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食管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GTV直径对适形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分析转移淋巴结GTV直径对三维适形放疗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60例食管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GTV直径≥4cm和<4cm的适形放疗有效率分别为69.4%和91.7%,两组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直径的大小直接影响适形放疗的近期疗效。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淋巴结转移 适形放疗 GTV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伊班膦酸钠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各31例,伊斑膦酸钠组给予伊班膦酸钠治疗,帕米膦酸二钠组给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2组均用药2~6个周期。观察2组用药后止痛效果、骨修复、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第14天时伊班膦酸钠组临床获益率为87.1%高于帕米膦酸二钠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6d伊班膦酸钠组临床获益率为90.3%,帕米膦酸二钠组为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乏力,严重程度与骨质损害呈相关。结论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疼痛疗效略优于帕米膦酸二钠,两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伊班磷酸钠 帕米膦酸二钠 骨转移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质量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接受PVP治疗的成骨性脊柱转移患者(58个椎体),记录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采用可重复检验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治疗效果。结果资料完整的56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4%,术后一天VAS评分由术前7.0±1.6分降至2.4±2.3分,术后1、3个月分别降至(1.9±2.3)分、(2.3±1.8)分。结论PVP治疗成骨性椎体转移止痛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疼痛性、成骨性椎体转移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对成骨性脊柱转移患者行PVP术是可行、有效的,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癌 成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PTC)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59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探究跳跃性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PTC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发生率为9.3%(24/259)。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在跳跃性转移组中更少(P=0.031);肿瘤最大径<1 cm(P<0.001)及肿瘤位于腺体上部(P=0.012)与PTC患者跳跃性转移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1 cm(OR=5.934,P<0.001)和肿瘤位于腺体上部(OR=2.812,P=0.023)是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最大径<1 cm和肿瘤位于腺体上部的PT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更易发生跳跃性转移

  • 标签: 癌,乳头状 肿瘤转移 危险因素 侧颈区淋巴结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超声检查并进行甲状腺手术的3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患者。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308例患者行淋巴结清扫,7例患者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8.8%(50/129),特异度为96.1%(172/179),阳性预测值为87.7%(50/57),阴性预测值为68.5%(172/251);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1.4%(38/121),特异度为96.7%(181/187),阳性预测值为86.4%(38/44),阴性预测值为68.5%(181/264);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80.9%(34/42),特异度为98.4%(262/266),阳性预测值为89.5%(34/38),阴性预测值为97.0%(262/270)。以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作为一项评估手段预测颈侧组有无转移,其敏感度为59.5%(25/42),特异度为92.8%(247/266)。6.4%(17/264)的术前超声检查判断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4.3%(8/187)的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常规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术前超声怀疑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是必要的。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在行腺叶切除时是否需要同期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仍有较多争议。本文主要叙述性别、年龄、多病灶、病灶大小、肿瘤位置、被膜侵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等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总结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需要考虑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PTC)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灰阶超声造影评估49例PTC患者的50个结节,并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主要观察结节的灌注情况,并分析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探讨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灰阶超声造影显示,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的超声特征主要是灌注动力学和造影TIC的始增时间(T0)、峰值时间(TP)及始增时间差。结论:特定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对外科手术的术式选择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羟考酮缓释片加射频热疗治疗性骨转移患者的疼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0例作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羟考酮缓释片进行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射频热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疼痛缓解情况、体力状况评分、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每日羟考酮缓释片平均使用量也远远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arnofaky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镇痛起效更快,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射频热疗对骨转移疼痛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有效减少羟考酮缓释片的用量,改善患者体力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羟考酮缓释片 射频热疗 骨转移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的超声特点、临床特征与跳跃性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本院纳入的100例甲状腺乳头状患者,收集其超声诊断资料,分析临床特征,探讨跳跃性转移高危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18例出现跳跃性转移,多转移至侧颈Ⅱ区和Ⅲ区。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微钙化、结节≤10mm、甲状腺上极结节是导致跳跃性转移的高危因素(p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特征 超声 跳跃性转移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侧颈淋巴结转移用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全年度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在对患者进行FNA-Tg检测诊断,评价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61例患者中,共发现69枚淋巴结,FNA-Tg测定后发现,44枚阳性,25枚阴性,阳性率可达到63.77%,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淋巴结转移重要方法的FNA-Tg,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椎骨转移性疼痛患者治疗中以放射疗法和89Sr核素实施治疗干预的差异性。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0.04-2022.03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干预的椎骨转移性疼痛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在施治期间提供放射疗法与89Sr核素施治,统计施治后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施治总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89Sr核素施治,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进一步提升疗效的同时,药物起效时间较短,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适宜推广借鉴。

  • 标签: 89Sr核素 放射疗法 椎骨转移癌性疼痛 施治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评估中运用核磁共振以及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宫颈,样本数量60例,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病理结果提示60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共计52例,CT检查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57.69%,核磁共振为71.15%,CT检查+核磁共振为96.15%;CT+核磁共振检查对于宫颈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应用CT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P<0.05,CT检查、核磁共振的各项诊断效能值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宫颈患者通过联合应用核磁共振与CT检查能够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可更好的提高对于淋巴结转移评估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核磁共振 CT检查
  • 简介:供者来源增加,特别是非血缘的骨髓/干细胞供者。更多的干细胞来源,包括脐带血。降低强度的预处理提高了老年和一般情况较差患者同种异基因移植的安全性。移植物处理可以(体外)选择并扩增细胞群来发挥特定功能(抗病毒或抗白血病作用)。

  • 标签: 骨髓 供者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来源 移植物 低强度
  • 简介:摘要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破坏性炎症,好发于长骨,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血源性感染引起的血源性骨髓炎是最常见的类型。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慢,细菌容易形成菌栓滞留繁殖,余元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毛囊炎等的致病菌在干骺端血管滞留后,如机体抵抗能力弱时可出现病菌迅速繁殖,侵蚀、破坏骨组织,引起急性炎症。其病理变化主要分为脓液扩散,骨质破坏,死骨形成与反应性骨质增生四个过程。创伤性骨髓炎由开放骨折或外科手术所致。软组织破坏严重,血液循坏破坏是感染加重的重要因素。慢性骨髓炎Cierny-Mader分型可分为四型:Ⅰ型为髓内骨髓炎,病灶局限于骨髓腔,如血源性骨髓炎;Ⅱ型为表浅型骨髓炎,病灶局限于骨的外表面,常伴有难治性的软组织缺损,缺乏软组织保护;Ⅲ型为局限性骨髓炎,有存在明显边界的附着的或浮动的骨片,常伴有Ⅰ型和Ⅱ型骨髓炎的特点;Ⅳ型为弥漫性骨髓炎,病灶累及一整段骨或一整个关节。创伤性骨髓炎治疗的首要步骤是处理感染,感染性病灶要彻底清除,这一步是治疗的重中之重。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再进行骨重建。重建的手段包括松质骨移植,骨折内固定,节段性骨移植,人工关节置换等。

  • 标签: 骨髓炎 感染 分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确诊的60例MM患者,分别采用骨髓涂片法和活检法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分析总结其骨髓涂片和活检切片之间的差异。结果60名患者经骨髓涂片法检测I级患者人10,Ⅱ级患者15人,Ⅲ级患者18人,IV级13人,V级4人;经骨髓活检法检测I级患者0人,Ⅱ级患者19人,Ⅲ级患者21人,IV级12人,V级8;骨髓活检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骨髓涂片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活检可排除干扰因素及操作误差,在MM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骨髓活检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自我效能及因性疲乏水平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10-2023.10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参照组,CSE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后1周、护理后1个月、3个月的CRF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强患者自我效能,降低患者因性疲乏水平。

  • 标签: 延续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 疼痛程度 自我效能 癌因性疲乏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对早期宫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及对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患者80例,其中50例患者利用蓝色染料示踪法进行SLN识别,30例患者利用放射性核素和蓝色染料联合法来对SLN进行识别和定位,对SLN进行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联合法SLN的检出率、灵敏性均为100%,假阴性率则为0;检出SLN102枚,单一HE染色没有转移,免疫组化抗角蛋白阳性,检出微转移1例;染料法SLN检出率为90.0(45/50),假阴性率为38.5%(5/13),灵敏性为61.5%(8/13),准确性为95.6%(43/45)。结论SLN能有效预测宫颈盆腔淋巴结转移。联合法识别的灵敏性较高。给予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能让转移淋巴结诊断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早期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预测 淋巴结微转移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