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疼痛是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迄今为止,关于疼痛的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谷氨酸是脑内最重要的兴奋性递质之一,是初级痛觉传入的主要神经递质。它能够与谷氨酸受体相结合,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参与疼痛的研究现状。

  • 标签: 疼痛 谷氨酸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 简介:P75神经营养受体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既往认为其主要作为高亲和力受体的辅助受体间接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P75神经营养受体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中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现阐述其在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分化以及逆向运输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的作用.

  • 标签: P75神经营养受体 视网膜细胞 细胞凋亡 神经营养因子 信号传递
  • 简介:趋化因子是一类对白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招募白细胞向移植物游走并活化。趋化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在病原体的清除、炎症反应、移植排斥、造血、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的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移植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肾脏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趋化因子 受体 肾移植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倍。人们对膀胱癌在性别的发病率上差异进行研究,普遍认为雄激素介导的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雄激素受体诱导膀胱癌形成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综述总结了雄激素受体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膀胱肿瘤 受体,雄激素
  • 简介:趋化因子是一类能诱导免疫细胞向特定组织部位浸润集聚的细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上皮细胞是分泌趋化因子的主要细胞之一。与上皮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及受体相互作用参与了口腔黏膜疾病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可促使某些口腔慢性炎性疾病向鳞癌转变。

  • 标签: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上皮细胞 口腔黏膜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4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心脏超声检查6min步行距离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患者心功能的变化用药前后静息心率的变化改善显著。结论对慢性心衰Ⅱ、Ⅲ级患者,病情稳定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及住院率。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亚型αβ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7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ERαERβ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组ERβ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0.01);②ERαmRNA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单纯型复合型增生组织(P<0.05),ERβmRNA蛋白在这三种类型的子宫内膜增生组织间没有差异.结论ERβmRNA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ERαmRNA蛋白表达的下降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RNA 蛋白 异常表达 ERΒ 雌激素受体亚型
  • 简介:类固醇激素通过与包括ER、PR、AR、GR在内的类固醇受体结合而表现出生物学活性,在调控生长发育多种生理机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激素结合前,类固醇受体与辅阻遏因子结合以抑制目的基因的活性;与激素结合后,类固醇受体与辅阻遏因子解离并募集辅活化因子而获得翻译活性。所以,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steroidreceptorcoactivator,SRC)家族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类固醇受体 活化因子 家族 乳腺癌 ACTIVATOR receptor
  • 简介:一直以来,慢性疼痛困扰着许多人,并且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弄清了神经细胞上的受体是如何调控慢性炎性痛的。这些发现将有助于研制出用于治疗这种慢性疼痛的新药。

  • 标签: 炎性痛 受体 慢性疼痛 治疗 神经元 新药
  • 简介:摘要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期阶段,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目前,心力衰竭是唯一一种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均增长的心血管疾病,所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已经成为慢性心衰治疗的主要目标,也是抗心衰药物临床研究的热点。受体阻滞剂能防治、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衰患者预后,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并具有抗高血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作用,所以目前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用药之一。

  • 标签: 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β2-肾上腺受体(β2-AR)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83例,依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同时选取同期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cAMP值。结果在对照组、支气管哮喘轻、中、重度持续组cAMP分别为(26.43±4.92)μmol/L、(23.49±5.99)μmol/L、(14.34±4.43)μmol/L(11.08±3.72)μmol/L,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β2-肾上腺受体功能减退,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低。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beta 2-肾上腺受体(&beta 2-AR) 环磷酸腺苷(cAMP)
  • 简介:摘要:婴儿血管瘤是生长期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有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已成为系统治疗婴儿血管瘤的首选药物。临床上应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血管瘤已有较长时间,外用β受体阻断剂也逐渐被证实在血管瘤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但其机制、疗程及安全性等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及评估。本文对普萘洛尔及其他类型β受体阻断剂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机制及疗效进行简单综述,旨在为临床上更好地治疗婴儿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婴儿血管瘤 β受体阻断剂 系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β- 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

  • 标签:
  • 简介: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尽管痤疮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炎症反应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是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可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s2,TLR2)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形成炎症性痤疮。一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TLR2受体的功能与表达,发挥抗炎及治疗痤疮的作用。该文就TLR2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及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痤疮 炎症反应 TLR2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高血压住院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共100例,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饮食、睡眠控制以及家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对比之下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的观察组SBP与DBP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且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对照组仅为82%。结论除了常规控制饮食,加强睡眠外,还需应用β受体阻滞剂相关药物实现对血压的更优控制。

  • 标签: 高血压 &beta 受体阻滞剂 血压状态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8在参与调节人类生殖生理病理过程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其作用机制之一就是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本文从IL-8R与月经周期、着床胚胎发育的关系以及IL-8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其在人类生殖生理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8(IL-8) IL-8受体 生殖 生理 病理
  • 简介:摘要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口服普萘洛尔外用噻吗洛尔/卡替洛尔滴眼液。β受体阻滞剂药物选择及给药方式主要根据患儿年龄、瘤体部位、分型、分类及大小等因素综合决定。本共识对口服普萘洛尔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起始时间及剂量、疗程与停药指征、用药期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特殊人群治疗剂量、疗程以及外用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应用具体方法等进行总结,希望为皮肤科及相关专业医生规范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管瘤 婴儿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普萘洛尔 噻吗洛尔 卡替洛尔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鳞腺癌等类型。而我国则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高发地区,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随着针对肿瘤的分子靶向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作为研究热点之一的ErbB受体家族在食管癌中的有关作用也有了诸多的报道,本文针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相关性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ErbB受体 食管癌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每组5O例,I组倍他乐克组.II组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用药组。观察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I组与II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相比,II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发作性S-T改变平均发作频次下降,平均总持续时间和平均最长持续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与II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分别为12.0%、14.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 标签: 稳心颗粒 &beta 受体阻滞剂 室性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