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祛瘀生新法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对药流后蜕膜中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制。方法将80例纳入病例随机分为4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蜕膜组织中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的表达。结果生化止血饮能够显著降低蜕膜组织中uNK的表达。生化止血饮组与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及益母草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止血饮可通过减少蜕膜组织中uNK细胞的数量,从而减少异常血管生成,阻止蜕膜组织生存,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 标签: 生化止血饮 药物流产 子宫自然杀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异常中实施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 53例自然分娩盆底功能异常 [1]的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无盆底功能障碍的正常产妇 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采用会阴四维超声进行盆底功能的检查,分析其检查情况。结果:在静息状态时,研究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和面积、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 P>0.05), Valsalva动作时,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长度、裂孔面积以及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测量值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异常的产妇实行阴道四维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可以尽早判断其是否存在障碍,有助于临床防治。

  • 标签: 会阴四维超声成像 自然分娩 盆底功能异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助产服务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选择非药物镇痛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产科检查,根据分娩计划提供相应护理。观察组实施连续性助产服务。观察两组孕妇分娩结局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药物镇痛法选择率为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连续性助产服务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非药物镇痛法选择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助产服务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率 选择非药物镇痛分娩
  • 简介: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发通知,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该院凡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以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是枣庄市首家被批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的医院。

  • 标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妇幼保健院 枣庄市 专业技术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适度保护会阴对自然分娩产妇第二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则予以自由体位联合适度保护会阴助产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耗时,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及会阴裂伤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  结果:实施自由体位联合适度保护会阴助产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自由体位 适度保护会阴 第二产程耗时 会阴侧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盆底检查与肌力评估对剖宫产和自然分娩女性盆底功能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分娩女性10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50例为剖宫产,50例为自然分娩,两组产妇均进行超声盆底检查与肌力评估,将两组产妇的超声检查结果与盆底肌力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自然分娩产妇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移动度与膀胱旋转角度均高于剖宫产产妇,盆底肌力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低于剖宫产产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盆底检查 肌力评估 剖宫产 自然分娩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联合胎心监护仪对自然分娩产妇心理情绪与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20-01至2021-10,并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各有32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胎心监护仪,对两组不同的干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理状态评分,两组护理前的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护理后两组的评分对比差异显著,其观察评分更低,对比p

  • 标签: 优质护理 胎心监护仪 自然分娩 心理情绪 新生儿窒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自由体位待产与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应用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价值。方法:以2021.8-2023.4我院收治的106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自由体位待产与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各为43例,记录评价组间产程用时及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各产程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内重中度疼痛占比分别为9.43%、24.5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53%、30.19%,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应用自由体位待产与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干预对其产程的缩短及疼痛程度的降低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待产 拉玛泽呼吸减痛法 自然分娩 初产妇 产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景观疗养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景观疗养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对两组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PSQI(睡眠质量)和血糖含量。结果在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值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血糖含量低于对照组的血糖含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景观疗养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有较为理想的疗效,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景观疗养 综合护理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预防肩难产和新生儿产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240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选取同期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分娩产妇240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情况。结果两组的Apgar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数值进行组间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预防肩难产和新生儿产伤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预防新生儿产伤和肩难产的出现,值得应用。

  • 标签: 等待至少一次宫缩自然娩肩法 预防 肩难产 新生儿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胎心监护异常待产初产妇中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胎心监护异常待产初产妇取样62例,皆为我院2019.08-2021.08收治,抽签分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n=31,试验组)和常规护理(n=31,参照组),比较SDS、SAS评分,护理满意度,自然分娩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SDS(41.28±6.45)分,SAS(42.29±4.96)分,比参照组低,护患沟通满意度(23.04±1.14)分,服务态度(22.80±1.42)分,病房环境(22.31±1.47)分,专业能力(23.17±1.44)分,自然分娩率83.87%(26/31)比参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胎心监护异常待产初产妇中可排解产妇负性情绪,提升其护理满意度与自然分娩率,值得借鉴。

  • 标签: 自然分娩率 胎心监护异常 护理方式
  • 简介:目的为了解北京市通州区目前各型病毒性肝炎人群分布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新生儿及青少年甲、乙肝疫苗的接种,人群的感染模式发生了改变。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被抽中的调查村为张湾镇瓜厂村和潞城镇七级村。2个调查村共需调查500人,调查以家庭为单位随机抽取年龄在12个月以上的自然人群。甲、乙、丙肝采用美国雅培公司试剂,以微粒子酶免疫检测试剂(MEIA)检测。用雅培AXSYM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戊肝采用科华试剂用酶联免疫试验进行检测。抗-HAV≥20mIU/ml为阳性;HBsAgS/N值≥2为阳性;抗-HBs≥10mIu/ml为阳性;抗-HBcS/CO值在0.000~1.000之间为阳性;HBeAgS/CO≥1为阳性。结果各年龄组检测502人,抗-HAV阳性467人,阳性率93.0%;抗-HBVM阳性245人,阳性率48.8%;乙肝病毒感染标志中,HBsAg携带率为2.6%,抗一HBs阳性率为34.9%,抗一HBc阳性率为34.1%,HBeAg阳性率为23.1%。抗-HCV阳性6人,阳性率1.2%;抗-HEV阳性11人,阳性率2.2%。结论该区自然人群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感染标志较1992年的调查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①甲肝抗体阳性率较1992年上升25.3%;②乙肝HBsAg携带率较1992年下降了42.6%;③丙肝和戊肝感染率较1992年分别下降了53.1%和81.1%。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 微粒子酶免疫检测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产妇产后采用中频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泌乳以及泌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72例作为本次护理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36例(产后中频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泌乳初始时间和自我效能评分、3d后的泌乳量比较、母乳喂养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的泌乳初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用P

  • 标签: 产妇 中频治疗 集束化护理 泌乳 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产妇中对产妇自然分娩率及分娩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8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40例,实施以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分娩时间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痛分娩产妇实施以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分娩时间,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云南省玉溪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HIV/AIDS)获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前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及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将HIV/AIDS获得ART前CD4自然变化分为四组,描述不同组间ART后免疫恢复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IV/AIDS病例ART后免疫无应答(immunenon-responses,INRs)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组间ART后生存曲线。结果777例HIV/AIDS中ART前快速上升组、平缓上升组ART后CD4月均上升速率慢于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RT前CD4自然变化为上升(OR=2.416,95%CI:1.264~4.616,P=0.008;OR=1.997,95%CI:1.067~3.737,P=0.031)、基线CD4值>500cell/μL(OR=6.550,95%CI:3.315~12.941,P<0.001)、ART时年龄≥50岁(OR=4.276,95%CI:1.761~10.3865,P=0.001)的病例ART后更容易出现INRs。ART前平缓上升组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快速下降组(χ^2=8.979,P=0.003;χ^2=4.158,P=0.041),在基线CD4值<200cell/μl层,ART前平缓上升组在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HIV/AIDS患者ART前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INRs及死亡率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HIV/AIDS CD4^+T淋巴细胞 抗病毒治疗 生存分析 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