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将社会运动研究放置于历史社会学视域之下,对社会运动研究代表人物之一梯利有关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理论进行论述,并以其一部著作为个案,探讨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理路,从而回应社会运动研究过程中的内在理论关怀。

  • 标签: 梯利 历史社会学 社会运动 集体行动
  • 简介: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假设和“扩大内需”对策一再地被经济现实所否定,供给学派思想精髓越来越多地被当代经济现实所印证。当前危机全球化和纾困长期化的现实表明,可持续增长动力的培育在于通过向要素投资形成有效供给,用有效供给来创造需求。供给决定需求在发展的意义上体现为供给的品类决定了可供需求的品类,供给的质量决定了可供需求品的质量,供给的产业生态决定了需求的社会生态,供给环节的收入分配决定了有效需求的结构。驱动供给提升的关键在于要素。在要素重估阶段,高质量要素能够参与到GVC更高端的分工,获得更高收入,从而形成消费能力。这一良性循环的形成是中国实现经济生增长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供给学派 有效供给 对要素投资 内生经济增长
  • 简介:本文在挖掘道书文献新史料的基础上,就中国传统数学史上的天元与道教关系进行辨析,从一个侧面分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影响。作者认为:天元产生的直接渊源是道教“天元”思想,李冶的天元不仅直接渊源于道教洞渊九容之说,而且从科学思想方法上分析,其“立天元一”的代数表达思想得益于道教三元并列的思维模式。

  • 标签: 天元术 道教 中国传统数学
  • 简介:管子因其经济战思想而独步于先秦诸子。有关管子经济战思想的资料主要收录在《管子》"轻重"二十一篇中,其中《管子》所言的"轻重之"是对经济战谋略的明确概括。本文通过探讨运用轻重之的条件、轻重之的作用、轻重之的实施方式,试图获得对管子经济战思想的初步认识。

  • 标签: 管子 轻重之术 经济战谋略
  • 简介:风险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对未来的不确定、未知的后果和影响。这种风险本质上是人为的风险,其对未来影响的严重性超出了以往思想家们最大的想象空间并挑战着传统的伦理学观念,因而呼唤着全新的理论应答。所谓风险伦理就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当代人针对自身决策行为给予未来人造成的可能的负面后果的一种伦理应对,它是一种思考未来和考量前景的道德理论。

  • 标签: 风险本质 伦理学 责任原则 科技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 想象空间
  • 简介:张宽是汉武帝时期的巴蜀经学大师,在崇儒更化的时代背景,其学行体现了巴蜀经学的新气象:他先后跟随郡守文翁、京师博士研习《公羊春秋》,复任郡学教授、五经博士,累官侍中、刺史,是巴蜀学者通经入仕的新代表。其学术活动既推动中原经学在巴蜀的传播,又引领巴蜀经学对全国的反馈,促生了二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学术交流新状态。与此同时,巴蜀经学形成多元并进的发展格局,呈现对"中原"的持久向心力,并与官办学校紧密结合,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质。

  • 标签: 巴蜀经学 汉武崇儒 张宽 《春秋》
  • 简介:《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孟子·告子》均有关于“色”和“礼”的论述。《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两者相同,有讨论“色”(情、欲)和“礼”(外在规范)关系的问题意识,也有“札”来自干情欲,是对情欲之调节或引导的表述,《孟子·告子》则不讨论这些问题。对情欲和礼之关系的认识,《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的思想倾向更接近《荀子》。用诗来改变人的情性之观念,《孔子诗论》和《毛诗序》一脉相承。

  • 标签: 孔子诗论 五行 孟子 荀子 毛诗序
  • 简介:在古代,传统术数(也称数)中的算与外算是一个整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从教育史、从业者的身份认同与知识结构,以及史籍对二者的记载和二者在数整体功能中的权重等方面来看,“外算”是以“算”的婢女身份出现的。从《四库全书》起,这一观念发生改变,而在阮元等人所编《畴人传》中,算与外算之关系发生了易位。通过对晚明前清中西术数、中西文化会通的考察而发现,这一易位有其必然性。但是从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来看,二者关系及各自前景值得深入思考。

  • 标签: 数术 内算 外算 易位 中西会通
  • 简介:本文以先秦秦汉时期丧葬习俗中的数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先秦秦汉时期数行为在丧葬习俗中的表现、地位,并对数行为存在的社会原因、思想文化基础及社会意义进行了探究。

  • 标签: 丧葬习俗 数术行为 卜葬兆 卜宅 卜日
  • 简介:齐文化、鲁文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文化。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这说明这两种地域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然而细分之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齐文化以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恪守礼乐、重德尚恩等显著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以往学者研究齐、鲁文化,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个性特征,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如何由优秀的地域文化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从地域文化的视阈研究齐文化与鲁文化则比较少见。邱文山著《地域文化视阈的齐文化与鲁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这一研究角度的新著作。

  • 标签: 齐鲁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 文化视阈 齐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燕山出版社
  • 简介:与启蒙精神的对话,至今仍是思想界不能回避的挑战之一。特别对于中国学者来说,站在古与今、中与西的双重难题之间,既要探索启蒙本身历久弥新的价值,又要尝试回答这种价值对于当代中国思想与实践的意义何在。这里选编的一组文章,分别从启蒙思想的历史性构成、中西“理性”观比较、启蒙精神与中国现代化,以及启蒙传统的现代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揭开了“启蒙”的神秘面纱,阐述了启蒙精神的当代价值,特别是启蒙精神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启发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正如启蒙是一项未竞的事业,关于启蒙的研究同样未完待续。

  • 标签: 启蒙思想 《判断力批判》 现代化事业 启蒙精神 视阈 现代价值
  • 简介:汉魏之际,经学开始酝酿一场变革。《论语集解》把汉代四家大儒的《论语》注汇集到一起,又采入魏初三家注释,并加上编者自己的注解,以此来改革汉代经学,缔创魏晋新学。此后,晋代李充、江熙等人相继仿效何晏《集解》体制,不断集结当代各家《论语》注释,使《论语》融入到玄学的大潮中。南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则充分利用前人集解成果,集六朝《论语》注疏之大成,书中的主体思想反映了魏晋六朝儒道会通的主题,是玄学背景《论语》研究的经典之作。

  • 标签: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 玄学 儒道会通
  • 简介:由韩国实学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批判语境的实学”,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三十余位学者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韩国实学 研讨会综述 东亚 语境 批判
  • 简介: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作坊的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的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范中的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支持。

  • 标签: 陈介祺 齐故城 铸镜
  • 简介:学界长期以中体西用、中西会通等体用之分对中西对话进行定位,除此“逻辑”视角外还应关注历史发展之维度。以佛学入华引发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为,现今中西交流亦要走过格义比附、潜隐外化、互创新三个历史时段。不同文化传统相遇之初,格义比附在所难免,但随着对外来文化本义之真正理解及进而引发的推崇,外来文化会成为显学,本土文化反而会在一定时期被遮蔽潜隐。各种中西体用会通之说忽视了一个人不可避免会有立场或前见的问题,其实中西文化两个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的传统很难讲谁好谁坏,中西比较对话更多的是相互提供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

  • 标签: 中西对话 文化比较 中体西用 中西会通
  • 简介:太湖流域传统村落,保持着生态平衡。城市污染下乡、本土工业污水泛滥,使水域急剧恶化。村落的外源污染不仅污染了村落的水域。而且导致了村落的生污染。村民在水污染解决无望时。被动地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如饮用水被动地从河水改变为井水、自来水。由于水域高级功能的丧失,居民在被迫弃用水体高级功能的同时,无意识中使用、开发了水体的低级功能——纳污功能,变传统的保护者为现代的污染者。随着代际继替,维护水乡生态平衡的传统价值观逐渐沦丧,“新”价值观成为主流,水体将持续恶化.中短期内呈不可逆转之势。

  • 标签: 乡村污染 外源 内生
  • 简介:本文以华北太行山东麓某县某镇郄家庄一桩并不复杂的婚变个案为对象,采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家族干预与社区舆论对乡村私人生活的双重制约,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舆论力量的张力。

  • 标签: 家族干预 社区舆论 私人生活
  • 简介:曾子名字音义如何,学界素有争论。自许慎以来,其参字的主流读法便是“森音”“所今切”(今读为shen)。“骖音”“七南反”(今读为can)是略晚出现的或然读法。二者之中孰为正读,历代学人训释颇多而往往失其本旨。实际上,曰“参”曰“舆”皆是表示天上的星宿之名,与宋世以降逐渐崛起的“骖乘”说并无关系。尤应指出的是,曾子名字之中还隐括了其出生之年的天文星象信息,不惟所涉音义问题可据此定谳,即使有关孔子、曾子生年的歧说,亦可以因之得一新证。

  • 标签: 曾子 孔子名字 天文历术 生年
  • 简介:本文主要是纪念黄寿祺(1912—1990)六庵先生百年诞辰而写,汲引章学诚(1738—1801)《校雠通义》“辨章学术,考源流”与著名新儒学大家唐君毅(1909—1978)、牟宗三(1909—1995)常说的“返本开新”,汇为本文标题,以表彰先生易学总体成就与贡献。全文分节为四:首述缘起,次论先生易学旨趣,三则举《易学群书平议》中焦循(1763—1820)《仲轩易义解诂》例释先生易学进路与裁识,终以“从源溯流,强干弱枝”、“精研象理,不废术数”为先生《易》学结论。

  • 标签: 黄寿祺 《易学群书平议》 《黄寿祺论易学》 《仲轩易义解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