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利小便所以实大便”,原文见于《温病条辨》,是在解释湿郁三焦中“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使用二加减正气散时所说的释文。其曰:“以便溏不比大便不爽,故加通草、薏仁,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也”。大便不爽一词,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主要是指大便粘滞,时常有便意,但便后又觉得没有拉干净。便溏为大便稀软。便溏和大便不爽同为湿滞肠胃,从湿邪的角度上说,大便不爽以粘滞为主,便溏以停滞为主。所以《类证治裁》说:“大便不爽,宜主温通,佐淡渗(如枳壳、砂仁壳、橘白、草果、藿香、半夏曲、大腹皮、猪苓、泽泻之类)。”

  • 标签: 利小便 实大便 泄泻
  • 简介:第一次见易知难先生,他“喜气洋洋”地聊起现在,说自己的老年生活很丰富——与新老朋友尽情地交流,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旅游,在家里“捣鼓捣鼓”文字,写写游记,写写感想……说着,他从书架上“搜”出一本书《前浪——我这五十年》,说:“我的,请你提意见。”说的情真意切,真的是让提意见的意思,不是客套。

  • 标签: 养生 老年人 人生需求 快乐 心理健康
  • 简介:中医经典的训诂,最早的是在注释《内经》中出现的。围绕《内经》形成的一系列的注释,集中反应了我国古代医书里训诂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值得提出的的是晚清时代,对《内经》的训诂达到了历史的高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就胡澍、俞樾、孙诒让对《素问》的校勘条例作一探讨,以明他们在清代《内经》校勘学中的地位。

  • 标签: 内经 校义 训诂 晚清时代
  • 简介: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张仲景阐述了黄疸病湿热发黄的病机为"脾必黄,瘀热以行",认为黄疸主要病位在脾胃,"瘀热以行"是其根本病机,其关键在于湿、脾、瘀三个字。治疗上应该把握祛湿、健脾、活血三个方面,并需注意相关禁忌证。

  • 标签: 黄疸病 金匮要略 脾色必黄 瘀热以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莱与复宁在亲属肾移植中诱导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1年10月行亲属移植共39例,术前均进行诱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例应用舒莱(诺华公司巴利昔单抗),19例应用复宁(健赞公司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维持治疗两组均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治疗。结果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舒莱组为1例,复宁组为0,两组急排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舒莱或复宁诱导可显著降低亲属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并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 标签: 舒莱 即复宁 肾移植
  • 简介:本研究尝试以引文分析方法,以消渴为例,对《玉机微》进行客观评价。最终可以看到作为丹溪再传弟子刘纯,学宗《内经》,汇集金元医家之学的特点。

  • 标签: 《玉机微义》 消渴 引文分析
  • 简介:《古代疾病名候疏》是中国首部考证中医病名、证候的专著,著者余云岫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及《十三经》中的病名、证候作了精密翔实的训诂考证,堪称中医病证考释的经典之作。是书自序阐述了著者采撷文史古籍中的涉医资料,整理旧医书,“除死方休”之愿望,从侧面反映了余氏晚年对中医的态度。

  • 标签: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 余云岫 中医病名 中医证候
  • 简介:功能性便秘是肛肠疾病治疗难点之一,其病因及病理表现复杂,发病与人体整体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丁江教授在肛肠动力性疾病领域潜心研究三十载,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治强调整体,重视问诊,辨证与辨病结合,辨治衷中参西,颇有心得。他认为,功能性便秘整个病理过程以气虚为本,气阴(津)两伤贯穿始终,可挟湿、热、瘀等邪实,证多兼夹,但本在气虚,气阴(津)两伤是主要特点,当以益气养阴调气求本,治疗以辨证施治及针灸治疗为主,并充分发挥生物反馈在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方面的优势,同时建立了更为科学完善的功能性便秘PRO(PatientReportedOutcome)疗效评价体系。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中医治疗 丁义江
  • 简介:目的:该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sVCAM-1)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中医舌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从黏附分子角度探求慢乙肝中医舌的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150例健康人作为对比,观察患者的舌并记录其他四诊信息,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并记录患者肝功能、病毒指标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所有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慢乙肝患者以黯、紫舌多见,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黯、紫舌明显增多,50岁后,患者以紫舌为主,提示舌与患者病程密切相关;紫舌患者较淡红舌、黯舌患者血清sVCAM-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紫舌的形成机理与血清sVCAM-1增高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舌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血清sVCAM-1的升高是形成慢乙肝紫舌的病理基础之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舌色 紫舌 黏附分子
  • 简介:古人为什么采用养生一词来标识有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知识和行为?其原因有二:一是古人高度重视人和生命,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认为生命是万物之尊.把生看作是天地间大德,认为爱惜身体就是对父母尽孝.二是养字含有供养、敬养之义,认为供养的关键在于减少或免除供养对象为自己生存所需应付出的劳动.养生,供养生命、供养身体,亦如供养父母.因此古人亦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节制和减少生命力的消耗,其最佳的途径则是"静".因此传统养生学以静为主.

  • 标签: 养生学 主静观 考释
  • 简介: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用薤白有四方,后世对于书中薤白功用之论在金前后出现分水岭,本文通过考证仲景时期对薤白的普遍认识与仲景在《伤寒论》中薤白用法、用量及配伍的变化,论仲景用薤白之本意。

  • 标签: 薤白 温补 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