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的失眠患者予以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8例失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治疗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实施中医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9.31%;实验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的治疗中,对失眠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疗效,故在临床治疗上可被广泛推广。

  • 标签: 中医治疗 神经内科 失眠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合适的病例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在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997~2010年开展的526例不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次全切除病例,病例选择为甲状腺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结节性甲状腺肿,均为第一次手术,无瘤体巨大者。采用“钳剪刀交替法”切除腺体。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术中仔细操作,不显露喉返神经次全切除甲状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并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病例/选择性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副作用 喉返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超声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分析误伤喉返神经的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超声刀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期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率。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普外科住院的312例良性甲状腺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采用超声刀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果14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原因主要是:不了解喉返神经的正常解剖及变异、移位,术中出血盲目利用超声刀反复止血,止血时间过长,分离时超声刀紧贴喉返神经进行操作造成对神经组织的热损伤。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应充分重视甲状腺下动脉分支与喉返神经的关系,对于结节较大或者较深者、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超声刀应稍微离开神经约0.5cm进行操作;在甲状腺下动脉或其分支出血时,避免超声刀长时间不间断盲目止血,止血持续时间应小于3秒。

  • 标签: 超声刀 甲状腺 喉返神经 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 将 96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48 例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中,康复效果优良的患者比例( 93.75% > 72.92% , χ2 =7.500 )、 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 FMA )评分 [ ( 68.15±4.09 )分>( 57.26±5.58 )分, t=5.402]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ADL )评分 [ ( 71.26±5.82 )分>( 62.94±5.08 )分, t=5.617] 高于对照组( P < 0.05 ),而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比例( 6.25% < 20.83% , χ2 =4.359 )以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 [ ( 38.96±2.61 )分<( 48.45±3.79 )分, t=5.449] 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 脑卒中 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康复护理,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面神经麻痹后遗症针灸康复治疗效果。[研究时间段]:2019年0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因面神经麻痹后遗症而接受治疗的68例患者,电脑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治疗(n=34)、实验组实施常规内科联合针灸康复治疗(n=34),探究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干预下的肌电图结果(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面神经波幅Amp)以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对比。结果:对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患者实施针灸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面神经潜伏期、面神经波幅等肌电图结果数据,以及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数据相较,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实施针灸康复治疗后,有效改善了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患者面部功能评分,缩短了患者的病程,提升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面神经麻痹后遗症 针灸康复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自2017年4月开始至2018年5月结束,将92例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目标,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推拿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配合针灸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VA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颈椎总得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颈椎总得分以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极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针灸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我院神经内科中选取20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沟通能力,以此来研究其护理沟通能力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结果:经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因护士工龄、职称、学历、职务的不同,其沟通能力评分也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影响神经内科护士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当重视对此类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并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沟通能力培训规划。

  • 标签: 神经内科 沟通能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卧床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神经外科患者纳入对照组。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制定并实施了风险预防策略(实验组200名患者),以评估风险预防对策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跌倒发生率为2.00%,坠床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6.00%、18.00%(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卧床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因素、疾病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神经外科患者采取风险预防措施,可降低跌倒、卧床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坠床风险 跌倒风险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性厌食是个体通过节食、自我诱导呕吐和滥用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严重患者可因极度营养不良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我科通过一例神经性厌食患者并发胃扩张的诊疗分析,从而建立营养诊疗思维和规范的流程。

  • 标签: 厌食 营养治疗 胃扩张 再喂养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神经内科女性病患者不同于其他疾病患者 ,病情复杂、临床护理风险大、护理困难。近几年 ,伴随着神经内科女性患者护理工作的改善 ,对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 ,要求采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案降低风险、制定应对处理方案 ,确保护理安全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神经内科女性患者护理过程中要注重隐私保护 ,常规护理工作中 ,很多病人配合度不高 ,经常引发护患间矛盾 ,影响疾病康复。通过使用沟通技巧 ,可有效消除病人戒备 ,提高病人的心理素质 ,增强依从性。

  • 标签: 沟通技巧 女性患者护理 认可度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外科临床治疗综合效果进行有效的探究与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对我院2020年4月至2020年7月入院接受治疗50位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选取,并且充分的应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将所选取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种,每组各25人。在分组构建过程中,对其中一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常规治疗方式,并将其作为常规组进行观察,而对另25位患者则在应用常规性的神经外科临床治疗方式的基础之上,对高压氧治疗模式予以有效的应用,并且作为实验组对其综合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结果: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应用常规脑外神经治疗方式结合高压氧治疗模式所治疗的患者一共治愈22位,另有3位患者治疗无效,而整体综合治疗效率与常规组相比相对较高。结论:在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外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充分的应用传统治疗模式配合高压氧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对患者的预后状态予以有效的改善,使患者能够有效的恢复其身体健康。因此,该方法在具体的脑外伤神经外科的治疗过程中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表现,可以在具体的临床实验中予以有效推广。

  • 标签: 危重颅脑外伤 神经外科 治疗效果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行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51例为实践组,行常规护理的51例为普通组,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NIHSS、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践组NIHSS评分为(12.56±5.07)分,Barthel评分为(87.73±5.04)分;普通组NIHSS评分为(17.93±5.28)分,Barthel评分为(80.12±5.35)分,两组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神经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常见病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80例,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疾病危险因素,检查患者神经系统以及身体指标。结果80例患者存在有四种眩晕病因,其中良性阵发性眩晕(BPPV)患者31例,占38.75%;后循环缺血(PCI)患者19例,占23.75;偏头痛患者16例,占20%;高血压患者14例,占17.5%。结论眩晕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引发病因多种多样,通常涉及多种学科。良性阵发性眩晕属于眩晕最常见致病因素,临床诊断需要对此有足够重视。医护人员应综合分析、判断,以提高病症确诊率。

  • 标签: 神经内科 眩晕病症患者 临床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