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1954年生.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现为黄河书画院院长、北京中海画院副院长、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1996年定居北京入北京画院深造;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山水画展.1998年在北京云峰画苑举办山水画展.2000年出版《全兴画集》。近年来.作品在全国大展、大奖赛中频频获奖。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山水画展 河南大学 工业设计 云峰画苑 时全兴
  • 简介:河北省滦县第三实验小学二(3)班的学生——刘泰金,今年8月刚满7,别看他年龄小,却做了一件惊人的创举:历时60天绘制了一幅60米的长卷——《祖国万》。在国庆节之际,他要把这幅凝聚心血的长卷献给伟大的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深深祝福。

  • 标签: 祖国 小朋友 实验小学 河北 国庆节 学生
  • 简介:著名画家全兴近日应邀赴泰国办展。时值泰国崇庆泰皇上陛下八十寿圣.由泰国曼谷画院与汉文艺文化传媒、今朝画廊联合主办.泰国国家艺术大学美术馆、泰国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承办的中国着名画家全兴先生的“中国山水画精品展”于3月17日假曼谷拍喃四路威利耶保险公司大厦隆重举行。泰国各界应邀参加画展的嘉宾数百人,场面极其隆重.观者一致称赞画家笔下的佳作幅幅凝重苍劲、古雅清新、风格独特、令人陶醉。

  • 标签: 泰国 中国山水画 著名画家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传媒 保险公司
  • 简介:三月十六日上海市政府在虹桥饭店为刘海粟庆百华诞,海内外宾客500余人济济一堂为海老贺寿,从世界各地飞来的贺电、贺信如雪片般飞来,带着对这位艺术大师的深深敬意与祝福.

  • 标签: 百岁华诞 刘海粟 贺寿 夏伊乔 谢海燕 大羽
  • 简介: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饶宗颐学术馆之友协办的“学艺融通--饶宗颐百艺术展”于2015年4月29日至2015年6月1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南4展厅展出。

  • 标签: 饶宗颐 艺术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央人民政府 香港大学
  • 简介:对于全国高等美术专业学校的莘莘学子来说,宫六朝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已不知有多少美术学子看着宫先生著述出版的著作成长,伴随他们步入了神圣的艺术殿堂。别人不知,只有宫先生心中清楚,这成功的背后要放弃多少:十几年的著述生涯,近四十年的教学,每日里青灯黄卷,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才成就了十几年间近200册著作的等身之作;宫先生心中更清楚,一个文革后河北

  • 标签:
  • 简介:访《新编芥子园画传》主编徐震李果沈鹏为《新编芥子园画传》写的序言《再现生活的技巧积淀》在1996年第6期《美术之友》上刊出以后,广大读者反响强烈,影响广泛。这不仅因为序言对《新编芥子园画传》作出准确的概括,而且因为序言指出了一条艺术规律:“真正优秀...

  • 标签: 芥子园画传 徐震时 美术之友 沈鹏 当代画家 人民美术出版社
  • 简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市场化概念的普及,逐渐步入商业化社会。从技术层面来看,也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形态。很多思想概念需要依据经济样式和技术更新来加以重新调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现实中充斥着各类传媒,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说,媒体已经是生活本身。整个社会不断地“势利化”,

  • 标签: 媒体 责任 书法 社会经历 思想概念 日常生活
  • 简介:刘勰《文心雕龙》有云:"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绘画亦如之,不同时代必然要有不同的文学艺术。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艺术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是谓"与时俱进"。由神坛走向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遥不可及的高雅走向为大众所接受的世俗,这是数千年以来中国绘画发展的总体趋势,世俗化、普及化是中国画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

  • 标签: 传统文人画 吴昌硕 中国绘画 质文代变 与世推移 审美品格
  • 简介:以藏族人民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创作,至今仍是代有才人,佳作频仍,其中名家与名作,构成了数十年来中国美术的一道特别风景线。若一定要深究其中缘故,大体上是1949年以来的民族政策和援藏支边政策坚持至今的结果。因此,喜欢以藏族人民生活为创作素材的画家,大都是怀边慕远的昂藏男儿,他们作品的主题,也大多是讴歌、赞美高原赋予藏族人民的独特品质,当然也不乏表达画家对藏族人民自然生活的惊羡。不过,这种情况在新世纪以来正悄然发生改变。

  • 标签: 工笔画 何家英 美术作品展 都市女性 国画系
  • 简介:本文从"趣贵书"风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宋初短暂的"崇王"现象,主要是指从宋太宗到李宗谔主文之前,在"趣贵书"的风气下,形成了一个短暂的"崇王"时期。由于宋太宗个人对于"二王"书法的喜好,导致了仕子们为借书法达到自己做官的目的,利用科举考试之誊录制度尚未实行,吏部铨选之"书判拔萃"的设置等制度漏洞,通过宋初泛滥的"行卷"途径,来取悦公卿大臣及帝王的审美。最终在李宗谔主文之前的一个时期形成了短暂的"崇王"现象。

  • 标签: 宋初 崇王 趣时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