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化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 方法: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院病案 2000 份,随机分为实验 1 组与实验 2 组各 1000 例。实验 1 组病案采用数字化病案管理,实验 2 组病案采用传统病案管理。对两组病案调阅 时间进行统计并做出比较。 结论: 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有利于减少病案调阅时间,其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病案管理 调阅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放射技术在诊断肺部肿瘤方面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132例疑似肺部肿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所有患者进行两种检验方式,均接受X线联合CT检查对肺部肿瘤进行诊断,痰脱落细胞检查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检结果进行诊断,对比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联合CT检查对肺部肿瘤的诊断正确率。结果:接受患者均接受X线联合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痰脱落细胞检查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检结果准确率。结论:为疑似肺部肿瘤的患者进行X线联合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对患者肺部恶心肿瘤的分型诊断率更高,以及肿瘤大小、部位等情况更加清晰明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技术 肺部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和新闻中看到很多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新闻,因此也一度让大家觉得医生是一个让人担心的“高危职业”。医患关系的不和谐,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和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口碑,而且也对医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医生的正常工作。而本文将围绕如何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心理机制和促进技术两个方面来展开讨论。希望能够通过这一课题的讨论,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更加适合的方法。

  • 标签: 构建 和谐医患关系 心理机制 促进技术
  • 简介:摘要当前,临床将年龄在35岁以前的乳腺癌命名为早发性乳腺癌,和普通乳腺癌相比,具有恶化度高、发展快速、预后差的特征,而且复发率、死亡率也高于普通乳腺癌。由于该疾病群体特殊,年龄低于35岁,多数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和育儿期,故而加强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某医院2015年至2017年患者病历资料,对超声技术在诊断早发性乳腺癌病情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 标签: 早发性乳腺癌 超声技术 诊断效果
  • 简介:在将医疗技术引入医疗机构的过程中,医疗机构的决策层常需要进行快速决策,传统的卫生技术评估(HTA)作为用于指导卫生决策的重要工具可以取代经验模式,但对于需要快速决策但资源有限的医疗机构而言,开展传统的HTA存在诸多困难,因此,亟需一种针对医疗机构层面的HTA方法。Mini-卫生技术评估(Mini-HTA)是应用循证医学和传统卫生技术评估原理和方法,基于医疗机构实际需求,对卫生技术做出全面系统评价,为医疗机构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文章介绍国内外Mini-HTA开展情况,对于医疗机构Mini-HTA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探索,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一种适宜的卫生技术评估方法,为医疗机构决策和技术实施提供科学的循证决策依据。

  • 标签: Mini-卫生技术评估 医疗机构 循证卫生决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中超声技术对腹部创伤的快速诊断。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118名急诊腹部创伤患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59进行跟踪记录。对59名观察组的急性腹部创伤患者采用超声波的方式,对59名实验组急性腹部创伤患者运用普通技术方式,将两组的诊断进行对比。结果:急性腹部创伤患者采用超声波的方式,可以得到患者更高的满意度,帮助患者清楚诊断病情。两组对比。(P<0.05)。结论:对急性腹部创伤患者采用超声波快速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便于帮助患者清晰诊断病情,提高服务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超声技术 腹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技术应用于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尿路结石患者行DSCT双能量扫描及血清尿酸测定,对其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将结果与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的结果作对比,计算DSCT在分析尿酸盐结石及非尿酸盐结石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DSCT能准确地区分尿酸盐结石和非尿酸盐结石,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0%及98.0%。结论DSCT能准确地区分尿酸盐结石和非尿酸盐结石。使用DSCT双能量技术在治疗前对尿路结石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对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双源CT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尿路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寻求优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84例行择期手术病人,随机把全部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无痛护理技术,主要包括术前无痛技术、术中舒适无痛护理、术后恢复护理及术后随访等细节方面的无痛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能够增加择期手术患者的舒适度,确保其在术中血压、心律等指标的平稳,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程度,降低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减少医患间的纠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无痛护理 手术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螺旋CT结合重组技术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价值。方法基于本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收的60例输尿管结石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诊断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螺旋CT+重组技术诊断方式)和对照组(单纯的进行螺旋CT诊断),两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成功率。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成功率为96.67%,包括29例患者临床诊断无误,1例患者误诊,0例患者漏诊,对照组3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成功率为63.33%,包括19例患者临床诊断无误,7例患者误诊,4例患者漏诊,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结合重组技术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价值在于更加清晰直观的显示出输尿管结石具体情况(包括梗阻程度),全面的提升诊断成功率,降低诊断失误。

  • 标签: 螺旋CT 重组技术 输尿管结石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既可以提高妊娠率,又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辅助生殖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疾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及具体方法。方法:取本院影像科在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1月接诊病患 100例,均为乳腺疾病,对照组( n=50)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组( n=50)在此基础上接受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比两组病例漏诊、误诊情况、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研究组漏诊、误诊情况更低,两组数据 P< 0.05比对差异大;研究组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度更优,两组数据 P< 0.05比对差异大。结论:乳腺疾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提高诊断正确性,避免漏诊及误诊,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促进病患预后,可积极推广。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乳腺疾病 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并应用改良质子密度加权(PDWI)扫描,对膝关节损伤磁共振扫描参数优化组合,提高影像图像质量。方法:采用GESIGNAHDE1.5T磁共振机对81例膝关节疼痛、外伤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FSET1WI、常规PDWI、改良PDWI冠状位FSET1WI、常规PDWI、改良PDWI以及横断位FSET2WI。所有PDWI及FSET2WI均采用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技术。结果:15例膝关节退行变;20例半月板变性;膝关节外伤46例,其中半月板撕裂21例。改良PDWI序列诊断半月板损伤优于其他序列。讨论:膝关节损伤的磁共振成像须采用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优化组合。改良fsPDWI诊断半月板损伤明显优于其他序列,图像质量高,能准确诊断半月板损伤程度、分级,为临床手术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膝关节 磁共振 成像技术 改良PDWI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助产护理技术对产妇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9月期间在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产妇各4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助产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采用无创助产护理技术,分析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伤口以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采用不同助产方式生产后,观察组产妇会阴部伤口出现不适的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产后的疼痛时长也明显小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疼痛的时长,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助产护理技术运用于产妇生产中,能有效降低产妇的疼痛系数,减小对产妇会阴的伤害,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助产护理技术 减少疼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颅颈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128层螺旋CT颅颈联合血管造影扫描检查,表现为头痛等临床症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或精神异常患者,同时排除无法耐受此次检查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9-83岁,平均(67.5±2.5)岁。结果60例中,共检出11例颅内动脉瘤,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1例;49例检出血管存在不同程度动脉狭窄,或颅内及颈部多支血管病变。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联合血管造影扫描技术检查颅颈血管病变,可以明确病变位置、血管病变数量,有助于医师对病情的判断。

  • 标签: 128层螺旋CT 颅颈 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