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细菌16S rRNA区域和真菌内源转录间隔区(ITS)二代测序技术(NGS)在肾移植者泌尿系感染(UTI)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就诊的90例肾移植者UTI中段尿标本,对同一份样本分别进行NGS微生物检测和传统尿培养,比较两者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90例样本中,有21例样本因培养出3种及以上微生物而考虑被污染;余69例样本中,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阳性36例(52.17%),尿细菌培养检测阳性25例(36.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S基因测序结果阳性34例(49.28%),尿真菌培养检测阳性4例(5.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移植者UTI的中段尿样本,NGS技术较尿微生物培养有更高的细菌和真菌检出率。随着NGS检测费用的降低,传统尿培养和NGS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结合可以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更好地进行移植者泌尿系感染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肾移植 病原微生物 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oy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者自我感受负担(SPB)及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处于治疗缓解期、行allo-HSCT的100例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入层流仓后,对照组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Roy适应模式为框架的护理干预。者进、出层流仓时填写SPB量表。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者年龄、SPB量表评分和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每组者进、出层流仓时SPB量表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者性别、原发病诊断、供者配型、供者血缘关系、医疗保险类型和SPB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进入层流仓时,观察组与对照组者SPB量表评分分别为(31±5)分和(3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05)。出仓时,观察组者SPB量表评分为(25±6)分,低于对照组(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P<0.05)。观察组者出仓时SPB量表评分低于进仓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P<0.05);对照组者进、出层流仓时SPB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进仓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者SPB发生率分别为92%(46/50)、96%(4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出仓时,观察组者SPB发生率为74%(37/50),低于对照组94%(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5)。观察组者出仓时SPB发生率低于进仓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对照组者进、出层流仓时SPB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观察组者中性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12.2±2.6) d]显著低于对照组[(17.1±2.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P<0.05)。结论应用Roy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可改善allo-HSCT者SPB严重程度,提高适应性,缩短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利于疾病恢复。

  • 标签: Roy适应模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我感受负担 中性粒细胞植入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输注G-CSF动员的自体脾细胞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GVHD阳性对照组(controlgroup)、移植后1d者细胞输注组(+1dgroup)、移植后4d者细胞输注组(+4dgroup)、移植后7d者细胞输注组(+7dgroup)。输注3×10~7的G-CSF动员后的者脾细胞,观察GVHD临床体征及病理变化,并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3~+CD4~+、CD3~+CD8~+细胞亚群及其FasL的表达变化。结果:移植后4d组的GVHD发生率明显降低,中位存活时间〉60d,显著高于对照(24d)、移植后1d(21d)和移植后7d组(28d)(P〈0.01),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d,输注G-CSF动员的者脾细胞能抑制供者T淋巴细胞的FasL的表达,显著减少GVHD的发生。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淋巴细胞 凋亡相关因子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促排卵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0月至2023.10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促排卵治疗,观察组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凝血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R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促排卵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和子宫内膜容性,值得采纳。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 促排卵治疗 阿司匹林 血栓前状态 子宫内膜受容性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膀胱平均受量及直肠量对放射性膀胱炎及放射性肠炎的影响。 方法: 筛选 2016 年 7 月 -2019 年 4 月我科室收治的直肠癌患者 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取的放疗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54 例,探究组 54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探究组进行 适形调强放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放射性膀胱炎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临床发病率数据。 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放射性膀胱炎发病率较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也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在直肠癌手术治疗后放疗患者中采用 适形调强放疗 ,能够有效的降低平均受量,减小放疗对患者健康的损害,在临床中可以良好的降低放射性膀胱炎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在临床中 适形调强放疗 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放疗 膀胱平均受量 直肠受量 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与急性缺血性小卒中(MIS)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的相关性及其是否EPHX2基因的调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且发病在24 h内的急性MIS患者。入院时对所有患者的血浆EETs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其EPHX2基因rs751141单核苷酸多态性。主要终点为患者在入院10 d内出现END(END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与入院时基线水平相比增加2分及以上者)。结果共纳入322例患者,其中85例(26.4%)发生了END。与未发生END患者[(68.4±8.1) nmol/L]相比,发生END患者入院时EETs水平[(60.3±7.3) nmol/L]显著降低(t=8.464,P<0.001),EPHX2基因rs751141 GG频率分布明显增高[发生END者66/85(77.6%),未发生END者123/237(51.9%),χ²=17.130,P<0.001]。EPHX2基因 rs751141 GG携带者EETs水平较低[GG型:(59.6±7.8) nmol/L;AG型:(67.9±8.2) nmol/L;AA型:(68.8±3.2) nmol/L,F=9.285, 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浆低水平的EETs(≤64.3 nmol/L)为EN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31.5~51.3 nmol/L组:OR=2.96,95%CI 1.18~8.77, P=0.02;51.4~64.3 nmol/L组:OR=2.46,95%CI 1.06~6.89, P=0.03)。END的发生与患者3个月时预后不良密切相关(OR=1.82,95%CI 1.46~2.35,P=0.02)。结论END在急性MIS后常见,且与预后不良相关。急性MIS后END与EETs水平降低和EPHX2基因rs751141 GG频率分布明显增高有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花生四烯酸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EPHX2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颞浅动静脉作为区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上颌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功能与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颞浅动静脉作为区血管行上颌骨全切术的21例上颌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8例,女3例,年龄29~73岁。其中鳞状细胞癌19例,腺样囊性癌1例,骨肉瘤1例。7例患者为一期手术;14例患者为再次手术,其中13例为同侧第2部位肿瘤再发,1例为肿瘤复发,既往有术后放化疗史者6例。上颌骨组织大面积缺损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1、3、6个月定期门诊复查,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语音清晰度评判患者口腔功能重建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手术前后洼田饮水试验的结果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随访10个月~5年,21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外形恢复满意,均无复视,鼻腔通气良好,进食正常,下肢负重、行走不受影响。洼田饮水试验均未发现流水流入鼻腔的现象,无口鼻漏。其中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评级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3例,Ⅳ级1例。21例患者术前汉语语音清晰度评分为(4.31±0.13)分,术后1个月复查评分为(1.46±0.21)分,3个月时评分为(2.15±0.45)分,6个月时为(2.87±0.76)分,术后6个月复查较术后1个月语音清晰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456,P<0.05)。结论使用颞浅动静脉作为区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重建手术易于操作,安全可靠,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上颌骨 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颞浅血管 股前外侧皮瓣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