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275例极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 500 g)的临床资料,按照生后2周内是否母乳喂养以及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的比例,分为母乳喂养量占比>50%组(高母乳喂养量组,n=199)、母乳喂养量占比≤50%组(母乳喂养量组,n=55)、配方奶喂养组(n=21)。3组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对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结果高母乳喂养量组、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的发生率分别为1.5%(3/199)、27.3%(15/55)和9.5%(2/21)(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7.6%(35/199)、56.4%(31/55)和28.6%(6/21)(χ2=34.826,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母乳喂养量组相比,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4.500(95%CI:6.755~85.594)、6.877(95%CI:1.081~43.744);母乳喂养量组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增加,OR值为6.316(95%CI:3.293~12.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母乳喂养量组相比,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8.452(95%CI:7.280~111.195)和8.610(95%CI:1.262~58.766);母乳喂养量组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增加,OR值为7.207(95%CI:3.601~14.425)。结论生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50%以上可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母乳喂养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食物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初乳口腔护理联合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的体质量及喂养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0月收诊的42例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分组后评估初乳口腔护理联合综合口腔运动干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在干预后14天和21天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吮奶速度、吮奶量和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患者采取初乳口腔护理联合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质量,患者吮奶速度、吮奶量情况明显改善,患者喂养时间与对照组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干预措施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初乳口腔护理联合综合口腔运动干预 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 体质量 喂养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8月顺义区城区地区在园体检中的500名学龄前期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与高出生体重组,其中低出生体重组85例、正常出生体重组306例、高出生体重组109例。然后按照WHO关于身高体重判断标准观察三组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结果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与高出生体重组的肥胖发生率为7.1%(6/85)、5.2%(16/306)、13.8%(15/109),其中高出生体重组的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高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出现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需要注意营养管理,从而预防单纯性肥胖的出现。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单纯性肥胖 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出生体重不足1500克的早产儿(VLBWPI)因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易受外界感染而增加败血症的风险。在新生儿时期,败血症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致死率相当高,因此对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础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出生体重败血症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导致早产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在极低出生体重的情况下,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0~4岁体格生长特点和规律。方法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电子病历信息登记系统中的8 496例早产儿横断面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同期随访203 123名足月儿作为对照。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NBW)组、出生体重(LBW)组和极低出生体重(VLBW)组;观察不同组别男、女童48月龄内的体重、身高(长)变化,并构建数值表,分析其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8 496例早产儿中男4 839例、女3 657例,其中VLBW组525例,出生体重(1.28±0.14)kg;LBW组3 862例,出生体重(2.07±0.28)kg;NBW组4 109例,出生体重(2.86±0.35)kg。NBW组2~<3月龄体重[男(5.61±0.96)比(5.64±0.78)kg,女(5.11±0.67)比(5.18±0.71)kg]和8~<10月龄身长[男(70.3±2.4)比(70.6±2.4)cm,女(68.9±2.2)比(68.9±2.4)cm]与足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BW组24月龄前体格指标随年龄增长与足月差距减小,24月龄后接近足月平均水平,体重相差0.64~0.95 kg,身高相差1.3~1.7 cm;VLBW组48月龄体重、身高仍低于足月平均水平,体重轻2.80~2.86 kg、身高低3.3~4.3 cm。VLBW组2~12月龄体重增长值分别高于LBW、NBW组0.35、0.71 kg;但在0~2月龄、12~48月龄VLBW组体重增长值分别低于LBW、NBW组(0.64、0.76)kg,(1.04、1.49)kg。24~<36月龄时,VLBW组生长迟缓、体重、消瘦检出率最高,NBW组低于LBW组(P均<0.01);NBW组超重或肥胖率最高,VLBW组低于LBW组(P<0.01)。结论4岁前,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指标达到足月儿平均水平时间不同,有必要对早产儿生长的校正胎龄时间深入研究。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超重肥胖发生率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障碍发生率高,两者都是值得重视的营养不良高危人群。

  • 标签: 婴儿,早产儿 出生体重 体格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HDP)对双胎出生体重差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的双胎儿进行回顾性分析,HDP孕母分娩的新生为HDP组,健康孕母分娩的新生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母及新生情况,分析孕母患HDP对双胎出生体重差异的影响。结果HDP组孕母(418例)年龄、高龄产妇比例、经产次≥1次比例高于对照组(499例)[(31.4±5.3)岁比(30.4±3.8)岁、26.6%(111/418)比12.6%(63/499)、20.6%(86/418)比15.0%(75/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P组新生(836例)胎龄小于对照组(998例)[(35.1±2.2)周比(36.7±1.2)周],且胎龄<34周比例大于对照组[24.2%(101/418)比3.8%(19/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母分娩方式均以剖宫产为主。HDP组新生出生体重差百分比大于对照组[22.4%(9.1%,31.9%)比13.1%(5.8%,19.6%)],且HDP组出生体重差百分比≥30%比例高于对照组[28.7%(120/418)比3.8%(19/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双胎出生体重差百分比≥15%、≥20%分别作为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birth weight discordant in twins,BWDT)的标准,HDP组BWDT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1.5%(257/418)比38.3%(191/499)、51.4%(215/418)比25.3%(126/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4~37周的HDP组双胎中,出生体重大婴儿和出生体重小婴儿的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且出生体重差百分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DP可影响双胎儿宫内体格生长,加重双胎出生体重差异程度,导致BWDT发生率增高,需加强孕母HDP的产前管理,并关注胎儿宫内生长。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双胎 出生体重 婴儿,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极低体重早产儿临床护理中采用初乳口腔涂抹的效果及对早产儿体重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极低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30 例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 例早产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初乳口腔涂抹,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喂养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喂养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产儿 极低体重 初乳口腔涂抹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初乳口腔涂抹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74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生理盐水口腔涂抹,观察组37例,行初乳口腔涂抹,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全肠道喂养、开始经口喂养、开始肠内营养和胎粪排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患儿初乳口腔涂抹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初乳 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工作中采取重力喂养联合舒适护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并列举数据对比,判定护理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的42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例),针对不同组别、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判定临床效果。结果 经统计数据分析,实验组干预效果突出,患儿喂养状况、体格状况均有明显改善,相比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将重力喂养联合舒适护理干预方案实施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工作中,其可一定程度改善患儿喂养状况及体格状况,故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力喂养 舒适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喂养状况 体格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在早产体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早产体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状况各指标、各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头围、身长、体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在早产体重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推广。

  • 标签: 早产低体重儿 抚触护理 喂养不耐受 生长发育
  • 简介:目的:探讨体重、超重是否对我国5-6岁幼儿身体素质产生了影响。方法:采用国际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将我国2000年和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中的52652名5-6岁幼儿(男性幼儿为26323名,女性幼儿为26329名)划分为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比较3组幼儿身体素质的差异。结果:1)2005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5-6岁幼儿超重检出率出现上升;2)超重组的生长发育水平好于其他两组,体重组最差,正常体重组居中;3)男性幼儿中,除了坐位体前屈外,其他指标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大于其他两组;女性幼儿中,除了网球掷远和坐位体前屈外,其他指标同样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大于其他两组。结论:我国幼儿面临着超重检出率上升的趋势,应关注预防超重向肥胖的发展,超重已对5-6岁幼儿身体素质产生了影响。

  • 标签: 幼儿 低体重 超重 身体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体重危重先心病婴儿的术后护理方法,评估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4例体重危重先心病婴儿作为主要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体重危重先心病婴儿接受术后综合护理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体重 危重先心病婴儿 术后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根据体重受检者(主要是儿童)的体重对CT曝光参数进行优化设置,以减少患者辐射剂量.方法:对220名体重患者按不同部位、体重,以逐次接近法求取最优化曝光参数.结果:依据不同体重和不同扫描部位得到CT曝光参数优化设置表.结论:体重患者CT曝光参数的调整是必要的,以体重为依据进行曝光量设置是可行的.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剂量 最优化
  • 简介:超低出生体重(ELBWI)是指出生体质量〈1000g的活产早产儿,其死亡率极高。国外报道,体质量≤750g者存活率为44%,体质量751—1000g者存活率为81%。国内报道ELBWI死亡率高达80%-100%。ELBWI最常见的4大死亡原因为:出生时严重窒息;胎膜早破后引起的宫内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生活力低下。

  • 标签: 呼吸道管理 出生体质量 超低出生体重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ELBWI 生活力低下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孕期妇女膳食营养误区的分析,对孕期合理膳食营养进行指导,目的在启发孕期妇女掌握营养知识、合理搭配膳食,从而减少与饮食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持自身健康及孕期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也阐明了膳食营养缺乏或过剩可能给母子带来的危害。

  • 标签: 孕期 膳食误区 膳食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围生出生缺陷监测,了解其缺陷发生的部位、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市2005年-2007年出生的21768例围生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出生缺陷209例,发生率9.60‰,其中肌肉骨骼系统畸形占第一位,颌面畸形(包括单纯、混合唇腭裂和耳部畸形)占第二位,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占第三位,第四、五、六位依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加大健康教育宣传,普及优生知识,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是减少出生缺陷的积极措施;加强孕期保健,特别是在胚胎敏感期开展监测工作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出生缺陷 围生儿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新生出生缺陷和患病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等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西峰辖区各医疗机构接生的39425例围产儿(孕周≥28周),所发生的517例新生出生缺陷疾病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多胎高于单胎。2012-2014年出生缺陷发病率分别为166.7/万、137.8/万、94.9/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婚前、孕前保健,提高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是降低新生出生缺陷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新生儿 出生缺陷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新生出生缺陷高危因素,总结新生出生缺陷干预的管理经验,为进一步降低新生缺陷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湖南省怀化医专附属医院暨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013年9月出生的4639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怀化市新生出生缺陷主要与孕产妇居住地、受教育文化程度及孕期不良情况等高危因素有关。结论怀化市新生出生缺陷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医疗部门必须做好新生出生缺陷的专案管理。

  • 标签: 新生儿出生缺陷 监测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