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日常食用的发酵食品主要有谷物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制品和乳类发酵制品,其富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发酵食品因存在多种细菌等,保质期一般较短,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往往会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食品防腐剂。苯甲酸和山梨酸是最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但过多食用苯甲酸和山梨酸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和钙的吸收,加重人体肝脏负担,并引起毒症反应或诱发癌症。因此国家标准对苯甲酸、山梨酸的使用范围与限量做了严格规定。

  • 标签: 发酵食品 多种防腐剂检测方法 建立
  • 简介:以新疆和田玉枣为原料,对和田玉枣乳酸发酵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和田玉枣乳酸发酵最佳料水比为1:2,通过正交试验所得和田玉枣乳酸发酵最佳工艺的接种量为7%、菌种配比(L.b/S.)t为1:1、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12h。

  • 标签: 和田玉枣 乳酸发酵 关键技术
  • 简介:建立了原料乳中抗生素定性-发酵酸度的检测方法。原料乳经灭菌后,加入经活化的嗜热链球菌,43±1℃培养发酵,测定滴定酸度,根据酸度判定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处理简单,易操作,试验成本低,分析周期短,因此该方法可作为原料奶抗生素的快速筛选检测方法。

  • 标签: 原料奶 抗生素 发酵酸度
  • 简介:摘要酒精浓醪发酵技术是一项极具前景的技术,该项技术的实施不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大的改造,而且还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应用该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发酵水平低的问题,同时在节水、节能、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 标签: 玉米 酒精 浓醪发酵
  • 简介:摘要《发酵食品工艺学》是涵盖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发酵工程等多领域知识的跨学科课程。同时为了给企业输送高技能专业人才,实现学生与就业单位零距离对接,本文结合本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对《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分析。首先简述了《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加强《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充分发挥《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作用。

  • 标签: 《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必要性策略
  • 简介:选用外源酶脂酶、酸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分别添加到羊肉发酵香肠中,测定了3种酶对表征发酵香肠成熟的2个指标(非蛋白氮(NPN)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发现3种酶不同程度地加速脂肪和蛋白质降解。结果表明,脂酶添加量为0.003%,酸性蛋白酶添加量为0.002%,风味蛋白酶添加量为0.005%。

  • 标签: 外源酶 羊肉发酵香肠 非蛋白氮 游离脂肪酸
  • 简介:生物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与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的设计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对“制作沼气发酵装置”实验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阐明了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本的实验设计进行恰当调整与改进的必要性。

  • 标签: 生物学 沼气发酵装置 实验教学设计 改进
  • 简介:摘要 :发酵环节乃是玉米酒精生产最重要的环节,传统模式下需要人员经过在线测量,后续还需反复检验数据。面对着高密度和高强度控制需求关于智能化优化控制研究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在实际操作中以技术、工艺为依托完成整体操控,来优化生产发酵。就科学性和影响力而言,工艺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下文提到的工艺是玉米酒精生产发酵过程优化控制的关键,在其应用下发酵测量与控制不再是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玉米酒精 生产发酵 优化控制
  • 简介:研究了红酵母菌株AS2.2241液态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工艺条件,分析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的质量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初始pH值、菌种种龄、发酵时间、转速等因素对类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确定了小规模发酵生产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红酵母AS2.2241菌株在5L发酵罐中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40g/L,酵母粉10gm,蛋白胨10g/L,MgSO41g/L,K2HPO40.5g/L,发酵温度28℃,pH值6.0,接种量10%,接种龄48h,培养时间145h,发酵液体积2L,转速280r/min,空气流速量3.00L/min,罐压0.01MPa。在此条件下,获得生物量的质量浓度达35.12g/L,类胡萝卜素的质量浓度达301.78μg/g。

  • 标签: 红酵母 类胡萝卜素 发酵
  • 简介:摘要:以鲜辣椒为原材料,然后通过乳酸菌发酵过后制作的泡菜,味道鲜美香气浓郁。采用这种制作工艺条件:植物乳杆菌与肠膜明串珠菌比例为2:1,添加食盐、花椒、生姜、香料少许,在经过20℃的恒温发酵一星期后,泡椒咸辣度适中口感清脆。

  • 标签: 乳酸菌 接种发酵 辣椒酱
  • 简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树舌灵芝产漆酶活性的因素进行了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优化了树舌灵芝产漆酶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中小麦麸皮、豆粕、硫酸铜和香兰素的添加量对树舌灵芝产漆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预测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小麦麸皮(20g/L)、豆粕(2g/L),硫酸铜(0.625g/L)和香兰素(0.0375g/L);优化培养基后漆酶活性达到45.85IU/mL,约为优化前的56倍,为大规模发酵生产漆酶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漆酶 树舌灵芝 PLACKETT-BURMAN设计 发酵
  • 简介:摘要通过试验研究,在玉米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与酵母生长繁殖及发酵密切相关的部分主要因素无机盐、氮源及pH等对酵母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 标签: 玉米发酵生产酒精 酵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离子交换法提取柠檬酸生产技术,介绍了活性炭GH-15与GH-11对柠檬酸发酵清液脱色性能对比研究试验。通过脱色液处理量及成本比对,筛选合适的柠檬酸发酵清液脱色剂用于实际生产中。

  • 标签: 活性炭 柠檬酸发酵清液 处理量 成本。
  • 简介:【摘要】翻抛设备的选型与配置直接影响异位发酵床的发酵效果,本文对异位发酵床翻抛设备工艺的选型以及其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研究和总结,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及建议。

  • 标签: 异位发酵床 翻抛设备 工艺 选型 管理要求
  • 简介:现阶段,社会不断地发展带动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微生物发酵涉及到制药、食品等多个工业领域,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高成本和高能耗是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特征,为了提高发酵单位,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而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进行优化与控制时,往往采用过程模型与控制策略两种方式。传统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始终将稳定生产作为目标,而对于技术优化并不重视,甚至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长此以往,赋予了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随意性”,这不仅会影响微生物发酵单位的经济效率,还会影响微生物发酵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涉及没环节的参数。可见,微生物发酵的优化控制的重要性,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通过观察、分析以及总结,提出了提高微生物发酵单位的新优化控制策略,以期我们国家的微生物研究领域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

  • 标签: 微生物发酵单位 新优化控制 对策
  • 简介:摘要:以10L小试罐为基础,探讨了发酵法生产十二碳二元酸过程中,接种量、温度、pH值、搅拌速度、通风量、溶氧对发酵产酸的影响,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发酵产酸量,并在50m3发酵罐扩大培养验证,批次产酸量、发酵周期、烷烃转化率都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发酵 十二碳二元酸 工艺条件
  • 简介:目的:筛选性状优良的野生酿酒酵母,对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探讨葡萄自然发酵期间酵母菌群的变化。方法:利用WL培养基,对分离自吉林松源的"双红"、"双优"、"赤霞珠"和"黑塞比尔"4个葡萄品种自然发酵液的245株酵母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中的120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利用WL培养基可将245株酵母分为6个营养类型,结合酵母菌菌株5.8S-ITS区域的RFLP分析,4个葡萄品种的自然发酵液中共有5种酵母,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uv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粘红酵母(Rhodutorulaglutinis)、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terricola)和假丝酵母属的Candidasorbosa。结论: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双优"品种的自然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性状优良的野生酿酒酵母。

  • 标签: 葡萄 酵母 自然发酵 WL培养基 5.8S-ITS区域RFLP分析
  • 简介:对从健康婴儿粪便中筛选出的具有良好产酸、耐酸特性的嗜酸乳杆菌G2菌株在乳酸饮料中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嗜酸乳杆菌G2菌株在单独发酵时,以2.5%的接种量,酸凝时间为12h,酸乳中的菌体量可达1.3×10^9mL^-1。酸凝后的贮藏试验表明,D4℃值为9d,D25℃值为4d,将嗜酸乳杆菌G2和嗜热链球菌F01混合发酵,两菌株间存在一定的互生关系,酸牛乳中G2的菌体量为8.3×10^8mL^-1,大大缩短了混合发酵后的酸凝时间(只为7.5h)。嗜热链球菌的存在对G2菌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嗜酸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发酵 乳酸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