,甚至会导致脑膜瘤的发生,严重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而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皮下埋植避孕技术无法广泛推行。因此,本文针对该问题展开文献搜集、分析和总结,对皮下埋植避孕技术的原理、优势、不良反应和影响农村地区正常推行的原因进行阐述,为今后该技术的发展应用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孕激素类 皮下埋植避孕剂 出血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进针方法对皮下注射速碧林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行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研究对象,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斜刺进针方法进行速碧林的皮下注射,试验组患者采用垂直进针方法进行速碧林的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进针方法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19%,试验组患者为7.14%,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轻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患者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度疼痛的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心血管内科需要行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采用垂直进针方法能够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该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斜刺注射法 垂直注射法 速碧林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脐旁左侧注射后不按压(观察组),脐旁右侧注射后按压5min,注射12h后,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不按压组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较按压组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不按压可减轻皮下出血情况。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按压 皮下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皮下组织放置负压引流不予缝合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60例接受妇产科手术的肥胖患者分为2组,各80例。观察组在腹壁切口皮下组织中放置负压引流不予缝合,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方法。观察2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Ⅰ期愈合率和ⅠⅠ期缝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腹壁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ⅠⅠ期缝合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的肥胖患者,腹部切口皮下组织放置负压引流不予缝合,可减少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促进切口愈合。

  • 标签: 肥胖 妇产科手术 切口缝合 引流
  • 简介:目的:观察多点缝合术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6月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7)。实验组均采用多点缝合后引流加压包扎治疗,对照组均采用切开引流换药治疗,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17例患者14例痊愈;2例残余少量积液,多次抽液后痊愈;1例出现感染后皮瓣坏死,清创后行植皮术后痊愈;平均愈合时间17d。对照组15例患者5例痊愈;7例出现感染,予清创后痊愈;3例出现感染后皮瓣坏死,予植皮后痊愈;平均愈合时间31d。结论:多点缝合术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顽固性皮下积液 多点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皮下内镜辅助切割吸引器与小切口修剪术治疗腋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的腋臭患者,共71例(142侧)。38例(76侧)采用皮下内镜辅助切割吸引器切除腋下顶泌汗腺(内镜组),男14例,女24例,年龄18~45岁,平均24岁,病程1~15年,2级6例、3级32例;33例(66侧)采用小切口修剪术进行治疗(修剪组),男9例,女24例,年龄18~42岁,平均25岁,病程1~17年,2级5例、3级28例。内镜组于内镜直视下切割吸引器切除顶泌汗腺。修剪组翻转皮瓣,组织剪直视下修剪。依据Tung分级法进行疗效评价。对并发症情况、疗效和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对手术的平均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差异。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5%(3/76),明显低于修剪组的25.76%(1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99,P<0.001)。内镜组手术时间为(58.212±4.897) min,较修剪组(54.079±6.096) min稍长,但是包扎时间、拆线时间和开始康复锻炼时间都明显较修剪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有效率为100%(75/75)明显高于修剪组的89.39%(59/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79,P=0.004)。内镜组满意度为97.37%(74/76),明显高于修剪组满意度74.24%(49/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102,P<0.001)。结论皮下内镜辅助切割吸引器比小切口修剪术治疗腋臭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满意度更高。

  • 标签: 内镜 腋窝 汗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手术修复效果。方法本科室采用手术 方法修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形成的顽固性皮下积液11例,手术采用去除皮下积液空腔囊壁、空腔内留置引流管并接持续负压吸引、空腔外用荷包加压固定等手段。结果10 例患者-期治愈,1例皮瓣与基底未贴合,二期行扩创手术与自体皮移植手术后修复。11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术区皮瓣与基底粘合紧密,皮下积液未复发,皮瓣无坏死与缺损。结论应用手术方法修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安全有效,操作方便。

  • 标签: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皮下积液 修复 自体皮移植手术 皮瓣坏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体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患者因血管条件差,穿刺失败、拔针后按压不当等易发生血肿,除致动静脉内瘘皮下组织血肿和疼痛外,重者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渗血、血液淤积于皮下而压迫血管,使内瘘血流量下降,甚至引起内瘘血管内膜增生而发生狭窄、闭塞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拔针皮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下组织条填塞法治疗顽固性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顽固性嵌甲型甲沟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把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抜甲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皮下组织条填塞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是81.8%,复发率是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是73.3%,复发率是33.3%,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组织条填塞法治疗顽固性嵌甲型甲沟炎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皮下组织条填塞法 顽固性嵌甲型甲沟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采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通过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血糖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血糖指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是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增加了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影响患侧上肢的早期功能锻炼,给化疗、放射治疗等后续处理带来一定影响。不仅增加住院费用,加重患者精神负担,也增加医师的工作量。为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本院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施行了术中皮瓣钉缝固定,并与未行皮瓣钉缝者的术后积液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皮下积液 皮瓣钉缝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60例实施乳癌根治术后应用单孔双管负压引流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共12例患者出现拔除引流管后皮下局限性积液,经穿刺抽液或经套管针留置引流、负压吸引而治愈。其余病例均未出现皮下积液,术后积液率仅为20%。结论乳癌根治术后采用单孔双管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尤其是肋弓上区域积液比例,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乳腺癌手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对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患者应用芒硝联合95%酒精湿敷的护理意义,旨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效果及尿毒症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高州市中医院住院的60例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应用芒硝联合95%酒精湿敷护理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冷热疗法护理治疗。通过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湿敷效果、血肿消退的时间、血管弹性恢复程度、缓解患者疼痛及并发症,以评估芒硝联合95%酒精湿敷对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湿敷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肿消退时间、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血管弹性恢复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患者应用芒硝联合95%酒精湿敷,具有操作技术简便易行,促进血肿消肿、血管弹性恢复的优势,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可缓解患者生理上及心理上疼痛感,依从性高。

  • 标签: 芒硝 95%酒精 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 湿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应用护理改良方法在降低皮下出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40例患者共注射注射低分子肝素242次,将40例患者随机分组,传统护理标记为对照组(n=20例,121次),改良护理标记为观察组(n=20例,121次),对比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7/121次)5.79%显著低于对照组(20/121次)16.52%(P<0.05)。结论改良护理加强了低分子肝素注射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水平,优化了操作流程,加强注射安全监督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临床低分子肝素注射质量,将皮下出血发生,提高注射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注射 护理质量 改进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感染预防工作中皮下引流与开放换药法的效果。方法:择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 18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包含 90例患者。分别对其实施皮下引流法和开放性换药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更少、瘢痕宽度更少, P< 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基本情况和治疗有效率、感染率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基本情况更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感染率更低,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外科预防手术感染的工作中,运用皮下引流法能够获得更理想的预防效果,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

  • 标签: [ ]皮下引流 开放换药 肝胆外科手术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和皮下避孕埋植剂的避孕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宫内节育器和皮下避孕埋植剂的避孕效果各有何优点和不良反应。结果宫内节育器是中国传统避孕方法但易脱落,皮下避孕埋植剂具有恒释性和缓释性、生物活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育龄妇女对避孕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皮下避孕埋植剂高效,安全,将成为育龄妇女更易接受的避孕制剂。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皮下避孕埋植剂
  • 简介:目的通过两组患者注射时疼痛程度的比较,寻找疼痛程度最轻的注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76例需注射复方樟柳碱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和B组47例。A组采用传统的注射方法。B组采用改良注射法。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采用改良注射法注射,并减慢注射速度,患者疼痛程度最轻。此方法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 标签: 颞浅动脉 皮下注射 疼痛
  • 简介:目的:探寻皮下埋植避孕剂阴道异常出血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皮下埋植避孕术后因阴道出血来站咨询并接受治疗的300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复方左炔诺孕酮滴丸、炔雌醇片和复方甲地孕酮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例中因失访或各种因素剔除26例,A、B、C三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7.09%和79.17%、25%和77.50%、43.88%和93.8,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p〈O.01),A、B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以类早孕反应、胃肠道反应多见,少数可继发闭经。结论:3种药物治疗皮下埋植避孕术后阴道出血均有一定疗效,以复方甲地孕酮注射液效果最佳。

  • 标签: 皮下埋植避孕术 阴道出血 避孕药物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