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因表达检测联合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价值。方法:择取非小细胞肺癌病患136例为研究样本,术前实施增强CT扫描,使用PCR测定其术中癌瘤组织内VEGF以及Survivin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基因表达检测联合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价值。结果: Survivin以及VEGF基因在纵隔淋巴结非转移组以及转移组表达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单独检测而言,针对受试者实施联合检测有助于提升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概率;目标基因在复发者以及未复发者群体内表达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以及Survivin基因高度表达和术后复发以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病患实施基因表达检测联合CT诊断能全面提升疾病检出率。其在预测疾病发生方面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基因表达检测 CT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连地区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基因谱特点。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7个家族、14个病例进行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并分析。结果:7个家系中包括5个亲子型和2个同胞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BRAF基因检出率为85.7%(12/14),检出POLD1、PTEN、 TERT、PIK3CA、STK1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1%(1/14)、7.1%(1/14)、7.1%(1/14)、7.1%(1/14)、7.1%(1/14)、14.3%(2/14),其余基因均未检出;亲子型与同胞型检出的基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地区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以BRAF V600E基因错义突变为主,为临床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的基因产品质控项目可以运用的一些分析方法,进一步阐述了新型基因产品也需要找到更加适合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最后总结出正确方式的使用,可以推动基因治疗产品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基因治疗 质量控制 分析方法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多元的教学内容以及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于融合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任务。为此,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借助于课内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红色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基于此,本文展开探究。

  • 标签: 小学语文 红色基因 实践策略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展开了对NSCLC致癌基因的深入研究。EGFR是 HER/Erbb家族中的一种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正常生理情况下EGFR可刺激血管、细胞的生成;在NSCLC患者中,EGFR血清水平较正常人升高,NSCLC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根据其病理组织亚型、肿瘤TNM分期不同,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EGFR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EGFR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协助鉴别、诊断肺癌及提示肺癌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在临床中可以通过检测 EGFR,协助诊断肺癌、应动态的监测EGFR突变状态,即使调整用药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或者可通过检测 EGFR 表达水平以评估肺癌患者的预后。 本文章旨在探讨EGFR基因突变与NSCLC的相关性,以便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治疗。

  • 标签: NSCLC EGFR突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日常教学中,该课程存在课时有限,教学效率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将番茄钟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将番茄钟教学法运用到《基因工程》教学课堂中的设计与实施,有望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 标签:      番茄钟教学法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最需要细心的指导和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式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指导和培养。从学校层面来看,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着巩固青少年思想理论基础、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使命,对青少年政治认同的产生和政治情感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依赖于中等教育和教育。在教学中使用这些视觉资源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加深中学生对抽象政治理论的理解,促进爱国党等政治感情。目前,大学对政治思想课使用红色资源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大学,对中学政治思想课发展和使用红色资源的重视较少。本文在审查中学红色资源利用的思想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限制中学红色资源开发的思想和利用的相关因素,并试图找出在中学使用红色资源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中学思政课 红色基因 思考 实践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的教育理念有了明显的转化,人们已不再将目光集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是更加强调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阶段教育者需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教育目标,尤其需要落实好德育教育,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深化教育成效。我国相关部门提出,各中小学应当结合当地实际落实研学旅行活动,由实践中帮助学生成长。为此,依托于红色研学旅游加强德育教育,是深化德育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径,需要将其落到实处。

  • 标签: 红色研学 德育教育 实践课程 红色基因
  • 简介:摘要: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生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统编教材中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红色经典篇目,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的重任。而课堂教学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在教材中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对于我们的学生了解家国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文化自信 统编教材 红色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在探究中对耐三代头孢菌素沙门菌的耐药基因进行分析,对其分布的特征以及在对相关疾病的防控治疗等深入的研究,为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等提供更多的价值。方法:在此次的研究中一共选取了157株的沙门菌,这些沙门菌都是进行特定头孢噻肟以及头孢他啶临床分离所获得的菌株,在对这些沙门菌检测与实验当中,所使用的是血清学分型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方法进行的试验。结果:通过试验检测了解到,157株沙门菌中一共有血清型20种,并且在检测中检查出有耐药基因的一共127株,其中包括有103株的blaTEM、79株的blaCTX-M、9株的blaOXA-10以及1株的blaSHV,但是在检测中对于这些耐药基因却并没有检测出blaPER和blaCMY等。一共有80株ESBLs阳性和77株ESBLs阴性。在检测中,对于CAZ耐药性的沙门菌与不耐药性之间对比并没有多大的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TX的耐药性沙门菌与不耐药性之间的对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研究分析中发现耐三代头孢菌素沙门菌中,所带有的耐药基因主要是blaTEM、blaCTX-M ,且具有着多样性与一定复杂性的,并且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进行监测与研究。

  • 标签: 耐三代头孢素沙门菌 耐药基因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超高剂量率(FLASH)放疗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参与调控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FLASH放疗敏感性的枢纽(Hub)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和提取接受FLASH放疗恶性肿瘤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采用R软件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并对这些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信号传导通路等分析。通过STRING在线软件分析差异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Cytoscape插件筛选Hub基因。最后,应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GTEx数据库验证Hub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自GEO数据库中获得GSE100718芯片数据,共有12 800个基因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放疗敏感性相关。选择表达量显著改变的61个基因进行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参与代谢、应激反应、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氧化磷酸化、未折叠蛋白应答、脂质代谢等信号转导通路。通过PPI分析筛选出的Hub基因及后续验证表明HSPA5及SCD参与调控FLASH放疗敏感性,且在合并TRD/LMO2融合基因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显著高表达。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有效筛选出调控FLASH放疗敏感性的Hub基因基因表达谱可用于指导肿瘤患者分层以实现精准放疗。

  • 标签: 超高剂量率放疗 常规放疗 GEO数据库 放疗敏感性 枢纽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象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sector RP)的致病基因及临床表型。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1年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sector RP一家系的1例患者(先证者)及其父母纳入研究。详细询问病史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自身荧光(AF)、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网膜电图(ER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3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全外显子测序,采用Sanger测序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共分离分析。结果先证者男,17岁。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2年。双眼BCVA均为0.4;视网膜血管变细,黄斑区营养不良,无明显色素沉着;眼底AF检查,鼻下象限视网膜变性呈斑驳影,黄斑呈"花瓣状"强AF;视野检查,双眼对称性颞上方视野缺失;OCT检查,中心凹区域以外光感受器层消失;ERG检查,暗适应波幅降低、明适应呈熄灭状态;FFA和ICGA检查,视盘周围及下方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萎缩。其父母眼部表型正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SPATA7基因第10号外显子存在一错义突变c.1112T>C(p.Ile371Thr),导致编码的SPATA7蛋白第371号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成苏氨酸;其母亲携带c.1112T>C杂合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院(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为意义不明确变异。同源染色体存在一来源于父亲的拷贝数变异,导致SPATA7基因第10号外显子缺失。根据ACMG指南,该变异为可能致病变异。结论sector RP可累及黄斑,导致黄斑营养不良;SPATA7基因c.1112T>C(p.Ile371Thr)错义突变可能是本家系的致病原因。

  • 标签: 色素性视网膜炎 黄斑营养不良 基因 突变 SPATA7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20—2021年大同市某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报的3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情况、转归情况、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以及关联性。结果300例不良反应事件中,男性138例(46.00%),女性162例(54.00%);0~14岁61例(20.33%),67~86岁97例(32.33%);静脉给药241例,口服给药59例;共使用7类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比最多(42.33%),其后排序依次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硝基咪唑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300例不良反应中轻度177例(59.00%),中度91例(30.33%),重度32例(10.67%);不良反应与抗菌药物关联性中,肯定35例(11.67%),很可能257例(85.67%),可能8例(2.66%),无不太可能、未评价以及无法评价的不良反应;患者转归情况中,痊愈271例(90.33%),好转29例(9.67%),无一例死亡。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皮肤或多个系统,且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及种类等,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要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同时还要避免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
  • 作者: 黎廷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2-12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第7期
  • 机构: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六枝特区5534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药剂科在抗菌药用药管理及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使用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60例住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各3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时还要接受药剂科所参与的临床用药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用药的不合理情况、和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接受了药剂科参用药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用药合理率明显高于未接受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接受了药剂科参用药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用药不合理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未接受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以及住院时间都是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药剂科在抗菌药的用药中进行科学有效的用药管理可以显著提升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合理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出院,避免了医患矛盾,具有优秀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药剂科;抗菌药;用药管理
  • 作者: 贺雨 史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2021年4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新生儿早期感染中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现就该指南核心要点进行解读,旨在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科医生对新生儿细菌感染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及疗程方面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扩张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慢性肺部疾病,以咳嗽、咳脓性痰、反复感染和气道损伤为特征。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扩张的一种,我国常见。目前,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治疗方式仅限于理疗以清除痰液和抗生素以治疗急性感染。本文旨在探讨雾化吸入抗菌药物在成人非囊性支气管扩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非囊性支气管扩张症 雾化吸入 抗菌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近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结构的变化趋势,评估依托自研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决策支持系统(aCDSS)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成效,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构建知识库,设计嵌入式程序植入住院电子病历(EMR)医嘱系统,依托集成知识库和规则引擎实现与医院各信息系统无缝衔接,对抗菌药物医嘱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全病例、专业化与精细化智能管控。从医院HIS和aCDSS中提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每例出院患者的基本信息、抗菌药物使用医嘱明细和用量数据,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人次比及使用强度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自2015年依托自研的aCDSS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以来,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从44.18%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38.70%,碳青霉烯、超广谱酶抑制剂复合物、替加环素、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等超广谱抗菌药物以及糖肽类、抗真菌药的使用率和使用人次比呈持续下降趋势,其中前三类超广谱抗菌药物均较2015年下降近50%。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的使用强度2015年以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2020年分别下降了29.6%和7.1%,而窄谱的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则持续升高,近三年使用强度占全部抗菌药物的28.2%。结论通过依托信息化为主的综合管理,本院近6年广谱、高价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持续下降,窄谱抗菌药物使用占比逐年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结构持续优化,管理成效显著。

  • 标签: 抗菌药物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广谱抗菌药物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县域内医务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认知度,临床工作人员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取消皮试的态度,为医院推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版)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对医生、护士、药师等进行认知调查,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82份,回收问卷265份,其中无效问卷17份,有效回收率为93.58%。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版)熟悉为9.81%,60.6%医务人员认为无过敏史的患者使用头孢类抗菌药需要打皮试,其中第一位理由是医务人员安全,第二位理由是医院未明确“不打皮试过敏”后果责任人。

  • 标签: 医务人员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 认知度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