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人民每天创造国民生产总值53.6亿元,每人每天平均创造4.7元。全国每分钟生产134吨钢、264吨原油、2073吨煤和128万度电及3.3万米布。全国每天的积累额为14亿元,每人每天1.2元。全国人口每天的消费额为28亿元,每人每天2.4元。一生中全国平均每人要消费5万元,要吃粮食1.7万公斤,食油400公斤,肉1290公斤,禽蛋440公斤,用布740米。一生中城市居民每人消费10万元,农民消费3.7万元。全国每天要消费肉5.8万吨,食油1.8万

  • 标签: 万度 城市居民 耐用消费品 职工住宅 劳保福利 全国职工
  • 简介:2004年2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巴黎投票表决通过,云南石林等中国八大景观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正式确定推行“地质公园计划”,中国是最早响应并积极推动该项计划的国家之一。

  • 标签: 中国地理 “世界地质公园” 云南石林 高中 地理
  • 简介:哲学的本性和功能,在于寻求意义、确立价值、启迪智慧、锻炼思维。西方哲学以“本体——现象”为特征的运思范式,曾不可避免地陷入本体与价值、知识与价值的矛盾困惑之中;中国哲学从总体是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心物合一”的基础上,尝以“本体——工夫”为基本的运思范式,这样,西方哲学曾有过的困惑,中国哲学因其所特有的价值形上学品性而使其得以消解。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哲学是最合乎哲学本性的一种民族性哲学。

  • 标签: 中国哲学 哲学本性 道德心性论 人文本性 思维范式
  • 简介:<正>中国举办首届国际建筑双年展,本来是建筑界一件值得欢乐的事情,然而媒体除了那些引自事先准备好的新闻发布稿的报道之外,来自主流报刊批评的声音大大多于赞扬。中立和客观的报道事情的发生和经纬是媒体的责任,然而批评则不然,他必须有鲜明的观点和立场,因为批评代表了文化的良心,本着这一精神,让我们来看看这次双年展到底向观众展示了哪些内容。首先我们选几个点来对双年展做一次巡礼,应该从中国美术馆的"无止境艺术展"开始,因为这是双年展中最重要的场馆,即从地

  • 标签: 国际建筑 建筑家 新闻发布 哈迪德 建筑设计 荷兰馆
  • 简介: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所在。本文通过追溯沉默权的历史,论证我国设立沉默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模式,保障人权,保障被追诉人的程序权利,实现诉讼中的力量均衡,最终完善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实现司法公正的目的。

  • 标签: 沉默权 必要性 可行性 模式
  • 简介:本文基于中国大陆本身自晚元古代,就有塔里木、华北、扬子三个稳定的古板块(陆核),之后一直巍然挺立的事实;分析了周边西伯利亚、印度和太平洋等三个板块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古板块的俯冲或挤压作用,得出中国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和分布的特征,正是中国古板块不断冲挤,加积和再加积地壳物质的结果。

  • 标签: 古板块 板块构造运动 中国沉积盆地 成因分析
  • 简介:上溯两千五百年,孔子是中国教育家。其时孔墨并称显学,合道、法、阴阳、名、纵横、农、杂、小说等各学各派共称十家,推而论之,当有不下十人可称中国教育

  • 标签: 中国 教育家 制度创新 独立思想
  • 简介:唉,真是时光飞逝啊!我在中国已经呆了将近7年时间了,在那段时间里,我对中国中国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 标签: 中国人 时间
  • 简介:中国《山海经》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文章首先简略地回顾了《山海经》研究的大致过程和所达到的学科水平;其次,对《山海经》研究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对现阶段《山海经》研究的特征及其内容进行了阐发,对《山海经》研究前景进行了预测,并强调指出:《山海经》研究的终极成果,必将会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 标签: 山海经 研究史 现状 展望
  • 简介:中国美学诞生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之中,其经济形势、社会结构、思维方式等铸造了中国美学特有的伦理政治色彩、重自然生命的传统及潜在的存在方式。理解和阐释中国美学的特色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至关重要。

  • 标签: 中国美学 特色 伦理色彩 自然生命 潜在的
  • 简介:<正>考试是中国人的一个大发明。自汉代开始采用笔试来选拔人才以后,尤其是隋代建立科举制度以后,考试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考试影响到中国社会政治、教育、文学、文化,甚至军事、习俗、心理等方方面面。现代中国社会相当倚重考试是与过去的传统分不开的,要了解现代的考试社会,就必须了解中国考试制度的来龙去脉。

  • 标签: 中国考试 考试制度 选拔人才 现代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政治 科举考试
  • 简介:1895年"公车上书",1898戊戌变法,憧憬无限美好,可又以失败而告终,何哉?"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 标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高中 历史教学 历史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