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有效的治疗计划通常需要整合各方面与肿瘤和正常组织特征相关的数据,包括所处的位置、结构形状、密度、体积和位置的4D变化以及在FDG-PET图像或其他相关影像检查中发现的生物活性等。对初始治疗计划中各个数据的变动进行检测、识别及及时的校正的系统性的方法称为适应性放疗(ART)。本文就近期基于图像形变配准的自适应放疗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光散射法测定复方沙太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SHISEIDOC(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466);1.0ml/min;柱温30℃;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90℃;雾化器温度50℃;载气氮气(0.99999%),流量1.2SLPM(标准升/每分钟)。结果黄芪甲苷在23.25-372.00μg范围内呈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1.5%)。结论本法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复方沙太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复方沙太合剂 黄芪甲苷 HPLC 光散射法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确定芪归通络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实验用柱为阿波罗ApploC18,4.6×250mm,5um;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漂移管温度为98℃,载气流速为2.8L/min。结果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59.92μg/ml~299.60μg/ml(r=0.9996,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7%,RSD=0.81%。结论本方法准确、精确、快速、重复性好,是控制芪归通络颗粒质量的较理想方法。

  • 标签: 芪归通络颗粒 HPLC-ELSD 黄芪甲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胶乳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标准,对Lp-PLA2进行干扰实验,对准确度、最低检测限、线性、重复性、批间差等5项进行性能验证。结果检测线性范围为100~480ng/ml,最低检测限<78ng/ml,比对试验相关系数r>0.98,相对偏差<18%;干扰试验中胆红素>0.1/L、血红蛋白>1.2g/L、脂血>1.0g/L对结果无影响;批内重复性CV<7.5%,批间差CV<11.2%。结论乳胶散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脂蛋白磷脂酶符合检测系统规定的要求,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 标签: 脂蛋白磷脂酶A2 乳胶散射免疫比浊法 方法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速率散射比浊法(NEM)和免疫荧光法(FIA)检测对全血C反应蛋白(CRP)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选取72例新鲜全血标本,在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两组各3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取免疫荧光法(FIA)检测的是观察组,择速率散射比浊法(NEM)的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的阳性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记录;且需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并记录下来。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检测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69.44%,观察组患者经免疫荧光法(FIA)检测之后是72.22%,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86.3±20.2)mg/L,观察组患者检测之后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85.8±19.3)mg/L差异不显著,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选取的72例新鲜全血标本,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NEM)和免疫荧光法(FIA)检测,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是针对感染性疾病而言,C反应蛋白的预后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应按照实际选择,两种方法具备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可比性 全血C反应蛋白 速率散射比浊法 免疫荧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