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肿瘤作为一种危险的神经系统疾病,长期以来传统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康复周期较长。近年来,微创脑外科技术在脑肿瘤切除中崭露头角,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微创手术技术包括内窥镜技术、放射刀技术、导航和定位技术等。微创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微创手术通常只需小型切口或通过自然腔道进行,相较于传统手术减小了创伤,有助于患者更快地康复。其次,微创手术的住院时间通常较短,减少了医疗资源的占用,同时提高了手术效率。此外,微创手术减小了手术对正常组织的侵害,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通过培训医生、改进手术设备和推动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期待微创技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微创脑外科技术 脑肿瘤切除术 应用与优势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结直肠肿瘤患者选择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方案的实际效果。方法 筛选出本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行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方案的结直肠肿瘤病患72例,对其临床治疗进行整理、分析,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2例病患的手术都非常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均值是(157.23±20.13)分钟,术中出血量均值是(125.23±33.51)ml,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均值是(32.56±4.15)小时,住院时间均值是(9.56±2.06)小时。术后半年随访都没有发现残余、复发、转移等迹象。结果 选择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方案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实施治疗,能够看出其治疗方案的创伤小、失血量少,利于患者增强预后效果,逐渐恢复健康。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镜 结直肠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CT诊断准确率及有效性。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脑肿瘤卒中以及脑出血患者各30例,将脑肿瘤卒中患者列为实验1组,将脑出血患者列为实验2组,将两组患者的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1组的平均出血量为(14.23±3.23),低于实验2组的平均出血量(37.23±2.12)ml;实验1组的BF值为(21.23±3.56)ml/(100g.min),BV值为(0.78±0.12)ml/100g,PS值为(0.99±0.34)100g/min;均低于实验2组的BF值(56.34±4.12)ml/(100g.min),BV值(2.56±0.17)ml/100g,PS值(13.23±3.18)100g/min(p值<0.05)。 结论:运用CT检查进行脑肿瘤卒中以及脑出血的鉴别,具有准确性高且特异性较强的特点,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 标签: 脑肿瘤卒中 脑出血 CT诊断 准确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T和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乳腺肿瘤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及特征表现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选择了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内经过病理证实后的55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所有患者研究资料,分别对患者实施CT检查以及MR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符合率以及影像特征表现。结果 CT检查方式乳腺肿瘤检出概率显著低于MRI检出概率,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 在面对乳腺肿瘤患者期间对其采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用于检测B7-H3基因,以评价肿瘤患者的预后转归。方法收集临床病理阳性样本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然后根据B7-H3基因序列设计LAMP引物并优化反应条件。用LAMP方法检测收集的临床样本,计算阳性率,并比较LAMP和荧光定量PCR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建立的LAMP体系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通过对临床样本的检测,B7-H3阳性样本的LAMP检测结果和荧光定量P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P对B7-H3基因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操作简便,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 。 方法:将本医院在 201 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进行 治疗的 患者( 甲状腺肿瘤 ) 64 例 作为观察对象, 利用 数字 分配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命名为观察组( 32 例 )及对照组( 32 例 ), 利用 循证护理干预为 观察组实施 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将 并发症(呼吸困难、出血、感染)发生率 、 生活质量评分 (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身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 作为观察指标结合进行护理效果判定 。 结果:观察组 并发症发生率 相比 对照组发现,观察组数据结果优势更加显著( P < 0.05 ), 观察组 生活质量评分 相比于对照组,具有 明显优势( P<0.05 )。 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实施循证护理 ,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甲状腺肿瘤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围术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40例患者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40例患者围术期接受优质护理(研究组),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0%,数据差异大(P<0.05)。比较SAS、SDS评分,护理前,数据差异小(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大(P<0.05)。比较SF-36评分,护理前,数据差异小(P>0.05),护理后,研究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等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小(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41.20±4.21)h、住院时间(7.21±1.21)d均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55.47±4.12)h、住院时间(10.58±3.62)d,数据差异大(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接受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就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中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其平均数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例入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得到了极为明显的提升,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表明,将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运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康复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 消化道肿瘤患者 术后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纵隔肿瘤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纵隔肿瘤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的纳入常态组(n=29),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纳入研究组(n=29)。比较两组疗效和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纵隔肿瘤治疗优良率为96.55%,和常态组的75.86%相比明显更高,且研究组失血量及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常态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纵隔肿瘤的诊疗中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能提高疗效,相比开胸手术的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纵隔肿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综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进行化疗的9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运用综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综合中医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化疗 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急诊护理对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4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与急诊组,每组2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急诊组采用急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 急诊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9.7±2.1)分,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2.4±2.2)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急诊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为95.0%(19/20),常规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60.0%(12/20),急诊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肿瘤合并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当中,经对急症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减少疾病对于患者不良的影响,具备相应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 肿瘤 急性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发生巨大变化,而各行业也随之改变,教育形式也应当相应转变。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理念,各大高校相继开展线上教学。本研究重点分析肿瘤学研究生教育中融入思政的应用价值,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互联网 线上教学 停课不停学 肿瘤学 研究生教育 思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来对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6月~2021年5月,将50例实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将50例实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期患者设置为参照组。对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与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在经过健康教育护理之后,其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为92.0%(46例),较之于参照组的68.0%(34例),差异有呈现出显著性的意义(P

  • 标签: 肿瘤科 PICC置管 健康教育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为保证研究的合理性,采用随机分组法对本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时间段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患者64例进行分组,对照组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和功能状态,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KPS评分都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

  • 标签: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中晚期恶性肿瘤 疼痛 硫酸吗啡缓释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20年2月~2021年3月此段时间收治入院的6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展开研究,对照组30例行常规CT平扫,观察组30例常规CT平扫后行增强CT扫描,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56.7%(P<0.05);观察组最小灶种植面积、种植灶长、种植灶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CT平扫相比,增强CT扫描应用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对病灶的敏感性更高,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了解其病灶种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增强CT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