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产合并胎膜早治疗效果。方法:在 2016年 2月份到 2018年 2月份,我院收治 30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合并胎膜早患者,其中,对照组孕周为 28-34周,观察组孕周为 35-36周,对比两组新生儿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预后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的研究意义( p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盐酸利托君对早产胎膜早新生儿结局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2例早产胎膜早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12例患者的年龄21~35岁,孕周32~36周;初产妇60例,经产妇52例,自然分娩88例,剖宫产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硫酸镁治疗,对照组用盐酸利托君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1min及5min评分、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新生儿Apgar1min及5min评分平均略低于观察组新生儿评分,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在早产胎膜早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可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早产 胎膜早破 盐酸利托君 新生儿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产合并胎膜早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份到2018年2月份,我院收治30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合并胎膜早患者,其中,对照组孕周为28-34周,观察组孕周为35-36周,对比两组新生儿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预后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的研究意义(p<0.05)。结论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合并胎膜早患者有效治疗,能加强各个指标的严格控制,也能促使母婴的后期康复。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胎膜早经阴道分娩患者在治疗期间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护理干预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以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共计选入病例 60例,为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10月所接诊,取组中 30例,各护理操作都按照妇产科常规护理模式展开,即对照组,余下 30例则展开临床护理路径,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产后感染率以及新生儿 Apgar评分,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

  • 标签: 胎膜早破 阴道分娩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186例产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DNA检测。结果186例产妇中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阳性58例,占31.2%,解脲支原体阳性组与解脲支原体阴性组比较胎膜早、早产、产褥病率、新生儿黄疸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而新生儿窒息、肺炎发生率两组比较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产褥病率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感染 早产 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膜早经阴道分娩患者在治疗期间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护理干预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方法以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共计选入病例60例,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所接诊,取组中30例,各护理操作都按照妇产科常规护理模式展开,即对照组,余下30例则展开临床护理路径,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结合对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产后感染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劲于胎膜早经阴道分娩患者中进行运用,可充分保障该环节护理工作质量,有助于产妇后期恢复,保障新生儿健康。

  • 标签: 胎膜早破 阴道分娩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孕妇院前胎膜早预防脐带脱垂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孕妇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孕妇在怀孕期间没有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了规范化的健康教育,研究比较两组孕妇的后期妊娠情况和膜早预防脐带脱垂等情况。结果经过观察研究,在孕妇后期脐带脱垂发生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后期新生儿死亡率上,对照组也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健康教育对孕妇院前胎膜早预防脐带脱垂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孕妇怀孕期间给其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丰富孕妇的分娩知识,降低孕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降低孕妇后期脐带脱垂发生率,提升新生儿存活率,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孕妇 胎膜早破 预防 脐带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1例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并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21例小脑出血并入脑室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66.4岁,58~82岁),应用体外引流系统行侧脑室穿刺引流。于术后第3天开始颅脑CT检查,监测脑压变化情况、引流液性状及数量,术后3周内拔引流管。结果3例(14.29%)患者因出血量增多,症状加重,改开颅血肿清除。1例(4.76%)因年龄大并合并冠心病、肺部感染等疾病而死亡。其余17例(80.95%)生活自理;其中2例(9.52%)出现并发症,1例右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另一例出现饮水呛咳。结论小脑出血并入脑室患者,出血量不大(<10ml),无脑疝、年老体弱不适合开颅手术的,可考虑侧脑室穿刺外引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膜早孕妇经阴道分娩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胎膜早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94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47例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47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和心理状况评分。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74%高于参照组护理80.85%,p<0.05;护理后的两组产妇焦虑和抑郁评分都有降低,且试验组产妇改善明显,p<0.05。结论:对胎膜早经阴道分娩的孕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理焦虑抑郁情绪,对产后恢复有积极影响。

  • 标签: 胎膜早破 阴道分娩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对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的发生原因及临床处理措施,改善新生儿预后。方法:对医院妇产科近两年住院分娩发生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对发生原因及临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后工作防范对策。结果: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与生殖道感染和胎位异常有明显关系;观察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患者,应严密观察,并根据个体情况的不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选择分娩方式、进行感染控制和胎儿保护是取得成功治疗的关键。 

  • 标签: 妊娠晚期胎膜早破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胎膜早引产产妇的护理要点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双胎输血综合征胎膜早引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引产产妇为对照组,15例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引产产妇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保胎率、新生儿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保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双胎输血综合征胎膜早引产产妇展开优质护理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保胎率和新生儿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膜早破 引产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有无差异,同时探讨传单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异型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用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2009-2010年间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及40例对照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测定、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测定,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测定异型淋巴百分比上没有显著差异,传单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相比CD3.CD8增高,CD4降低,CD4/CD8比值降低;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CD28表达增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形态学快速、准确、易标准化,同时还能分析异型淋巴细胞的表型。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两系)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治疗、妊娠结局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来院诊治的27例妊娠期首次发现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临床诊断按照产妇临床表现,予以实验室检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3例,Evan综合征2例,急性白血病1例;(2)治疗予以产妇支持疗法,保证输血充足;(3)妊娠结局5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妊娠期糖尿病。22例妊娠至足月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4)预后随访半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产妇为轻度贫血;Evan综合征产妇血小板减少;急性白血病产妇复发死亡;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产妇血常规检查正常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产妇部分正常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产妇正常。结论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主要诱发因素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部分患者予以支持疗法后妊娠结局相对较好,但病因差异导致预后亦不同。

  • 标签: 妊娠期 红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在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用传统涂片和TCT制片同时对172例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送检标本进行制片,比较两种方法对癌细胞阳性的检出率,并观察其病理结果。结果TCT制片对脑脊液脱落细胞学癌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涂片细胞量极少,核仁不明显,着色较深,存在细胞变形现象;TCT制片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核膜清晰且光滑,染色质均细,着色浅,可见细小的核仁。细胞质在两种涂片未见明显区别。结论TCT制片技术对脑脊液脱落细胞学癌细胞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漏诊率低。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 脑脊液 病理学 脱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涂片细胞形态与红细胞参数在临床初诊MA与M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0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结果和显微镜下血涂片细胞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A患者MCV.MCH值高于MDS患者RDW值低于MDS患者,MA患者红细胞异形率明显低于MDS患者。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结合红细胞参数可以初步区分MA和MD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提高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骨LCH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骨LCH镜下形态和免疫表型有相同之处,朗格汉斯肿瘤细胞CD1a、Langerin(CD207)、S-100蛋白、CD68、Vim呈阳性表达。结论联合应用CD1a、Langerin(CD207)、S-100蛋白、CD68、Vim等免疫组化抗体有助于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病理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滤器不同时间对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差异分析。方法选取三个不同厂家两种联袋(四联袋、五联袋各30个)的48小时标准滤器对我站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所采集的180袋血液在采集48小时内不同时间进行滤白处理后制备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析比较不同厂家滤器在不同时间所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容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白细胞残留量及红细胞体积。结果三个不同厂家制备质量指标均符合2012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标准,但不同滤白时间对白细胞残留量、MCV有差异。结论滤白制备工作中应加强对制备时间、制备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采用持续质量管理,保障血液质量。

  • 标签: 不同滤白时间滤白制备过程控制持续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