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5荒谬的“词汇”我手头有一份打印的材料,是《英华》1973—1974年某一次修订稿(就是上文提到“幸而”没有印出来的那一次修订稿)的“收词指南”——这是一部荒谬的词汇“引论”。事隔十年,当《英华》

  • 标签: 词汇学 双语词典 语言 修道院 字典 普通词汇
  • 简介:相较于语言其他领域的研究,社会语言无疑的是较晚近的事,这一点可以从台湾各大学所指导的硕士、博士论文看出一点端倪。根据连金发、邹嘉彦等人(1996)在第一期《国际中国语言评论》所发表的研究,语言硕士、博士论文如果按研究方法(approach)来...

  • 标签: 社会语言学 台湾 语言政策 博士论文 语言转移 二十年
  • 简介:成语,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四五个字就能包含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或经典典故。成语有5万多条,你知多少?近日,通过简单的图示或文字组成的图片猜成语的益智类手机游戏,受到各个年龄段玩家的热捧。巧妙的图与字的结合,让玩家苦思冥想后恍然大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华文教育
  • 简介:摘要韩国俗谈是韩国民间自古以口语形式流传下来的语言形式,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体现了韩民族的文化特点。中韩关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对韩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国俗谈在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特性、语言风格。以文化语言的视角分析韩国俗谈的特点,探讨其翻译技巧,对于研究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韩语俗谈,文化语言学,翻译技巧
  • 简介:从符号叙述角度看,仪式作为历史的指示符号,具有记忆保存,当下展演,作用未来三种机制,兼具记录类叙述、演示类叙述、意动类叙述三种叙述类型的特点。同时,仪式作为一种指示符号,既指涉着过去的对象,又向未来的解释项敞开,总之仪式牵连着过去、现在、未来,形成一个线性的时间向度。

  • 标签: 仪式 指示符号 叙述 线性时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对《商务馆汉语词典》辨析栏的选词情况进行了多维度的考察,参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对被辨析词难度进行了统计,利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该栏目中被辨析词的易混淆程度和被辨析词对/列的完整性等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一些辨析栏的辨析对象在典型性和完整性上存在不足,部分被辨析词对/组的易混淆程度(混用率)不高;建议对发生在两个以上词语之间的混淆和误用情况全面梳理,确保辨析的全面性。总体来说,辨析栏的编纂还没有完全走出汉语本体近义词辨析的模式,在选取辨析对象时缺乏客观标准,应该从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误用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运用语料库资源和技术,加强对非近义的易混淆词的观察和描写,使辨析更具客观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 辨析栏 被辨析词
  • 简介: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卡冈将现代符号学运用于其关学理论之中。出于对现代科学理论方法的理解,卡冈一方面将某种类似于结构主义符号的方法运用于艺术批评之中;另一方面,在其艺术领域的符号批评中体现出鲜明的系统论方法特征。因此,卡冈的符号批评对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卡冈 美学 符号学 系统论
  • 简介:本文以语言中的三大流派为对象讨论方法论问题。方法论探讨不但在语言学界,甚至在整个学界都很少见,哲学务虚不算。原因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的判断、评价缺乏逻辑标准,(朱晓农1990a)所以只注重眼前结果。科学的根基是逻辑,所以重推导过程,重程序。方法论就是讲究这个程序,讲究运作程序的逻辑机制。而重结果的后果就是为了向往的结果可以不择程序;结果反过来又促进各种取巧心理,结果是没有原则、没有目标、没有程序、没有自信,当然也顾不上普遍性。下文所谈是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如有不当处,请方家指正。

  • 标签: 语言学 流派 潮流 逻辑标准 方法论 文化传统
  • 简介:我将尝试概括一下我在为《最后的课程》(1)撰写的前言中提出的某些观点,同时加以发挥和阐明,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和探讨。我认为在《最后的课程》中存在一种思想风格,这种思想风格可以用本维尼斯特自己曾引用过的赫拉克利特的一句话加以概括:"语言不言不隐,它只是意指。"(2)在我看来,从本氏在其《最后的课程》中所试图阐明乃至贯穿其全部著作的"意指"(signifier)一词中可以引出两个定义。

  • 标签: 本维尼斯特 语言学家 言语活动
  • 简介:描写译是美国学者詹姆斯霍姆斯于1972年提出的概念。它提出应注意关注译本与译语文化,为翻译研究拓宽了角度和途径。朝鲜朝时期(1392-1897)大量中国明清小说传入朝鲜,对朝鲜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多被翻译成朝鲜文字。中国明代小说《剪灯新话》即为其中的一部作品,它传到朝鲜后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朝鲜朝译本直到21世纪才陆续被韩国学者发掘出来,截止到2011年,共发掘出四个译本。从翻译情况来看,这些译本体现出多种翻译策略。本文即以描写译学理论为依据和框架,以《剪灯新话》为主要分析对象,具体描述和分析译本的翻译特点,为明清小说韩译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深入理解《剪灯新话》在韩国的传播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描写译学 朝鲜朝译本 《剪灯新话》
  • 简介:旅游已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商品形态和文化体裁,但当前的研究缺乏对旅游的商品本质和文化体裁属性的揭示。当前对旅游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基于旅游人行为活动探讨的“人观”,基于旅游设施提供、产业发展的“物观”以及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进行互动的“关系论”。这些定义都从各个层面靠近旅游的本质。但实际上,旅游是一个整合了上述三个层面的符号活动。本文认为,旅游的本质在于商品符号,因此借用符号的方法,将旅游界定为:以追寻意义为指向,以可支配的时间、精力、金钱等通过交换可获取,必须亲身体验的人与“物-符号”的短期互动活动。

  • 标签: 旅游 定义 符号学
  • 简介:《汉字文化》2001年第2期57-64页上刊载了拙文《汉语音韵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没有想到这篇“卑之无甚高论”的小文刊出后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受到了青年学子的普遍欢迎。该文当时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少内容没有刊出,而且已刊出的内容亦有疏误之处。今再作此续篇,刊谬补缺,以飨读者。前文的体例是分成了中古音、上古音、近代音三类。此文仍沿用前文体例,但有所补充,此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类别,以供参考。文中不妥之处,请读者多多指正。

  • 标签: 汉语 音韵学 上古音 韵部 长元音 短元音
  • 简介:有关噪音的讨论是广泛而复杂的,跨越了诸多学科。皮尔斯的现象学区分了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的存在模式,这为符号的噪音讨论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噪音是一种第三性的存在,它通过法则呈现为噪音的事实,并且隐藏了其第三性的本质。在其他学科通过噪音的事实走向第一性的品质研究时,符号的噪音研究从第二性走向第三性,借此探索由噪音现象体现出的人类文化特征。

  • 标签: 噪音 符号学 皮尔斯 第三性
  • 简介:景颇语方式范畴分为处所、情状、工具、数量等四个次范畴,其句法投射主要集中在谓语动词一前一后的状语和补语上。文章揭示了景颇语前状语与后补语在语义表达功能和句法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特点,及其存在互补的情况。

  • 标签: 景颇语 方式范畴 句法形式 类型学
  • 简介:东欧马克思主义符号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在国内开启本土化进程,历经积极引介、深度研究、自觉整理等多个阶段,关注视野从文学领域拓展到符号美学、音乐、哲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建构了“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交往符号”“辩证意义论”“结构功能符号”“意识形态幻象”等系列焦点论题,在本土化进程中逐渐上升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俄苏马克思主义符号三足鼎立的接受格局。

  • 标签: 东欧马克思主义 符号学 本土化
  • 简介:《蒙古源流》是17世纪蒙古文史籍中最著名的一部编年史,被誉为蒙古族通史及佛教史。1766年由乾隆帝“钦定”,被译成满文,堪称一部包罗万象、体大思精并保存完整的满文经典文献。满文本《蒙古源流》也是德、日、韩译本以及《四库全书》本的底本。同时,满文本《蒙古源流》语言是清代规范化的书面语,大致反映出满语文发展鼎盛时期的总体面貌,是清朝中期满语文总体特征的一个缩影。因此,从语言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满文文献 《蒙古源流》 蒙古族
  • 简介:认知语言之实践意义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从认知语言的基本原理出发,本文试图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观,找到教师语言观与认知语言基本观点的异同,说明认知语言框架下的应用认知语言可以在外语教学领域有所作为。本文建议教师应改变陈旧的观念,适当结合认知语言的观点、方法,提高对语言的认识,帮助学生增强语言意识。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教师语言观 语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