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安徽省歙县是崩、滑、流斜坡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区县,尤以山体滑坡为重.本文根据歙县地质灾害调查情况,首先阐述歙县滑坡灾害的发育状况,分析研究其多发的原因,通过对不同物质组成的典型滑坡事例进行分析,探索歙县山体滑坡的发育规律和形成机制,以期对滑坡的预测预报及减灾防灾工作有所借鉴.

  • 标签: 山体滑坡 地质灾害调查 滑坡灾害 实例研究 歙县 斜坡
  • 简介:为研究吐鲁番盆地南北断面方向上地下水的流动规律,沿吐鲁番盆地中部南北剖面建立了二维地下水流动模型,采用二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对剖面模型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吐鲁番盆地第四系地下水流动系统在剖面上的循环特征、流速分布特征、剖面上地下水的平均滞留时间和径流强度。模拟结果表明,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流动系统存在局部流动系统、中间流动系统和区域流动系统,局部流动系统循环深度北盆地为600m,南盆地为300m,中间流动系统循环深度达1000m,区域流动系统循环深度达1200m。

  • 标签: 吐鲁番盆地 典型剖面 地下水径流特征
  • 简介:地面沉降为北京主要次生地质灾害之一,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对城市规划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影响日趋明显。目前对于北京地面沉降灾害类型及特征认识较为局限,缺乏全面、系统认识。本文通过区域水准测量监测数据及以往调查资料的搜集整理,结合现场调查,阐明了北京地面沉降分布特征,总结归纳了地面沉降灾害类型及特征,发现区域性地面沉降形成的以井管抬升为代表的点状破坏现象,该类灾害以点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影响范围较小。局部差异沉降形成包括墙体开裂、地表开裂及桥梁开裂等具有线状破坏形式的灾害,该类灾害多呈线性沿固定方向延伸,影响范围较大。

  • 标签: 平原区 地面沉降 灾害类型 防治
  • 简介:武夷成矿带北部萤石矿床主要受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萤石矿体均呈脉状、复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域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时空上与区内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多期次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是萤石成矿的重要基础,岩浆期后热液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矿床类型属于断裂带充填交代型脉状萤石矿床。

  • 标签: 武夷成矿带北部 典型矿床 成因
  • 简介:本文针对房山区典型泥石流沟主要物源类型进行分析讨论,崩滑堆积物源、坡面物源以及沟床堆积物源是本区泥石流物源的主要类型。崩滑堆积物源及坡面物源参与泥石流活动的量占其总量相对较少,沟床堆积物源相对较大,并且多为泥石流沟的主要物源。区内佛子庄乡北窖沟泥石流沟床堆积物分析显示,沟道冲淤特征表现出以冲为主的特点,沟床物质是参与泥石流活动的重要物源。并依据北窖沟泥石流物源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泥石流防治建议。

  • 标签: 泥石流 物源 特征 防治
  • 简介:研究区位于双桥地热田外围,地热勘查资料较少。区内某地热井井深2800m,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将用于办公区地热供暖。但其出水量受制于深部热储层渗透性能或沉积物堵塞地热流体通道等原因,小于邻近地热井,亟需引进酸化压裂增产手段,提高地热井产能。通过地热井的成功实施,分析了地热地质特征,采用实验室模拟、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酸液浓度、用量、设备选型等工程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制定了酸化压裂增产技术方案,指导进行酸化压裂技术应用,酸化压裂前后出水量从968m3/d增加至2163m3/d,水温从43.5℃增加至46℃,实现了出水量增产123%以上,出水温度增温2.5℃,增产效果显著。

  • 标签: 地热井 碳酸盐岩热储 酸化压裂 地热增产试验
  • 简介:安徽境内大别山北麓,发育着一套晚侏罗世厚度近2000m的巨厚砾岩层--凤凰台组.这是一个具有特征结构构造的典型的冲积扇相沉积.沿山麓呈多个扇体相互叠置状分布.对其砾石成分研究,为大别山抬升时代,提供重要地质证据.

  • 标签: 砾岩组构 冲积扇 空间展布 凤凰台组
  • 简介:“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村西清水河北岸三级阶地上,形成于大约1万年前后,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自1966年被发现至今,先后历经了4个阶段,其中,1995年的再发现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2001-2005年开展的规模性的考古发掘,成果丰硕。1985年该遗址被公布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地下文物埋藏区。为进一步展现东胡林遗址的科学内涵及其文化价值,我们从综合研究、切实保护、规划定位、管理提升、公众参与等几方面提出了建议,并积极探讨如何以遗址开发利用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在实施当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 标签: 东胡林人 遗址保护 规划 文化旅游 乡村振兴
  • 简介:作者从典型矿床(点)矿层顶底板岩石特征和郯庐断裂带空间依存关系,结合郯庐断裂带(包括F1、F2、F3)早白垩裂谷期的构造和岩浆活动特点分析皖东地区金多金属矿的控矿条件和找矿方向(靶区)。

  • 标签: 硖石山金矿 河口金矿 中家山金矿 找矿方向
  • 简介:准噶尔造山带地壳结构复杂,构造形态多样。根据地球物理资料,特别是国家“305”项目可可托海至阿克塞地学大断面反映出,准噶尔造山带至少由四个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地质块体拼合而成。地体间为深断裂或超岩石圈深断裂分隔。在地块内部不同层次之间也常有巨型水平剪切或滑脱带存在,造成了准噶尔造山带在垂向上有明显的分层性,在横向上具有不均一性和不连续性。

  • 标签: 准噶尔 地壳结构 超岩石圈断裂 地体拼合
  • 简介:准噶尔盆地是复合叠加前陆盆地,其原型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带后期复活、拗拉槽回返和板内皱陷作用有关的大地构造环境。其古生代盆地的形成与相邻的阿尔泰山和东、西准噶尔山、天山及博格达山的造山作用相关。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改造与其南部特提斯域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引起的盆地相邻造山带的复活有关。相邻造山带时空上不均一的造山作用对盆地的影响不同,形成了盆地独特的结构。各坳陷均由与其形成有关的造山带前缘冲断带、陡坡带、山前凹陷、缓坡带和前隆及前缘皱陷等构成,前隆之间的叠加构成了盆地的大型隆起,皱陷叠加构成了盆地的中央坳陷。不同类型的圈闭在坳陷中有规律地分布着

  • 标签: 准噶尔 造山带 前陆盆地 盆地结构 圈闭类型
  • 简介:通过对淮南矿区谢二矿和新庄孜矿的10个主采煤层的结构破坏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煤层的结构破坏特征相差很大;C13、B11b、B9b、B4煤层的结构破坏严重;B10、B6、A3、A1煤层的结构保存基本完好;B8、B7煤层的结构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破坏不严重。本文的研究对于防治瓦斯突出及开采煤层气有意义。

  • 标签: 煤层 构造煤 结构破坏特征 瓦斯 淮南矿区
  • 简介:根据新疆及其它相关地学断面所获资料,论述了中国西北盆山构造地区的地壳结构.已有资料表明,在中国西北盆山地区,山脉和盆地具有明显不同的地壳结构,它们的地壳厚度不同,表现为山区地壳厚,具有明显的山根;盆地区地壳厚度小.同时地壳分层和各层的组分也有所差异.这些地壳本身结构性的差异,以及它们所受到的应力状态和热状态的不同,就是本区各种构造活动产生的根源.最后从区内地质构造形成过程讨论了区内地壳不同结构形成的演化历史.

  • 标签: 地壳结构 中国西北 地壳厚度 盆地 地学断面 构造活动
  • 简介:北京位于中国地貌第二级台阶与第三级台阶的过渡带,山地为太行山(西山)与燕山(北山)的交汇之地,平原为华北平原的西北隅,山地和平原两大地貌单元造就两大地质环境系统。山地地质环境系统分为:西山南部碳酸盐岩区、中部火山岩区、北部碳酸盐岩区,北山西部松散沉积物区、中部岩浆岩区、东部变质岩区、东南部碳酸盐岩区。平原地质环境系统分为:山前岛状残丘区、拒马河冲洪积扇区、大石河冲洪积扇区、永定河冲洪积扇区、北运河洪积扇群区、北运河洪积扇群溢出带区、潮白河冲洪积扇区、蓟运河冲洪积扇区。

  • 标签: 地质环境系统 山地 平原 冲洪积扇 北京
  • 简介:将遗传算法用于基坑土钉支护优化设计中,分别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原设计、基于极限平衡分析的优化结果和基于有限元分析的优化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合理的土钉支护结构设计参考结论。

  • 标签: 土钉支护 遗传算法 极限平衡法 有限元法 优化设计
  • 简介:基坑工程在深度和面积上有越来越深和大的发展趋势,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土质条件欠佳,地层上部一般多为疏松的杂填土和淤泥质土,下部为深厚的淤泥质粘土,因此基坑支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吴忠诚,2011)。目前,基坑支护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桩锚支护和土钉支护,并且理论上有了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方法。桩锚支护可以充分利用桩抗弯的优势,能够很好的控制土的位移和变形,但是其造价比较高,而且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土钉支护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的优点,在工程实践中有了大量的应用,并且理论上比较成熟。将疏排桩和土钉联合起来使用,能够充分利用疏排桩抗弯,土钉抗剪的优点,并且可以减少造价。疏排桩-土钉组合支护在工程实践上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但是目前尚未广泛使用。由于组合结构内力规律、变形特征等还没有完善和统一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因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疏排桩-土钉组合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分配规律,总结了前人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与工程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理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 标签: 疏排桩-土钉 土拱效应 变形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