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一、命题的由来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本是他受清代著名学者焦循"一还其一之所胜"的启发,把诗歌即诗词曲的发展大致归纳为三条线索(或曰角度)的第一是时代所言,即从文学发展的时代性成就的角度所下的结论。近年来国内文学界无论广州或成都都有不少人持这种观点并加以发挥。他们认为,第一,

  • 标签: 旧体诗词 宋元戏曲考 文学传统 辨疑 骈语 所胜
  • 简介:从唐哀帝天{;占四年(907年)朱温篡唐自立,至北宋赵氏统一全国之前.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统治福建的是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闽国。唐末光启元年(885年),王潮:王审知兄弟随王绪入闽。王氏兄弟依靠崇山峻岭的天然屏障,积极推行“保境安民”的治国方略,“宁为开门节度,不为闭门天子”,劝谕农桑,招抚流亡,交好邻国,奖励通商.闽中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一度呈现升平气象。

  • 标签: 闽国 铸币 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历史 统一全国 光州固始
  • 简介:本文概述了《恽英全集》编撰的历史过程,评介了该书的史料价值和理论价值,认为它是中共党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恽英全集》第1~3卷表明恽英是华中地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和武汉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第4卷反映了恽英由爱国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历史进程,说明他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第5~9卷充分展现了恽英中共早期理论家的风采,反映了他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经济政策、统一战线、革命军队、青年工作等方面的理论创新。《恽英全集》对研究中共党史人物亦有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恽代英 《恽代英全集》 中共党史人物
  • 简介:1956年中共中央出台"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鼎革以来倍感压抑的知识分子似乎看到了希望,思想界活跃起来。五六十年代美学争论由是而起,美学热在80年重又复活,做了文化热的先锋。历史似乎遗忘了另外一场争论:五六十年代的逻辑大讨论。逻辑大讨论的国际背景1956年,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在《新建设》发表《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一文,

  • 标签: 形式逻辑 大讨论 政治背景 50年代 五六十年代 历史学家
  • 简介: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春,永定县知县徐印祖要求本县官民推荐一位居于乡间又年高德劭、子孙满堂的男性,把他树为乡民的楷模,对他“施行乡礼”。“施行乡礼”即接见并宴请年高德劭者以示敬意。此议一出,知情的人都认为非阙凤起莫属。徐知县听闻后,立刻派人邀请阙凤起及其子孙到县城来做客。

  • 标签: 康熙 清朝 知县 历史
  • 简介:二十世纪三十年初期,由于国际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与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大量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意识到发展中国航空事业不仅可以发展国民经济而且还可以巩固国防,这些看法逐渐汇集成了一股“航空救国”思潮。学者、政府要人们普遍认为要使中国航空强大,需要统一行政机关、多方筹集航空建设经费、培养航空人才、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尽管“航空救国”思潮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发展中国航空事业、培养人才和巩固国防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受中国经济落后和政局动荡等因素的制约,“航空救国”思潮并未使中国走向富强。

  • 标签: 航空救国 民族危机 航空建设
  • 简介:五六十年代商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业生产属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农业生产主要属于集体所有制。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生产资料及产品的分配,是按照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国家直接分配的,不需要经过商业流通。集体所有制经济内部基本也是同样的分配形式。保留商品交换的领域仅在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经济之间,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

  • 标签: 北京商业 60年代 20世纪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调整
  • 简介:日本静嘉堂所藏《旧五史》钞本如陆心源题跋所言是邵晋涵对《旧五史》辑佚和校勘时的工作本。只是并不是象所期待的邵晋涵辑佚的底稿,而是与影库本所本之翰林院钞本同出一源的过录本。静嘉堂本中校改文字数量多而复杂,呈现多层次的改动目的。静嘉堂本的校改与《旧五史考异》与殿本的校改有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旧五代史 清辑本 邵晋涵
  • 简介:1984年7月,省委调整徐州、淮阴、连云港市委的领导班子,省委常委、秘书长孙家正任徐州市委书记,副省长李绶章任淮阴市委书记,团省委书记季允石任连云港市委书记。

  • 标签: 市委工作 徐州 80年代 回忆 市委书记 省委常委
  • 简介: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决定很好,也是法学界几十年来一直追求的观念。但是碰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正确解读这个决定,有些部门是歪曲解读,或者不全面解读。二是怎样按照中央的精神、宪法的精神来解读。

  • 标签: 法治中国 法的精神 依法治国 解读 法学界
  • 简介:<正>李芳民先生撰写的《唐五佛寺辑考》一书(商务印书馆,2006年)是一部高质量的历史佛教地理学著作,对于唐五文学、历史、佛教史研究有学术参考价值。李氏一书主要依据相关史书、方志、诗文、佛教典籍、唐人小说等文献。但因唐五时期文献繁多,难免有所遗漏。对此,已有几位学者予以补充~①。事实上,还有一类文献为

  • 标签: 唐五代 唐人小说 学术参考价值 辑补 佛教史 佛教典籍
  • 简介:战国时期墨子针对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假托"古者圣王"提出一系列崇尚节俭、讲求实用的成器标准,从百工职责、食、衣、兵器、甲胄、战车、舟楫、墓葬、宫室九方面论述了成器法则。这种"利用则止"的造物思想虽是墨子托古以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但在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如石器、陶器、玉器、铜器、夯土台基的用料、工艺上也多能得到印证。中国国家最终起源于中原地区与这种节用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墨子 陶寺考古 节用 利用则止
  • 简介:贺昌是山西早期优秀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领袖,也是中共早期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出生在一个社会混乱、局势动荡的年代,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下,在师生及革命人士的启发下,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爱民更爱国、扛罢笔杆再扛枪、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革命思想,指引着他在革命道路上逐步前进。

  • 标签: 贺昌 革命思想 实践活动
  • 简介:1930—40年,主要是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时逢甲午战争的40、50周年。在国难当头和抗日御侮的情势之下,中国学界掀起了甲午战争史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并取得了空前且丰富的成果。在抗战爆发前六年间,当是一个硕果辈出的阶段,尤以王芸生、王信忠关于甲午战争外交史,张荫麟关于甲午海战史,千家驹关于甲午战争与中国财政的论著为代表;八年抗战期间,则以总结与反思的成果为主;战后除了继续有所反思之外,则深入到中国内政的研究,并以刘适的论著为代表。关于甲午战前史,无论是在外交史背景上的考察,还是关于朝鲜问题的专门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史观的见解,均具有创新和奠基性的学术意义。关于甲午战争史,对于外交史的继续探讨以及甲午海战史和中国内政史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且影响及于后世;围绕着李鸿章的评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展现的与国民党主流意识形态迥异的政治立场和学术见解,对于1949年后的大陆学界自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甲午战败主要是出于中国方面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原因的探究以及关于历史教训之总结与反思,则表明了中国学界在半个世纪之后的理性思考与进步。中国学人们在此期间于甲午战争史研究上所展现的时代情怀、使命意识和学术责任,其本身就构成了中国文人学术抗战史的重要内涵,亦成为后世和当今学界之光荣传统。

  • 标签: 第二次中日战争(1931—1945) 甲午战争史 学术研究
  • 简介:龚自珍是我国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折时期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杰出思想家。作为封建末世清醒的大思想家,龚自珍意识到中国社会正处于"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危机前夜。他目睹这危机前夜整个社会所呈现出的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内外交困、思想沉寂的局面,心急如焚,满怀忧国忧民之情,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针砭时弊,提出了一系治国安邦的社会改革思想。具体说来,其社会改革思想主要有:改变选人方法,注重经世致用;反对论资排辈,用人不拘一格;主张以礼待臣,尊重大臣人格;陆防海防并重,抵御一切外侮。

  • 标签: 龚自珍 社会改革思想 刍议
  • 简介:对自然物、自然现象的困惑、恐惧,以自身类比方法,远古人想象出了种种神灵,产生了多神崇拜。夏商周时代,多神崇拜演变为统一至上神即天神崇拜。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学,接纳了天神崇拜观念;西汉中叶之初,董仲舒代表的儒家集天神崇拜观念之大成,创立了系统的天神崇拜思想体系。天神崇拜实质上是自然力崇拜、大自然崇拜,它凸显了儒家对大自然的敬畏思想

  • 标签: 多神崇拜 天神崇拜 自然力崇拜 董仲舒 敬畏思想
  • 简介:《庄子·天下》是先秦学者综论当代学术史的第一手文献,传世至今,甚可宝贵。《天下》篇之外,《庄子》书中也存在一些段落论及当时思想家,但分布零散,数量并不多。如果我们认为庄子及其后学作为完整的学派创作了《庄子》一书,那么《天下》篇一向被视作该学派对先秦学术的关注焦点。许多庄学论著,如郎擎霄《庄子学案》、蒋锡昌《庄子哲学》,都罗列《天下》篇所论学者,益以列子、杨朱用来衡量庄子学派与其他先秦诸子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庄子哲学 当代学术 杨朱 擎霄 学案 先秦思想
  • 简介:20世纪50年,在学习苏联运动影响下,苏联历史教学理论和方法在新中国大地广泛传播。中国历史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苏联历史教学理论,借鉴苏联历史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创造性运用,提升了教学质量。但在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某些失误,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

  • 标签: 苏联 中国 历史教学
  • 简介:非洲史学是全球史学的一部分,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实际上,非洲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伊斯兰和西方的书面史学传统传入之前,非洲早就存在历史书写的传统。20世纪中叶,随着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非洲史学经历了从殖民主义史学向民族主义史学的转换。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基于非洲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并在全球史学转向的影响下,非洲史学向纵深发展,其史学流派更加精彩纷呈,如口述史、医疗史、环境史、经济史和妇女史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以非洲医疗史为个案,管窥20世纪70年以来非洲史学的新进展。

  • 标签: 全球史学 非洲史学 非洲医疗史
  • 简介:秦始皇(前221)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帝国的重要措施,其中废封建,行郡县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大改革和创新。封建制创始于西周,废除于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八百多年。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局面,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但当时社会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东方六国趁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掀起复国、复封建运动。汉高祖刘邦创立郡国并行制,对封建制和郡县制进行调和,才最终完成废封建的历史任务。

  • 标签: 秦始皇 封建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治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