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约束在ICU易引发纠纷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期间因实施保护约束发生护患纠纷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产生纠纷的原因。结果因保护约束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有家属因素、医务人员因素。结论加强约束前告知、制定保护约束的细化标准和流程、加强心理护理、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保护性 约束护患 纠纷原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保护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于X线机辅助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后将临时心脏起搏器置于患者右室心尖部,将各参数设置在合理范围内,观察本组患者临床疗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以及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显效8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9.00%,未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感知功能均正常,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72.12±6.45)分,治疗后(84.63±5.25)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PM在心脏介入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PM在介入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于舒适护理的保护约束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比实验是本次实验的开展过程和方式,研究目的是想要通过对比实验的途径来详细的分析基于舒适护理的保护约束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的具体开展结果,将其和常规护理作为两个对比项,通过多种研究和评估方式,统计对比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护理期间,采取基于舒适护理的保护约束措施可以取得较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躁动。

  • 标签: 舒适护理 保护性约束 神经外科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患者保护约束中应用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3.1.31期间70例ICU收治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表1/1划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模式 ICU 保护性约束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保护约束患者的护理人文关怀模式及实施效果探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到我院精神科10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 人文关怀模式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介绍了报废发电机组设备保护拆除工作的背景和项目特点和安健环风险分析,并就保护拆除工作如何进行现场安健环管控进行了具体说明,探讨了项目安健环管理的关键点,可为同类型发电机组设备保护拆除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报废发电机组 设备拆除 安健环管控
  • 简介:摘要总结使用层流洁净病房病房后对IV度骨髓抑制患者防止各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优于传统处理方法之处。本文对近2年来我院住院化疗出现IV度骨髓抑制患者中,加用层流病房后,对比既往处理方法对预防各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优点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层流洁净病房对化疗后IV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保护隔离的优点。

  • 标签: 肿瘤病人 恶性肿瘤化疗 IV° 骨髓抑制 层流洁净病房 保护性隔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形势下精神科病房实施保护约束的现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2016年09月1日至2017年08月31日期间,南通市三家精神病医院的精神病区实施保护约束的住院精神障碍122例病人的约束保护的医疗、护理记录单及管理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保护被动约束118例占96.7%;在约束后24小时内进行告知监护人84例,约束后未告知38例;42.6%的病人监护人对约束行为持认可态度;有67.5%的约束保护医嘱为补录医嘱;约束前躯体评估仅13.1%,查房两次和再评估为8.2%;在医疗、护理和管理上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结论精神科保护约束应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充分尊重病人,认真执行精神科约束保护制度,做好告知工作,保障病人及家属的各种相关权利,使保护约束更加标准化、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 保护性约束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约束护理在神经外科躁动病人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约束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保护约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质量评分、约束错误(方式选择、体位、松紧度)、约束相关并发症、意外拔管、倒床、输液外渗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质量评分明显提高( P<0.05);约束护理模式选择错误、约束紧绷部位和程度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约束相关并发症、意外拔管、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病人(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病人(家属)倒床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实施保护约束护理管理,可减少约束相关并发症及其他不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巡视记录的填写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保护性约束护理 神经外科 躁动患者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认知障碍容易出现非计划拔管、坠床、跌倒、伤人等意外事故。为了确保老年痴呆患者的人身安全,需要为其提供有效的保护约束,从而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文章主要针对保护约束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老年痴呆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神经外科躁动患者进行保护约束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我院近段时间以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降低作为此次临床研究观察的观察对象,并按照纳排标准的要求从中筛选出44名符合要求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一般组和约束组,前者按照传统护理路径,后者采用保护约束临床路径进行专项护理。结果:约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病情恢复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减少对患者的进行约束的平均时间,同时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远远小于一般组(P<0.05)。结论:通过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发现以颅脑损伤为例的患者容易出现躁动现象,不利于治疗的开展以及病情的恢复。按照临床路径进行保护的约束能够有效降低因躁动带来的各种风险,对于推进治疗有着显著的作用[1]。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神经外科 躁动 护理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肺保护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策略,观察组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其他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后的呼吸机参数主要包含吸气峰压、呼吸末正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的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末正压、呼吸频率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H、P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C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呼吸机肺损伤、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通气策略能够优化呼吸机参数,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机械通气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磁扣式保护约束带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45例/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试验组精神疾病患者布带氏约束带和磁扣式保护约束带进行约束,观察两组患者的约束操作时间、持续约束时间、工作人员解除次数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约束操作时间以及持续约束时间分别为(3.35±0.74)min和(74.60±10.05)min,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75±0.87)min和(87.57±12.33)min,P<0.05;试验组患者的工作人员解除次数为(1.17±0.3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83±2.54),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58±15.5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8.89±12.73),P<0.05。结论:对于精神疾病患者采用磁扣式保护约束可以显著降低约束操作时间以及持续约束时间,减少工作人员的解除次数,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磁扣式保护性约束带 精神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IABP保护置入和被动置入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例因术前高危因素而接受了保护IABP的置入,26例PCI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接受IABP的紧急置入的临床资料。比较心功能分级,不稳定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绞痛,左主千狭窄〉70%等资料的差别。结果保护IABP的置入组术前病情程度无显著差别,保护IABP的置入组与紧急置入IABP组相比同手术期死亡率为65.4%降至11.1%。保护IABP的置入组死亡率较紧急置入IABP组减少6倍,在急性心肌梗塞抢救过程中保护IABP的置入与紧急置入IABP相比能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的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病区实施医疗保护约束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是否会带来负效果。方法对80例精神科患者及30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及家属对病区实施医疗保护约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错误的认识,但大部分患者赞同医疗保护约束不会加重病情,反而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精神科实施医疗保护约束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精神症状导致的异常行为而出现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的规避患者冲动伤人、毁物、擅自离院行为,降低患者因精神症状导致的不依从行为,为各种护理、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精神科医疗保护约束是不会对患者躯体和心理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医疗保护约干预束前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对患者实施医疗保护约束的目的和作用,便于医患双方达成共同的认识,从而降低误解,降到消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精神科 患者 医疗性保护约束 家属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