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分级管理对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3年5月间我院急诊护士4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分析不同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护士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工作压力更低,P<0.05。结论:分级管理能够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减轻其工作压力,缓解护士的不良心态,使其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 标签: 分级管理 急诊护士 工作压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首次确诊恶性肿瘤患儿家属的心理历程的质性研究。方法:于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首次确诊恶性肿瘤患儿中,随机选取83例作为样本。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历程进行了观察。结果:首次确诊恶性肿瘤患儿家属心理历程主要包括四大阶段,心理状态分别包括震惊、不确定、恐惧、内疚、心理压力、担心预后等。结论:应提高护理的人性化水平,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通过心理护理的方法,缓解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为首次确诊恶性肿瘤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标签: 首次确诊 恶性肿瘤 患儿家属 心理历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80例均为我中心接收的献血人员,结合此间献血人员应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依次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经护理后,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得到了显著提升,和对照组(80.00%)相比,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和对照组(12.50%)相比,观察组(2.50%)更低,但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分析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在血站采血护理期间,通过予以心理护理,减少焦虑情绪的同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献血人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心理护理 SAS评分 不良反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心理治疗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讨实施护理策略在护理此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130例病人,均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精神治疗的病人,采用数字分组法,平均分成相同人数的两组,S组与Y组。S(常规护理),Y组(实施针对性护理策略),对比两组病人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Y组病人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S在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安全隐患 心理治疗科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结合研究目的对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完成干预后对比组间SAS分值、SDS分值、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分值(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意义,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神经内科 重症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应激对策在治疗慢性分抢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具体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在护理后,研究组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护理前的降低幅度明显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肝硬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择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2组。入院在前的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在后的60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之上加用心理护理。就2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进行比较,且以自制的舒适度量表和护理满意度量表,来对患者的体验进行调研。结果:在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优化其身心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 舒适度 负性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抑郁症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患者抑郁情绪有所改善,且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所提升,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抑郁症 护理要点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护理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喂养困难婴幼儿的喂养人实施心理干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本次试验的60例受试对象,是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1月之间接受喂养指导的。将以上受试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实施专项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实施普通喂养指导),每个组内有研究对象30人,最终比对以上两组喂养人情绪和婴幼儿WAZ。结果:研究组喂养人干预后不良情绪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较大,分值相对较低,研究组干预后婴幼儿的WAZ值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对比可得P值<0.05。结论:在普通喂养指导的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婴幼儿喂养困难的情况,适合积极应用到母婴指导中。

  • 标签: 喂养人 心理干预 婴幼儿 喂养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与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76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应激指标、心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的 HR、E、Cor的差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SAS 、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骨折手术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缓解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骨折 应激反应 心理情绪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选择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比分析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情绪有了明显改善,血气指标也有了明显好转。结论:针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而言,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满意度 老年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与护理前后血压及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子痫前期、早产、胎儿窒息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护理后血压与24h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促进血压降低,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妊娠高血压 血压 负性心理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焦虑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情况。结果:经护理,患者不良情绪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焦虑症 护理模式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慢阻肺老年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实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具有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还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诊疗,对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慢阻肺 护理效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安宁疗护在肿瘤患者临终期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心理情绪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宁疗护在该疾病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安宁疗护 肿瘤 临终期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联合细节护理在小儿烧烫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21年2月~2022年2月68例小儿烧烫伤患儿进行研究,以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4例,心理干预联合细节护理)与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分析患儿疼痛程度、患儿家属心理情绪、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细节护理可显著降低患儿疼痛感,改善患儿家属消极心理情绪,提高对患儿护理安全性,加强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细节护理 烧烫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疫情防控中隔离筛查病房患者的心理疏导护理方案与效果。方法:以我院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其均于隔离筛查病房治疗。所有患者均予以心理疏导护理,就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评估,并且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34例COVID-19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结论:在疫情防控中,对隔离筛查病房患者予以心理疏导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疫情防控 隔离筛查病房 心理疏导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数字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等分为48例试验组和48例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是(30.22±1.91)分、(35.86±2.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32±1.65)分、(45.59±1.15)分(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91%(47/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36/49)(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肾病患者,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改善预后效果;且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科手术中的心理护理在乳腺癌病人中的作用。方法:择2021 年1 月-2022 年2 月份该时间段内在我院行乳腺癌手术患者(60 名)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随机抽取方式将其划分为两个组别,对其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在特定时间结束后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具体指标。结果:在实施手术室心理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焦虑量表两项指标均显低于对照组,且符合统计学标准(P

  • 标签: 乳腺癌 手术室心理护理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