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运用于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1-2022.4我院心内科进行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n=40),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日常护理,n=19)以及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加之优质护理,n=21)。比较加入优质护理后,对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变化程度。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差异较小,两组差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远端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术 术后并发症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紧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手术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紧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2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方法是手术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0%vs30.0%),有显著性差异;护理后和护理前相比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对紧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手术护理既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手术护理 紧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紧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手术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紧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2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方法是手术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0%vs30.0%),有显著性差异;护理后和护理前相比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对紧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手术护理既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手术护理 紧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血管转流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的形成机制、促发因素、分类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腹主动脉-左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远端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经手术行血流重建治愈。结果至今随访4月,患者肢体血运良好,感觉、运动如常。结论人工血管转流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由多种因素诱发,一旦发生,需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吻合口 人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股动脉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置换术(TF-TAVR)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则应用优质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7.69%,对照组为30.77%,P<0.05。结论:对于行TF-TAVR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并降低并发症率。

  • 标签: 球囊扩张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置换术 护理配合
  • 简介:2004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血液透析动脉穿刺引起的上肢假性动脉瘤16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瘤体切除、动脉修补、动脉断端对端吻合修复,报道如下: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肾透析 穿刺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康复预后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n=120) ,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舒适护理干预(研究组)随机分组,比较 2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舒适度以及情绪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且 SAS与 SDS情绪评分均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身心状况较差,予以患者舒适护理干预可以在提高其舒适度的基础上稳定情绪,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舒适护理 情绪状况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总结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共59例(75条肢体)AS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采取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其术后6、12、24、36及48个月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90%、85%、69%和60%。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3~1.2,平均为0.85±0.16,与术前(ABI0.1~0.67,平均为0.4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好转为34.67%(26/75),显效为57.33%(43/75)。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15例(25.4%),均经治疗病情好转痊愈出院。结论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ASO的方式,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和中期通畅率。

  • 标签: 髂动脉支架 人工血管转流术 动脉硬化闭塞症 累积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9%、38.7%,经统计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 标签: 护理要点 留置动脉导管溶栓 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
  • 简介:动脉损伤是长骨骨折的并发症之一,但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的动脉损伤并不常见~([1-3])。血管损伤通常是由于手术导致的,包括钻孔、螺钉、克氏针的使用,以及复位牵引等操作引起的~([2]),另有少部分血管损伤是由于骨折断端刺伤引起的~([2,3])。血管损伤可以导致急性出血以及假性动脉瘤的出现,这些假性动脉瘤有时病情隐匿,难以早期明确诊断,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髋骨折 动脉瘤 假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96例患者134条颈动脉行B超和颈动脉造影检查。为了测定B超和彩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在纵向图像上捕捉颈内动脉最狭窄段。捕捉B超或彩超颈内动脉最狭窄段的横断位扫描后,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始部直径(OD)和残腔直径(RD)。采用ASCET和ECST分析颈动脉造影结果。皮尔森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B超和颈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结果无论是ECST法(R=0.853,P<0.001),还是NASCET法(R=0.828,P<0.001),B超检测结果与经股颈动脉血管造影测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ECST法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层分析时,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50%组的精度为93.2%,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0%组的精度为88.0%,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5%组的精度为81.2%。根据NASCET法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层分析时,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0%组的精度为86.5%,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70%组的精度为82.7%,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75%组的精度为82。0%。结论无论是通过ECST法计算,还是通过NASCET法计算,B超测定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动脉血管造影测定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具有较强的阳性相关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超声 准确性 动脉血管造影
  • 简介: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足趾移植与皮瓣移植水平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由于移植组织血管条件和受区组织压迫刺激等原因,常常出现术后动脉栓塞、痉挛等血管危象,既往对于血管栓塞的病例,均选择手术探查,再次修复血管,为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及心理影响.我们于2000年6月~2005年5月对19例足趾及皮瓣移植术后发生的血管栓塞,采用选择性经桡动脉造影,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动脉危象 桡动脉溶栓 治疗足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慢性肾病(CKD)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并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部CKD患者46例;同时选取经临床及超声检查证实无心肺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0名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常规超声参数,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LVEF,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CKD患者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参数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KD组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2、0.020,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CKD组基底部旋转角度峰值降低不明显,仅下壁、后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4、0.041,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KD患者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24,0.447,P均〈0.01)。结论2D-STI可分析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评价CKD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受损。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尿毒症 肾病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血液状态的价值及其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IBS技术检测29例正常人(A组)及76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心肌梗死组(B组,32例)、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组(C组,23例)、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组(D组,21例)的左心室右心室血液IBS值及心尖部心包IBS值,并计算左心室右心室的血液IBS值与心尖部心包IBS的比值,即心室血液的校正IBS(IBS%),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心肌梗死时左心室血液IBS%值较正常组增高(P<0.05),且B、C及D组IBS%值呈逐渐增高趋势.以左心室血液IBS%>23判断有无左心室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1.4%、89.3%、85.7%.结论IBS技术可以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室的血液状态,有可能成为早期预测心脏血栓形成的检测方法.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 背向散射积分 心肌梗死患者 左心室血栓 血液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有或无心室强回声灶胎儿心脏解剖结构的对比。方法对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筛查以及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超声检查对有心室强回声灶全部检查出,检出率准确率为100%,两组胎儿心脏均有四腔心结构,但是两组胎儿的主动脉内径、心脏房室腔大小以及卵圆孔等情况有着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有或无心室强回声灶胎儿的主动脉内径、心脏房室腔大小以及卵圆孔等情况有着明显不同。

  • 标签: 有或无心室强回声灶胎儿 超声 心脏解剖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的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98例,并纳入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并联合频谱多普勒及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查,详细评估其左心室及左心房的结构及功能;同时记录所有受试者相关的临床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左心室内径、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E/E'值、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容积指数均明显增加,左心室及左心房射血分数较正常对照组低,所有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可引起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异常。

  • 标签: 2型糖尿病 左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