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战国时期的货币制度货币流通,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制度货币流通中各诸侯国货币之间币值换算的论述。固陈陋见,以期能抛砖引玉。

  • 标签: 货币流通 货币制度 战国时期 诸侯国 学术界
  • 简介:西汉末年,国贫民瘠,内忧外患,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异常激化,汉廷完全陷入绝望的困境之中。此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的大奸——外戚王莽获得了汉廷的倚重,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也

  • 标签: 王莽 货币制度 五铢钱 货币体制 货币书法 货币形制
  • 简介:近年来,在历史上曾被金朝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东北以至于苏联的南滨海地区,黑龙江下游地区等地,不断的出土和发现大批的金代窖藏铜钱。金代为什么会窖藏这么多铜钱呢?我认为除了特殊原因(战乱)之外,主要是由于金代货币制度所造成的。

  • 标签: 金代 交钞 金上京 猛安谋克 限钱法 《金史》
  • 简介: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的统治陷入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状态,其中财政形势最为险恶紧迫。1894年,清政府财政还有盈余近80万两.以后由于巨额战争赔款以及庞大的内外债务本息.加上无形“镑亏”损失,清政府财政转为赤字.并且赤字逐年上升。据统计,1899年,赤字为1292万两;1901年,赤字为1300万两;到宣统三年(1911年),赤字高达1729万两。造成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就是“镑亏”。

  • 标签: 制度改革 原因 财政赤字 失败 货币 晚清
  • 简介:代价币(券),俗称“筹码”。原是某些行业中自行制作的小额信用凭证,如浴室中的浴筹、熟水店的水筹、赌场中的赌筹、公交车(船)的车筹等等。其由来已久.且有的至今仍在使用。这些代价币。不是货币制度中的法定货币货币史学者是不屑一顾的。

  • 标签: 货币制度 中国 信用凭证 法定货币 公交车 货币史
  • 简介:国家兴旺时。当朝的货币制度自然由中央政权说了算.而且有极具权威的条例。不容轻易改动。但中央政权衰败时.一切就变得没有了定数。要引进外国机器制造货币,很长时期里一直被清政府否定。说是要乱了祖上的章程。

  • 标签: 货币制度 清末 铜元 中央政权 清政府
  • 简介:上海市钱币学会于2005年11月27口至29日,在浙江嘉兴市召开了“中国货币制度货币思想研讨会”。中国钱币学会姚朔民秘书长、上海市社联学会处领导到会指导。浙江省钱币学会等单位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16篇,并在会上进行了交流,从多个方面对中国货币制度货币思想进行了研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 标签: 上海市钱币学会 中国钱币学会 货币思想 货币制度 学术论文 浙江省
  • 简介:2009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之际,安徽望江县郊区一座清代墓葬出土一件宣统年间铸造的银锭。该银锭,形制硕大,呈船形,重约五十两,上面阴刻有两行铭文:“宣统年月”和“省号纾富润”字样,底部有“蜂窝”,灰白色,应为真品无疑(图见封2)。

  • 标签: 货币制度 银锭 出土 演变 银两 古代
  • 简介:按照货币学原理,进人流通领域的货币可分为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义称主币,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其作用主要有:担任小额交易之媒介;应付巨额收付之余数;便利日常买卖之找零。辅币一般用贱金属铸造,其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具有有限法偿性,可与主币自由兑换。辅币是不足值货币,因此为防滥铸,不能自由铸造,而只准国家铸造。辅币制是一国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辅币 制度演变 近代中国 实际价值 自由兑换 货币制度
  • 简介:在外国金融家三次来华期间,中国的货币决策层和有关的学者们一直在讨论中国的币制改革问题,提出了关于货币本位制的主张。总的目标是实行金本位制,在尚无实行金本位的条件时,有的主张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有的反对,多数人的共识则是先实行银本位制,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金本位制。

  • 标签: 中国 本位制度 近代货币 币制改革 银本位制 金本位制
  • 简介:北宋的货币,铜铁钱并行。但铁钱的使用只限于少数地区。它们是平行的两套货币,其体制形式都以小平钱为基本单位,并可同时铸行其值相当于小平钱的两枚(文)或五枚、十枚不等的大钱,称为“折二”、“当五”、“当十”等。只以形体大小区别,除个别外一般不铸面值。随着金融形势的变化,有时可以改值,如“当十”改作“当五”或“折三”等。

  • 标签: 北宋币制 “交子” 铁钱 铜钱 考古研究
  • 简介:奉系时期.东三省的货币种类纷繁复杂。仅能略述。当时之人在著作中提到:“东三省之币制混乱于不可名状。有以银为本位者,有以金为本位者.有以个人信用为本位者,有以纸币为本位者。其流通之钞票.有为中央银行所发行者。有为地方银行所发行者,有各省市所发者。有私人银号所发者,有各炉户所发者,纷然杂陈,

  • 标签: 奉系时期 货币制度 东北地区 铜元 纸币
  • 简介:中国货币历史悠久,但在1933年废两改元前,中国是没有货币本位制度的国家。货币本位制度货币制度不是一回事,两者不能混淆。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的《序言》中说:“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中国古代的货币,是没有制度可言的。不过假若放宽尺度来说,那么,历史上的各种措施,无论怎样混乱与不合理,都可以说是一种制度。”他的意思是说,中国古代是没有货币本位制度可言的。因他没有使用“货币本位制度”这个概念,所以既说中国古代没有货币制度,又说“假若放宽尺度来说……都可以说是一种(货币)制度”。他的话实际上表明:中国古代有货币制度,但不是货币本位制度

  • 标签: 中国 近代 货币本位制度 主币 辅币 货币制度
  • 简介:陶德琨(1883~1970),字仲涵,湖北襄阳人。自幼聪明,能诗善文,14岁参加府试即获第一名。湖北省学政王同愈爱其才华,推荐他到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武昌经心书院深造。

  • 标签: 币制改革家 我国币制 改革家陶德
  • 简介:明代的铸钱比元代多,原因是明朝政权存在时间比元政权长,且元代实行的是纯纸币制,很少铸钱,只有在元交钞大大贬值时,民间才多用铜钱,但它却比其它年代少,尤其是万历以前。

  • 标签: 铸钱 元代 明代 朝政 年代 币制
  • 简介: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中央王朝。1206年,成吉世思汗一统大漠南北,建立了蒙古汗国。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先后灭掉了西夏、金、南宋,元世祖忽必烈时(1260-1294年)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并以中国本土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元代货币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作一简单的概述。

  • 标签: 中央王朝 忽必烈 中原 元朝 元代 西夏
  • 简介:由于西夏社会生产力、商贸和科技的发展,加之中原悠久、优良货币传统的启迪和影响,西夏的货币多种多样。特别是其中的铜铁钱成为我国古货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精美、富有特色,而且在国内外贸易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许多值得研究、总结的问题。下面分三个问题论述。

  • 标签: 货币史 西夏 述论 社会生产力 国内外贸易 经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