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儿科护士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法律意识,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及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结果: 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医疗风险问题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安全的开展。结论:对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强调护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及教育,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中起着关键作用。

  • 标签:   儿科 护理风险 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旨在提高透析护理的安全性和效率。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性肾脏治疗方法,但其复杂性带来了多种潜在风险。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然后重点讨论了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机器故障、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接下来,文章详细阐述了风险管理的策略,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预防和应急响应。强调了质量控制和安全标准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 质量控制 患者教育
  • 简介:摘要阐述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目的,护理风险高危因素,护理风险产生的相关原因,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管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管理属于医院管理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就医人数正在呈现上涨趋势,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目前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从而提升护理安全,逐步优化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

  • 标签: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 有效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红蓝球法,搜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软件将病患信息进行分析,并按照组间资料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取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SOFA呼吸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对(t值=3.447;9.933;10.987;10.689;P<0.05);观察组气管黏膜损伤、肺泡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气胸等并发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采取ICU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而该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肺炎 呼吸机辅助治疗 预后情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肺炎患者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观察该种护理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3月--2020年9月的重症肺炎64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两种护理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护理后APACHEII评分对照中,一组是10.46±1.99(分),二组是14.85±2.63(分),(t=10.735,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并发症发生率、免满意率对照中,一组分别是9.37%、96.87%,二组分别是28.12%、78.12%,(x2=22.213,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重症肺炎 ICU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肺炎患者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观察该种护理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3月--2020年9月的重症肺炎64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两种护理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护理后APACHEII评分对照中,一组是10.46±1.99(分),二组是14.85±2.63(分),(t=10.735,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并发症发生率、免满意率对照中,一组分别是9.37%、96.87%,二组分别是28.12%、78.12%,(x2=22.213,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重症肺炎 ICU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预后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院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研究过程中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给予患者ICU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喉损伤、气管导管堵塞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备显著可比性(P

  • 标签: ICU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肺炎 呼吸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ICU病房中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人造血管置换术,结合呼吸机辅助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ICU 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 围术期护理
  • 作者: 王金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CU  江苏南京  21001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100例ICU收治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实施ICU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预后结局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预后结局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可推广使用。

  • 标签: ICU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肺炎患者 机械通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护理标识后的5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将采用护理标识前的5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相关实验数据,研究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差错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治疗的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治疗期间出现的护理差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加强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治疗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 标签: 护理标识 ICU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ICU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ICU重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他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人,我们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干预方式对ICU重症患者治疗效果、焦虑抑郁状态以及对医院护理满意度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焦虑抑郁状态改善以及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增加患者对于医院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ICU重症患者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重症患者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5名ICU护理人员,按照职位、资历、学历、年龄等综合因素,由高到低将其分为四层,从5名护理人员,然后从其他三个层中随机性的选出名护理人员,并将其组合成一个小组,选举处理的第一层护理人员为组长,每5组人,共5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ICU护理工作,并对其进行分层培训。比较分层分组护理模式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分层分组护理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分层分组护理前,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分组护理能有效的利用医疗资源和医院的设备,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促使ICU护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效果显著,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分层分组护理 ICU护理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根据中山市人民医院的52名ICU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资历、职称等综合因素从高到低将其分为四层,从第一层中选出6名作为6个组的组长,再分别从其它层中选取2~3名护理人员合成一个组,每组8~9人。以组为单位进行ICU护理工作,对ICU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培训。对分层分组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ICU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行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后,ICU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及ICU护理工作的质量均较之前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护理工作中实行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得到很好配置的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热情,整体上提升了ICU护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分层分组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级护理管理对提高 ICU住院区患者护理质量。 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在2018年 6月— 2018年 10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护理恢复的 64例患者。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 32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的 32例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分级护理管理干预方法。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32例患者经过分级护理管理干预后在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2例患者, P< 0.05。 结论:分级护理管理对提高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ICU 护理质量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分级护理管理应用于 ICU患者的护理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我院选取了时间段从 2014年 7月到 2015年 9月的 54例 ICU患者,将所有的 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分级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 ICU监护时间、患者的出院时间、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 ICU监护时间、患者的出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的缩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也相对较高;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也明显的提高。以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了分级护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得护理效果更好。患者的恢复时间也明显得到改善,较常规的护理方法更加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ICU患者 护理价值评价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在 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分级护理管理,并观察相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该院 ICU2016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 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到此次研究,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每组 41例,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分级护理管理下的护理。结果 两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汇总与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发生率 7.32%,明显低于对照组 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对照组的总满意度 82.93%,明显低于观察组 9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 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分级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 ICU;重症 ;分级护理 ;护理管理     ICU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中收治的很多患者都属于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等特点,相应的临床治疗和护理难度也相对较大 [1]。针对此类患者,还需要科室及时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2]。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管理,强调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合理的护理安排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管理,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成效 [3]。此次研究从该院 ICU2016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 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到此次研究,探讨在 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分级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以期为 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 ICU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 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到该次研究,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分级护理管理下的护理。该次研究方案已经经过专业医学伦理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实验均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开始实施。对照组 21例为男性, 20例为女性 ;年龄 29~ 77岁,平均( 54.12±2.03)岁。观察组 22例为男性, 19例为女性 ;年龄 30~ 78岁,平均( 55.61±2.14)岁。两组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分级护理管理下的护理:①患者分级。结合科室以往护理经验,对重症患者进行合理分级。其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临床病情危重,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显效,需要随时准备实施急救,则划定为 4级患者。患者临床病情保持稳定,视为 3级患者 ;患者在 ICU 接受综合治疗但不需要采用 ICU干预方法,划定为 2级患者 ;患者临床生命体征稳定,可转至普通病房,划定为 1级患者。②人力资源配置。针对患者分级情况,对护理资源进行安排,实施科学的人员配置。对于 4级患者,需要指定 1名护理人员负责进行床边看护,密切观察患者临床体征,及时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 ;对于 3级患者,指定 1 名护理人员负责专门实施护理 ;对于 2级患者,可由 1 名护理人员同时管理 3 名此级别患者 ;对于Ⅰ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可,无需专人护理。③强化监督考核。科室组织专门的监督小组,负责密切观察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定期实施工作考核,得出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考核分数。及时发现不同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积极调整。并将最终的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薪资评价等联系起来,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由专人负责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在实验结束后统计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另外,在实验结束后利用该院护理部自制的问卷对入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定满分设计为 100 分,工作人员在介绍调查目的后,患者进行无记名打分。分值低于 60分视为不满意,分值在 60~ 80 分之间视为基本满意,分值为 80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回收问卷后进行结果统计,合计两组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不满意的病例数,并计算出两组的总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率 +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实验中 82例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数据结果均导入到 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实施处理,计数资料 [n( %) ]组间比较实施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汇总比较     两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汇总与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对照组的总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ICU重症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多变,情况不容乐观 [4]。针对此类患者,及时实施综合性治疗措施的同时,也需要从护理角度入手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 [5-6]。此次研究中,以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分级护理管理模式为例展开研究。该院此次实验的研究显示,应用分级护理管理的观察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7.32%,明显低于对照组 19.51%。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亦差异,对照组的总满意度 82.93%,明显低于观察组 97.56%。上述结果可以证实,在 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分级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通过开展分级护理管理,可以立足需要护理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护理资源予以有效整合和合理的配置 [7-8]。具体的护理管理中,针对 ICU重症患者的临床病情和护理需要,制定详细的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患者进行明确的划分,以更好地保障后续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对科室护理资源进行了合理的配置,以保证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最大限度利用各种现有的护理资源 [9-10]。 ICU重症患者绝大多数生活无法自理,应尽量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光线适宜,环境清洁,布置以人为本,各种治疗护理相对集中、轻柔,报警声适度,避免外界干扰,各种管道置于适宜位置,每日评估,尽早拔出。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汗出及时更换衣被,保持口鼻腔会阴清洁、减少异味,及时修剪指甲、刮胡须,保持患者良好形象及尊严,操作时保护病人隐私 ;对于无法用语言交流的患者,可借助手势、书写板等及时了解患者需求。 另外,护理管理中还注意开展监督和考核工作。通过密切监督与定期考核,有效掌握临床护理效果,督促护理人员更好地完成各项护理任务,保障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 [11-15]。于是,相应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更高,更加高效,有效避免了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为患者带来了理想的护理体验 [16-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临床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以我院ICU科室中的12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对象。对2015年3月开始在ICU护理中采用的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之后,ICU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降低,护理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的提高,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临床护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模式,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层级管理 ICU护理 护理效果 满意程度