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药效及药动。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药效及药动结果。结果(1)药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药动结果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白细胞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性患者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可有效消除炎症因子,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氧合-2抑制剂能否有效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防止SIRS的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从而提高SAP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死亡率。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及环氧合-2抑制剂(塞来昔布)预处理组(SC组)。3h,6h,12h三个时间点,用5%Tc-Na(1ml/kg)胆胰管逆行注射建立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结果血清细胞因子SO组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显著低于SAP组和SC组,有统计意义(p<0.01);SC组TNF-α、IL-6和IL-10浓度低于SAP组,TNF-α、IL-10各时间点均有统计意义(p<0.05);IL-6在6h、12h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环氧合-2抑制剂可以下调TNF-α、IL-6及IL-10的表达水平,降低了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了胰腺损伤,但环氧合-2抑制剂的应用在SAP起病的2小时前使用,其预防胰腺炎的作用强于其治疗意义。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环氧合酶-2抑制剂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评估价值。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列入研究组,按NEWS评分法分为研究一组和二组,再将正常体检者列入对照组;抽取血液标本检测LP-PLA2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的LP-PLA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研究一组的LP-PLA2明显高于研究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LP-PLA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性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一个独立性危险因素,来指导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评估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LP-PLA2 相关性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eJA、ABA和Ca2+处理对甘草(Glycyrrhizaspp.)幼苗活性氧代谢及保护活性的影。方法以甘草幼苗为材料,分别用10-4mol/LMeJA和ABA及8mmol/LCaCl2溶液处理甘草幼苗24h,测定其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及保护(SOD、POD、CAT)的活性。结果甘草幼苗在上述三种处理下H2O2含量均较对照显著下降,而O2-含量除在MeJA处理下较对照上升外,在其他两种处理下的变化则相同于H2O2含量的变化;脯氨酸的含量除在Ca2+处理下较对照上升外,在其他两种处理的变化则相同于H2O2含量的变化;MDA含量除在MeJA和Ca2+处理下较对照上升外,ABA处理下低于对照;SOD活性在Ca2+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在其他两种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POD活性在ABA和Ca2+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在MeJA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CAT活性则表现出在MeJA和ABA处理下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在Ca2+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三种处理下甘草幼苗SOD,POD,CAT三种保护相互协调,有效地清除了三种处理条件下产生的少量活性氧,使活性氧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有效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防止其他伤害过程的发生,使甘草植株维持较正常的生长发育。

  • 标签: 甘草幼苗 MeJA ABA和Ca处理 活性氧 丙二醛 保护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GPI抗原在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208例患者者,其中RA患者108例,包括活动期59例,非活动期49例,其中男38例,女70例,年龄20~69岁。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100例,风湿疾病的诊断标准均按1989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正常对照组选用女性100名,年龄17~50岁。结果RA组抗原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GPI对RA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可能成为RA的一种新的诊断指标。

  • 标签: GPI 风湿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LDH)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速率法对156例已确诊良恶性患者的胸腔积液患者的CYFRA21-1、CEA和LDH进行检测。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的CYFRA21-1、CEA和LDH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的CYFRA21-1、CEA和LDH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中,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CYFRA21-1、CEA和LDH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LDH)的联合测定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胸腔积液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癌胚抗原 乳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CK-MB)、B型钠尿肽(BN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水平变化情况,以便早期诊断AMI,对AMI及时进行干预,挽救缺血心肌,减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入选人群分为对照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68例),共两组;比较对照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CTNI、CK-MB、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CK-MB、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结论联合监测血清中CTNI、CK-MB、BNP水平对确诊AMI有重要临床价值,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关性高。

  • 标签: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钠尿肽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α-葡萄糖苷抑制剂是一类比较成熟的口服降糖药物,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内的各种α-葡萄糖苷,减慢淀粉类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从而使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减缓,降低餐后高血糖;通过调节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α-葡萄糖苷抑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alph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型糖尿病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抗磷脂A2受体(PhospholipaseA2Receptor,PLA2R)抗体阳性率与治疗反应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7年我科肾活检病理及临床资料确诊的105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肾活检时血清抗PLA2R抗体是否阳性分为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基线资料和治疗后缓解率。并根据治疗6个月后是否达到临床缓解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基线资料、抗体阳性率及滴度等。结果抗PLA2R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男性占比大、临床缓解率低(P<0.05),完全缓解率也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有效组抗体阳性率和滴度均较无效组低(P<0.05)。结论抗PLA2R抗体阳性和滴度高的患者可能对治疗反应差。

  • 标签: 膜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水平与新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200例,纳为观察组;选择于我院同期体检科进行检查的健康志愿者200例,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Lp-PLA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Lp-PLA2?与LDL-C、血压、高血压危险分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分级1级、2级、3级和2级合并冠心病患者Lp-PLA2、LDL-C、hs-CRP水平、血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LDL-C、舒张压、收缩压以及高血压危险分层之间均呈正相关(r=0.524,0.652,0.513,0.742,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p-PLA2水平随患者血压、血脂指标的升高而升高,与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原发性高血压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心肌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COPD患者按动脉血氧分压的水平分成3组。测定各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清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乳酸脱氢(LDH)、a-羟丁酸脱氢(HBDH),并分析其PaO2与血清心肌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缺氧组心肌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1),重度缺氧组心肌各项指标明显高于低度缺氧组和中度缺氧组(P<0.01)。COPD患者PaO2水平与对应的血清心肌呈直线负相关(r=-0.67~-0.86,P<0.01)。结论缺氧是导致COPD患者心肌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心肌升高提示病情严重,对病情判断及预后预测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低氧血症 天冬氨酸转氨酶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 a-羟丁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患者在早期诊断中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急性肾损伤定义和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一期组47例、二期组36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进行检测,综合分析得出结果。结果观察组83例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随着患者的病情发展,呈现出增长趋势。结论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胱抑素C一样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联合2项指标检测更有利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检查,降低漏诊率,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NGAL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 检测 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血小板和肝硬化指标在乙型肝炎各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选择262例(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及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前胶原(ⅣC);肝功能指标胆碱酯(CHE);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与各期乙型肝炎发生的关系。结果HA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逐渐升高,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与慢性乙型肝炎之间有统计差异(P<0.001)。PCⅢ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最高,其次为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为最低。Ⅳ型胶原在各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LN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高于其它三组。CHE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明显下降。PLT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接近于正常检测值下线,在失代偿期组明显低于正常检测值。结论①随HA水平升高,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②PCⅢ提示活动性肝纤维化,不能反映肝组织已有纤维化程度。③Ⅳ型胶原提示肝纤维化进展,但不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④LN对判定肝纤维化程度不如HA、PCⅢ、Ⅳ型胶原敏感。⑤CHE长期明显下降时可能有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⑥血小板可作为判断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一种简单、较为准确的辅助方法。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血清学诊断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凝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了消化道出血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治疗,采取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的患者例数为50例。对照组中的所有患者主要运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再给予血凝进行治疗,在患者治疗后对比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血凝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血凝酶 雷贝拉唑 消化道出血 治疗 疗效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氨溴索与α-糜蛋白联合庆大霉素雾化吸入疗法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选择更佳的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方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确诊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16例,随机分为A组62例和B组54例,两组均常规予以抗感染、输液及退热等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氨溴索7.5mg,B组加用α-糜蛋白4000U、庆大霉素8万U,均以0.9%生理盐水5ml稀释后采用雾化吸入诱导痰液,同时记录发热、咳嗽咳痰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均进行肺部X片明确肺部渗出情况。结果①A组发热时间3.76±0.63天,B组发热时间4.96±0.48天,两组发热时间比较P<0.05;②A组咳嗽咳痰时间4.22±0.81天,B组咳嗽咳痰时间5.83±0.62天,两组咳嗽咳痰时间比较P<0.05;③肺部X片入院时和出院时比较,A组显著好转者56例,好转率为90.32%,B组显著好转者48例,好转率为88.89%,认为A组可能较B组肺部炎症吸收良好。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较α-糜蛋白联合庆大霉素雾化吸入疗法在改善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更显著,X片显示肺部炎症吸收可能也较好。

  • 标签: 氨溴索 &alpha -糜蛋白酶 庆大霉素 雾化吸入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内交替注入凝血与蒙脱石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5~10ml生理盐水加凝血500μ与蒙脱石交替胃管注入治疗,采取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做好胃管给药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8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达97.3%。结论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酶 蒙脱石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碱脂与血清前白蛋白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资料,另选择同时间段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胆碱脂与血清前白蛋白检测,比较不同病毒性肝炎及健康者各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胆碱酯及血清前白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慢性重型肝炎降低程度最大,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降低程度最小,即疾病越严重,降低程度越大。结论针对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加强胆碱脂与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可体现其肝脏功能,为预后及能否耐受手术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检测价值较高。

  • 标签: 胆碱脂酶 血清前白蛋白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并评定此种方法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住的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以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的对照组,及以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注射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提高。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优良率82.5%,观察组优良率90%。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注射提高了射频热凝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微创治疗。

  • 标签: CT 颈椎间盘突出症 靶点射频 胶原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瑞替普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照连续入组的方法选择120例AMI患者,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瑞替普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60min、120min再通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溶栓后1h、2h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x21=9.368,x22=13.575,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10%,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x2=7.322,P<0.05)。结论瑞替普溶栓治疗AMI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瑞替普酶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