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文物事业是保证文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广东省文物事业投入情况进行分析,从文物事业投入现状入手,分析广东省文物事业增长趋势,对未来文物事业投入进行预测,最后提出加大文物事业投入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文物事业费 投入 分析 预测
  • 简介:博物馆领域对于博物馆藏品的处理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面对藏品处理政策的新挑战,博物馆联盟、研究机构以及与文物遗产有关联的其它组织已经发展建立了藏品处理的原则和程序的指导方针。很多指导方针提倡处理后文物应当继续保存于公共领域,因为它是国家和人文遗产的有机构成。由于各个国家情况不同,争论的重点也不同,取决于博物馆的类型。在此期《国际博物馆协会通讯》,我们讨论主要争论点和建议。

  • 标签: 《国际博协通讯》 杂志 2003年 编辑 藏品处理
  • 简介:《穆斯林通讯》是20世纪末中国穆斯林民间团体创办的一份内部刊物,因其是报纸形式,体现出信息量大、周期性短等特点,适合各族穆斯林不同阶层的群众阅读。本文从它的创办背景、发展和管理、办刊追求、作出的贡献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和探讨。

  • 标签: 穆斯林通讯 文化现象 人文关怀
  • 简介:<正>郑文焯是晚清文坛上颇负盛名的人物,但多年来,在学界一直遭到冷遇,对其人其作,几乎无人问津。正如赵山林先生在〈《词学研究论文集》浅评〉中所说:“有关元、明、清词包括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的文章,在集中基本没有(仅清词有论王夫之、陈维崧的各一篇),这主要是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而不是编选上的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词家、学者,被遗忘在角落里,终是憾事。本文仅对郑文焯词的思想内容做一概括介绍,以期引起有识之士对这位“一代词宗”的垂顾。

  • 标签: 郑氏 王鹏运 朱孝臧 思想内容 词人 作品
  • 简介:《国际博协通讯》2002年第四期宣布了国际博协执委会确定200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和朋友”,并以此为聚焦组织了一组稿件。“编者的话”中指出,博物馆离不开朋友的帮助,有了朋友的帮助博物馆才有了很多成功的故事。这期刊物在聚焦栏目下,

  • 标签: 《国际博协通讯》 2002年 博物馆之友联盟 志愿者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组国民政府,由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主持军政,汪精卫则出任行政院院长并兼外交部长等职,主持内政及对日交涉.不久两人在合作过程中矛盾加剧,为拉拢汪氏继续在前台主持,经中政会议决由财政部于每月初拨发5万元作为行政院外交秘密活动.本组史料从一侧面反映了抗战爆发前蒋汪两派合作与争斗情形.

  • 标签: 财政部国库司 外交秘密费 行政院 外交部长 国民政府 1936年
  • 简介:安德烈亚斯·宁格于1906年12月27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不过他的祖籍却在德国。他的父亲利奥尼·宁格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曾在魏玛包豪斯学院任教。所以,出生于艺术之家的宁格从小受到熏陶与浸染,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年少时,一次去爬德国的图林根林山,他看着蝴蝶美丽的翅膀,以及化石上动物精密的骸骨结构,想到了一个直接影响他人生之路的问题:“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它们的身体原来很美,既有规律,又很实用。”

  • 标签: 安德烈 作品鉴赏 摄影师 美国 冷静 表现主义画家
  • 简介:侯显是明代初期一位杰出的外交使者,史称他“有才辨,强力敢任,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特别是他在永乐十三年(1415)出使榜葛刺国(主要在今孟加拉国),后来又在永乐十八年(1420)出使沼纳朴儿国(首府为今印度的江普尔),为调解榜、沼两国军事冲

  • 标签: 侯显 明代 榜葛刺国 费信 马欢
  • 简介:马公万里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三年了。壬辰初冬,马腾蛟先生自南宁来电,约我于马公一百一十周年冥诞之际共同缅怀马公。马公与先师虞公逸夫先生乃寄园同门,依辈份,马公是我师伯,我仰慕有年,兼以有感于马腾蛟先生不弃我之浅陋,乃努力从命。民国初年,马公与先师虞公,先后受业于钱名山(振锃)先生。名山先生德高学富,人望崇隆,江南三大名儒之一、阳湖领袖诗人也。光绪末年任法部(清末刑部曾改为法部)主事,因忧心国事,屡上书言事皆留中不发,遂失望而弃官归里。虽心系天下而绝迹仕途,遂终生不复与闻朝政,设帐寄园治学课徒。

  • 标签: 万里 篆刻家 书画家 清雅 民国初年 光绪末年
  • 简介:国家图书馆所藏“陆墀《颐斋文稿》”,其书名和作者均存在明显问题。通过仔细检核其内容,并将其与南京图书馆所藏陆锡熊《宝奎堂余集》相比勘,可以确知此书实为陆锡熊《宝奎堂余集》之稿本,与陆墀毫无关涉。这一稿本的发现,对于重新评估陆锡熊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的贡献,以及\研究相关四库学问题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陆费墀 颐斋文稿 陆锡熊 宝奎堂余集 四库学
  • 简介:由于明代制度设计导致的理想与现实双重失意,根植于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晚明儒生重构道统论,开始新一轮儒学革新浪潮,但也导致儒生集团分裂及与皇权关系更加紧张。清初孙奇逢率先通过重构道统论来重建儒学体系,密则通过对孙奇逢道统的展开与重构,建构其"中实之道",走向"王道政治"和汉唐儒学,体现了清初儒生建设新社会和重构儒学体系的一种蓝图。由于书生论政,外王方面,密虽把道统论建构转化为"王道政治"构想,但除鼓励儒生更加积极、全面向专制权力靠拢外,了无新意,内圣方面,虽转化为对汉唐儒学的重视却又不从事具体考据学的开拓,所以隐而不彰。宏观来看,清学也正是在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基础上,在清朝不断汉化的制度设计中,通过各立道统的方式,各学派由此展开。

  • 标签: 孙奇逢 费密 道统论 皇权社会 儒学普范性共识 制度设计
  • 简介:拉辛作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曾毫不讳言地表示过对古希腊戏剧的学习。同时他也以擅长刻划女性人物形象闻名,这一点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中的欧里庇得斯很相似。两者笔下的美狄亚、爱妙娜、德尔三位女性在身份、性格、境遇上有着某种相似性,然而两者在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描写人物的手法和对待人物的态度上,又有着诸多不同。通过比较分析这三位女性形象,可以窥见拉辛对古希腊戏剧的继承与超越。

  • 标签: 美狄亚 爱妙娜 费德尔 拉辛 欧里庇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