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是由GNAS基因突变引起的以多激素抵抗和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AHO)为特征的疾病。PHP-Ⅰ型较为常见,可分为PHP-Ⅰa型、家族性PHP-Ⅰb型、散发性PHP-Ⅰb型及PHP-Ⅰc型。研究发现GNAS基因突变具有突变位点多样性,不同分型的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性低,现将已明确的该疾病遗传学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Ⅰ型 GNAS基因 遗传学
  • 简介:摘要妊娠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妊娠甲旁亢)是一罕见疾病,可引发母、胎/新生儿多重并发症,加之妊娠的特殊生理改变,使妊娠甲旁亢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和治疗面临困难,需要多学科共同诊治。为提高对妊娠甲旁亢的认识和管理水平,来自全国内分泌科、产科、外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儿科、肾脏科和全科专业的专家共同讨论,对妊娠甲旁亢诊治过程中的关键点提出共识性建议。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妊娠 高钙血症 共识
  • 简介:摘要正常甲状旁腺主要由主细胞和极少量嗜酸性细胞构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病变的甲状旁腺中嗜酸性细胞占比显著上调,且与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和拟钙剂治疗抵抗相关。因此,探讨嗜酸性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对明确CKD患者甲状旁腺病变发展及评估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CKD患者甲状旁腺嗜酸性细胞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嗜酸性细胞 线粒体 活性维生素D 拟钙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术后24 h甲状旁腺素(PTH)值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8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OC曲线分析术后24 h PTH值提示可能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界值,并以此值为分界进行分组分析,探讨术后24 h PTH值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系。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暂时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33.3%和4.0%。ROC曲线分析发现,以5.84 pg/ml为临界值,术后24 h PTH值提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2%,阳性预测值为22.5%。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旁腺意外切除、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及术后24 h PTH≤5.84 pg/ml是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χ2=10.900 P=0.001;χ2=4.415 P=0.044;χ2=13.576 P=0.000)。术后24 h PTH值越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对于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的患者,当存在甲状旁腺意外切除和(或)术后24 h PTH值较低时,应警惕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素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及普通外科治疗的无症状型PHPT 30例和经典型PHPT 86例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资料。无症状型PHPT男7例(23.3%),女23例(76.7%),男女比例1.0∶3.3;平均年龄(56.9±13.3)岁。经典型PHPT男32例(37.2%),女54例(62.8%);平均年龄(46.4±17.0)岁。骨代谢指标包括骨密度和骨生化标志物(甲状旁腺素、25羟维生素D和碱性磷酸酶)。采用t检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结果无症状型PHPT血甲状旁腺素中位数144.2(108.1,207.0)pg/ml,血钙浓度平均(2.80±0.20)mmol/L,碱性磷酸酶中位数80.0(53.7,105.5)IU/L,均显著低于经典型组(P<0.05)。血25羟维生素D中位数12.14(7.87,14.38)ng/ml,高于经典型组(P<0.001)。无症状型10例(33.3%)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经典型组(P<0.001)。无症状型肿瘤质量中位数0.80(0.25,1.98)g,小于经典型组(P=0.003),无症状型病理类型腺瘤26例(86.7%,其中非典型腺瘤2例),甲状旁腺增生4例(13.3%)。结论无症状型PHPT以女性为主,与经典型一致;平均年龄高于经典型。本研究中无症状型PHPT均为良性病变,骨生化指标异常,尤其是VitD缺乏普遍存在,同样可致骨质疏松。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无症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骨质疏松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TP)最常见原因是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A),手术是治疗PHTP最有效的方法。回顾温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受腔镜完全乳晕入路PA切除10例患者资料,认为该方式是可行的,与传统手术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腺瘤 完全乳晕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血液透析中心1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甲旁亢组和非甲旁亢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别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进行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健康行为测评,并对可能影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2.甲旁亢组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3个维度的评分显著低于非甲旁亢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PTH水平>800pg/ml组患者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3个维度的评分最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甲旁亢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甲状腺外科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治疗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5例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5例术后出血患者均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5/56,8.93%),其中颈前静脉出血1例,甲状腺断面渗血1例,舌骨下肌群渗血3例,环甲肌渗血1例,所有病例经及时处理止血后,伤口甲级愈合,无死亡病例。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术后出血发生率不低,做好围手术期预防措施,早期明确诊断及处理,能减少其并发症及危害。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 肾病 透析 甲状旁腺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 简介:摘要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甲状旁腺组织原发病变致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病理以甲状旁腺腺瘤最常见,约占总数85%。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异位甲状旁腺腺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高钙危象(hypercalcemic crisis,HC)是一种少见但危急的电解质紊乱,危害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肾脏等,抢救不正确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HC多见于严重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通过限期手术切除病灶多可治愈。而成功的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再次出现高钙危象则罕见。本文报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于2019年9月收治的1例PHPT治愈术后高钙危象成功抢救的病例,旨在引起临床医生对PHPT术后血钙个体化管理的重视,同时强调肾脏透析治疗在高钙危象抢救中的价值。

  • 标签: 高钙危象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肾透析 甲状旁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除术联合前臂自体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内接收的46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联合前臂自体移植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生化各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HGB、ALB水平较治疗前来说显著增高,且ALP、iPTH、钙、磷水平较治疗前来说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旁腺全切除术联合前臂自体移植术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各指标水平,使其逐渐恢复正常范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 前臂自体移植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继发性甲旁亢”)的累计发病率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20%~80%。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继发性甲旁亢15例行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加部分组织自体前臂移植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腔镜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自体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因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后低钙血症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近10年行PTX的117例透析患者,观察术后血清钙的变化,分析术后1月内最低的血钙水平与术前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钙及切除的甲状旁腺数量和病理类型等因素的关系,收集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统计补充元素钙和骨化三醇的用量。结果在117例患者中,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61.5%(72/117),一般发生在术后1天,少数在术后1~4周。主要表现为烦躁、多汗、四肢末梢发麻;少数表现为心悸、低血压、肌肉痉挛、肺水肿甚或腹泻。术后1天的血钙为(1.92±0.38)mmol/L。术后血钙与术前血iPTH负相关(r=-0.416,P〈0.01),与术前血钙负相关(r=-0.756,P〈0.01),与术前血ALP及甲状旁腺切除的数量和病理类型(甲状旁腺腺瘤)无关。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周口服元素钙(2.55±1.68)g/d和骨化三醇(1.42±0.75)μg/d即能维持血钙在(2.08±0.53)mmol/L。结论成功的PTX后都有血钙下降,术前更高的血iPTH和钙是导致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各异,足量补充钙制剂和骨化三醇,可以避免和迅速缓解其发生。

  • 标签: 低钙血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甲状旁腺全切除术(TPTX)及甲状旁腺全切除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TPTX+AT)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9年7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TPTX或TPTX+AT的SHPT的病例8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PTX组和TPTX+AT组。TPTX组有34例患者,男女各17例,平均年龄(45.97±8.96)岁,TPTX+AT组有48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9.12±7.30)岁。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比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及复发率。结果TPTX和TPTX+AT治疗SHPT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均能有效缓解骨痛、皮肤瘙痒及皮下软组织钙化等症状。随访至术后1年,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降低血钙(TPTX组:t=14.522,P<0.05;TPTX+AT组:t=13.704,P<0.05)、血磷(TPTX组:t=35.022,P<0.05;TPTX+AT组:t=42.303,P<0.05)和iPTH(TPTX组:t=20.166,P<0.05;TPTX+AT组:t=23.976,P<0.05),但TPTX组降低iPTH较TPTX+AT更有效(t=-3.416,P<0.05)。结论TPTX和TPTX+AT均能有效治疗SHPT,手术安全性高,均可作为SHPT治疗的选择。

  • 标签: 尿毒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 外科手术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 自体移植术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对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以及动脉钙化、动脉僵硬度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对患者术前、术后1年应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并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将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PTH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有明显减低(P=0.0236),左右两侧肢体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平均值减少(=0.0034,P=0.0012),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PTH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4,0.0002,0.0000,0.0000).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pTx)能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减轻动脉钙化程度,改善动脉僵硬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和应用。方法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中行腺体内纳米碳注射后行切除术,对照组仅行手术切除,比较2组术后血钙、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钙发生5例,对照组发生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67,P<0.05);观察组PTH下降5例,对照组发生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0,P<0.05);病理结果证实误切甲状旁腺观察组0例,对照组6例、1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5,P<0.05)。结论纳米碳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甲状腺旁腺的鉴别保护,降低甲状旁腺的损伤。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甲状旁腺 纳米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